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 贤 举 能 趣 话
一一读史随笔
文/张 立 国
《吕氏春秋》载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孔子语)的故事,凡读过书的人大都知晓,传为美谈。今天,在这里,笔者说一说两个鲜为人知的类似"祁黄羊可谓公矣"(孔子语)的人物一一娄师德王旦有关趣事。
武周长寿二年(693年)娄师德掌管朝政,时狄仁杰尚未辅政,娄师德向武皇则天力荐,因而狄仁杰得以入朝为官与之同列。然而狄仁杰一直不知,且与他不合屡次予以排挤,试图让他离京到地方任职。后来被武则天发觉,便问"师德为人如何?",狄回答道:"作为将军,师德能忠于职守,至于他的德行怎样,那我就不知晓了。"武则天又问:"师德识人否?"他答曰:"我曾与他同朝为官,并不知他识人。"武则天说:"朕重用卿,乃是师德所荐,以此可见师德确实知人。"说着便拿出娄师德推荐奏章让他看。狄仁杰看罢非常惭愧,良久叹曰:"娄公德行高尚,我被他包容力荐竟不知,比起他来,我差远了!"
狄仁杰,一代名臣,有经天纬地之才,辅佐武周政绩斐然,为后来"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然而就是这样赫赫有名人物也有其偏执的一面,误解了娄师德。若不是娄公胸怀坦荡慧眼识人以德报怨为国举贤,狄公恐怕难入武皇法眼,泯然于一般官吏之中矣,而受到他维护的太子李显后来重又登基恢复唐朝政权,就很难说了。由此观之,娄师德"可谓公矣!"比之祁黄羊更应该为后世称道。

无独有偶,三百零八年后历史演绎了类似故事一一王旦与寇准交集,更有戏剧性趣味性思想性,值得玩味。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王旦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副宰相),深得真宗皇帝倚重。时任枢密使寇准与王旦不睦,多次在真宗面前诉说王旦不是,而王旦却常向真宗称赞其能。一日,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盛赞寇准,而他却专揭你短。"王旦坦然道:"这合乎常理。我在相位久,政事失误必多,能揭我短,正说明他对皇上没有隐瞒,从中更可看出他的忠直,这就是我推崇他的原因。"真宗闻之更看重王旦。而寇准对此一直浑然不知。
后来,寇准枢密使被免,托人情求王旦为相。王旦十分惊奇,说:"将相之职怎可求呢?我不受私请。"寇准闻知愈加对王旦不满。不久,寇准受职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他以为得真宗知己而授此官。当真宗告知是王旦力荐,他才愧叹不已,自知和王旦比相差甚远。

寇准亦是一代历史名臣。公元1004年辽朝萧太后、辽圣宗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前锋已达澶州。副宰相王钦若及另一大臣陈光叟暗劝真宗南逃,犹豫不决的真宗询之寇准,寇准审时度势坚决反对,力主真宗亲征澶州,几经周折终于使真宗壮了胆决定亲自率兵出征,由寇准随同指挥。寇准运筹帷幄澶州一役,敌军遭到重创主将中箭丧命。萧太后既痛惜又害怕,觉得宋朝不好欺负,就有心讲和了。寇准根本反对议和,但真宗却一心要和,派使者到辽营谈判议和条件说,愿意赔款就是每年一百万也答应。寇准在旁听了很痛心,只是当着真宗面不便再争。当使者离开行营,寇准跟上抓住他的手说:"赔款数目不能超过三十万,否则我要你的脑袋。"使者知道寇准厉害,经过力争,最终定下来,由宋朝每年给辽朝银绢三十万。这就是史称"澶渊之盟"。虽然真宗亲征以这样结局收场,但到底避免了更大的战祸,换取了与辽百年无战事的安宁,使北宋得以休养生息,经济文化一度空前繁荣。由此看来,寇准坚持抗战成为一代名臣,于有力者乃王旦也。王旦胸怀坦荡,不计个人恩怨为国荐贤亦如孔子所说"可谓公矣"!

封建社会官场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任人唯亲, 沆瀣一气,卖官鬻爵,贿赂公行,嚣张跋扈,作奸犯科,给社会造成危害给人民带来祸害的事例数不胜数。娄师德王旦身居高位,出污泥而不染,不谋私利,不计前嫌,秉公执政,为国荐贤实属难得。《战国策.楚策.三》里有两句话"人臣莫难于无妒而进贤","夫进贤之难者,贤者用且使己废,贵且使己贱,故人难之",非常经典,娄师德王旦却知難而做到了。正因为如此,他们得以名彪青史,为后世所景仰。现于今谈谈这两位古人荐贤举能"可谓公矣"的趣事,我想或许还有些意义的吧。
2020年9月29日于洪生书屋
2020年10月3日修订毕定稿

注:史料来源:《新唐书.娄师德传》、《新唐书.狄仁杰传》、《宋史.王旦传》、《宋史.寇准传)(后两传均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二)、《上下五千年》(下册)、《中国历代名臣》(上册)。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张立国,中共党员,网名:立早。职业:九江一中退休高级教师,多届九江市民盟委员,一届九江市政协委员。热衷教学研究,擅长随笔,以情抒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