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了《中国式父母的卑微,看着就让人心疼》,内心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眼前浮现出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庞,母亲那满头的白发。惊然的发现父母不再与我理直气壮的说话了,也不再和我商量着说话了,而是眼神躲闪祈求的口吻给我说话。心里被猛地揪了一把,突然间发现,父母老了……
曾经一直想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文章,不知道从哪里下笔,该如何写?如今思维突然清晰了,就叫《中国父母之殇》吧。为什么呢?我觉得中国父母最辛苦,最悲哀,也是最可怜。生儿育女,含辛茹苦,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样,但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护犊情结、怜子之心,中国父母最盛了。这一点毋庸置疑!
欧美国家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独立,抚养至十八岁,基本就不去怎么管孩子了,自己闯荡去,只是偶尔的会帮扶一把。可是,中国父母就不一样了,不论儿女长多大,父母总是疼爱孩子无休止,所以,现在的啃老族就属中国最多!记得有一本书叫《巨婴》,好像就是说中国父母直到死,都还在庇护已成年的孩子们。
欧美国家的家庭注重遗产法,就是说欧美老人在去世后,才会把自己的财富通过遗产继承的方式留给子女亲人。所以,欧美老人活的都比较舒坦,不用特别在乎要靠孩子们养老问题的。中国父母就不一样了,早早的把房子家产分给子女,只留一间老屋作为依身之所,更甚的老屋也没有,而是寄人篱下。特别是农村子女多的家庭,父母恨不得把所有财产都瓜分给子女们。结果,在父母年老体衰,失去劳动力的时候,全部要依靠子女赡养才能生活下去。于是,父母会变得小心翼翼,卑微的活着,生怕孩子们不管不顾,甚至遗弃。这在我国的农村已是屡见不鲜,我都亲眼看见到好多这样的家庭!

以前是缺吃少穿,子女不赡养老人是因为贫困,可是,父母能把几个孩子养大成人,众多子女怎么就养活不了父母二老呢?更有婆媳关系难处的,娶来媳妇人家女,除了和她生的孙子孙女有血脉亲情,与儿子和父母就是一张纸的法律关系。因而可恶不孝顺的就不少了,再加上现在妇女大翻身,掌握着家庭财政大权,慢慢带的儿子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更有可恶的竟敢儿子打老子!
如今经济活跃,年轻人都跑到了外面赚钱去了,把小孩子扔给老人照看,更加重了老人们的负担。为给儿子盖房买房买车娶媳妇,棺材本都用光了,还要养活孙子孙女。有时候儿女还给父母许多脸色和言语更是让老人雪上加霜。中国的养老制度基本上有儿女的还是依靠儿女养老,加上老龄化严重,国家也赡养不起这么多老人。于是中国老人和留守儿童成了一个最大的难题。
现在的幼儿园门口人潮似海,养老院门口门可罗雀。能进养老院的父母还是好的,起码有人照顾。那些有子女,在家里自力更生的老人才是在苟延残喘的活着。

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中国父母疼爱子女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过来的。忠孝文明也大讲特讲了几千年,可是,那些顽冥不化的不孝子孙仍是层出不穷。这也是中国父母的无奈之殇。清官难断家务事。
疼爱孩子,中国父母是世界之最,生前把财产毫不保留的瓜分给子女,中国父母也是世界之最,老无所依,靠子女赡养而活的中国父母,仍是世界之最。要说,也是中国父母自己找罪受,自找的也不为过。把孩子们养大成人就好了,干嘛要管到自己管不动了!自己的财产,去世后一样可以留给子女,干嘛早早的被他们瓜分殆尽!为什么不趁早把子女教育好!
鲁迅先生曾说过,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觉得用在中国父母身上也无可厚非。三国演义还有一句话,周瑜打黄盖——一人愿打一人愿挨。人家爷俩的事,咱咸吃萝卜淡操心。

作者简介:韦海民,笔名韦嘉豪,1979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西陈宋村。2004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现旅居河南省会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