

张涵自传【卷四】《独木之桥(74)》
[张涵自传朗读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74. 寂寞修炼青春无悔,孤独作伴有意无缘
三个硕大西红柿的”冰镇”作用十分明显。通常都要肆虐十几天的麻烦,这次几天便偃旗息鼓。
所以,回到航校的次日,七月十号,我就又上了球场。
过关斩将,的突破上篮、意外断球、果断盖帽……
任何运动,玩到一定水平,就不再是健康肌体的运动,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篮球对我就是这样。
捡球回来,差点撞上一个人。发黄的白衬衣,褶皱的灰裤子,又宽又厚的黑边眼镜,参差而突兀的小平头,右肩挂着一个军用书包——当年很多年轻人的标配。
“怎么……是你?”我深感意外——居然是高科!
“是我啊!”他说。
“你不是早就放假了吗,怎么……?”

“我故意拖着没走,好来看你啊!”他说。
我知道他必然是顶着济南七月的烈日,跟之前几位不速来客一样,在荒郊野外深一脚浅一脚地奔波打听了一两个小时才找到机场的,且他不打招呼突然造访是想给我一个惊喜,他穿戴随意不顾形象,可能更能彰显他“天之骄子”的自信和随意。但是,他这样,还是让我意外和不快。
停止打球,回到宿舍。
“怎么样?考的怎么样?”他问。
“考坏了。”我答。
“怎么会考坏了呢?怎么个坏法?”
我忽然不知该从何说起。虽然我们都认为自己在跟对方谈恋爱,但我们沟通的太少、太空、太不投机了,以至他突然出现在面前了,一切却显得那么遥远。如果不是他人从天降,从来不曾得到他男朋友式的承诺或温暖的我,都快忘了自己还在谈恋爱了。
“说来话长。初试我以为考砸了,没想到却考了个第一。玩了半个多月,突然要参加复试,我都懵了,正式统考又赶上……”突然的陌生和疏远感,让我一时不知怎样措词。

“赶上什么?”他不傻但也很天真。
“就是……就是女孩子的特殊情况嘛!”我说,红着脸尽快转移话题,“所以我想再考一年。”
“什么?!你还要再考一年?!”他当即立刻失声反对,“不要了吧?!你再考一年,第一结果依然难料;第二咱们还是没空谈恋爱;第三我妈不是早就说了,是个大专就行。反正,“他嗫嚅一下,可能不想故意显摆,”毕业工作什么的,我爸我妈也能帮忙。”
什么,他还是那句“是个大专就行”?!什么,你父母也能帮忙?我什么时候说过我肯屈就一个大专?!我退役都找工作都不曾向你父母张口,以后更是不会!你,还是我心中那个深沉清高的高科吗?你,还是王蕾口中那个令人敬慕的“英雄”少年吗?
也许,我们从不同的学校升入高中,在那个小男生偶遇小女生时不是欣然上前而是愤然扭脸的时代里同窗一年而我又半年在外集训比赛,所以我们从未真正相互了解?
从不曾互相了解?也许,他希望我上大学,并非因为他知道我的梦想相信我的能力,而仅仅是因他的父母对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但是,我想上大学,不是为了完善硬件拔高自己以便与谁般配做谁女友;我想上大学,不是贪图实惠寻找捷径以便一劳永逸衣食无忧。我想上大学,是因为我想成长,而且是迅速的成长;我想上大学,是因为我渴望成功,而且是巨大的成功!我可以自我期望,却不能被别人期望;我可以自我要求,却不能被人要求,尤其不能被人以高傲的心态提出很低的要求。在我,过低的要求,不是宽容和接纳,而是误读和低估。别人也许可以,男友绝对不行……
必须承认,这个时候我才发现,我的这位人生初恋,其实对我过去的攻无不克一无所知,所以对我未来的战无不胜毫无准备。他对我的喜欢,不过来自我“俏丽的鼻尖”和“饱满的嘴唇”,而我需要的,是一位胸怀远大的热血青年,一位能够与我并驾齐驱的知心伴侣。也许从小的运动生涯给了我永难摆脱的英雄情结,也许就是那种“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的人生理念为我的梦想定下了基调,反正,只有那种胸怀天下、放眼未来、甘愿奉献、敢于牺牲的热血男儿,才能让我感受世界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拳头][拳头]恋人应是知己,而知己,就是那个不用努力就能走入你的内心,那个不用调整就能跟你步调一致的人。[拳头][拳头]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爱你,而是你我不是知己。世界上最大的遗憾,不是你我并非知己,而是我们不能同频。
短暂的僵局,沉默的对视。他说你长的真好看,我感觉我们不合适。
我这样想,没有任何世俗的算计,没有任何实惠的考量,那时就没有,现在更没有。真有那份庸俗势利,谁也不会前途未卜就提出分手,因为,再考一年,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届时不会再次遭遇头疼脑热大病轻伤,谁也不能保证次年不会遭遇意外事故自然灾害,甚至,谁都不能绝对保证,自己一定能够活到明年……
他回了淄博,继续在骄傲自豪中给我写信怪我回信太慢;我还在机场,继续在日夜兼程的中回他来信怪他弱化我的斗志。他的期望和失望,我的梦想和压力,终于累积成19岁的我们再也不能承受之重。
世上初恋多都因误解成憾,我们也未能成为例外。
那个暑假,我们越走越远;暑假之后,我们分手。
很多年来,我常自问:如果我的初恋也如他人那般热烈甜蜜,如果我的初恋也像他人的那样花前月下,我的斗志会否被瓦解,我的精神会否被涣散,我的初心和梦想还会否被坚守?我的答案是:正相反,我会爆发出更大的能量,释放出更大的潜能……我对这点很有把握!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我也是。我必须首先活着,而且不是庸碌无望地活着,我也才能爱情有所归属,人生有所归属。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海 报
自传作者张涵女士出售同名百集网剧、40集电视、单集电影剧本《独木之桥》,协助售出,两成致谢!行业淡季才是事业良机,资源共享方能合作共赢!欢迎联络,共赋新篇![握手][握手][愉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