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涵自传【卷四】《独木之桥(73)》
'
[张涵 朗读版]
文/张涵(韵娘·吉妮)
73.大战来临尴尬上阵,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我提前一天进城,再次住进吴教员张老师位于航校市里宿舍三楼的家。接受上次教训,这次他们没来市里。
本就很长时间蹉跎岁月虚耗时光导致准备不足匆促上阵,现在又跟以前多次赛前一样,我那令我最最担心、最怕遭遇的通常十来天、最长十五天的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的例事,早不来,晚不来,恰巧就在这个最最关键的时刻,准确及时地到来了!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
现在想来,其实这也并非恰巧,而是生命科学。人一紧张,内分泌大循环全都变频失调,“恰巧”随之发生。

可能从小训练太狠,我的经量一直大的吓人。白天我只能端坐,身体稍有倾斜或说话声音稍大下面就是一阵湍流不止;晚上我要多次如厕加反复尝试才能趁着某个量小的瞬间“猛地躺下”。十几天了还在泛滥,让我意外发现了用生黄瓜和西红柿“冰镇止流”的“绝招”。初到机场,因我一边喊着“哎呀不好”跳下床来一边就已弄得到处都是,让两位与我们同住一室的女教练一个喊着“这可不行”一个惊呼“要出人命”,我才成了山东省飞机跳伞队史上唯一一位例假期间可以免出早操的女队员……
我穿着三条母亲用旧裤子给我改做的整个屁股都是厚厚补丁的专用裤衩和两条同样打着几层补丁的长裤,塞上半包卫生纸,夹着两腿,全身僵直,小心迈步,挪向楼下。看看前后无人,猛一甩腿,跨上航校那辆大金鹿。
简陋的装备,粗糙的纸巾,骑到考场,下面早已泛滥成灾。咬紧牙关跳下车来,车座已是一片通红。我想将它停在角落,但每走一步都是一次严峻挑战,而考场车满为患,那些角落都离我太远。
我低头锁车,然后用背包挡住屁股,夹着腿,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建工学院那座教学楼挪。

前后左右都是考生,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也正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验,他们同样紧张,他们连自己的考试都顾不过来,他们没有时间和心思考虑别人姿势的怪异或背后的不堪,他们不苟言笑,目不旁视,神请严肃,一个个从我身边快步走过,一个个对我的窘况视而不见。
这次我的座位在进门第二组的第一排。
挪到桌边,等过一次暖湿洪峰,鼓足勇气猛地坐下。
监考老师进门,要我们“把所有私人物品全部放到教室前面的桌子上去”。
一阵桌椅板凳挪动碰撞的乱响,墙角那个正方形的水泥桌子上很快堆出一座小山。
我半晌没动,直到又一个洪峰的间隙,抓住机会猛地站起,马桶包档住屁股,木偶一样,上身僵直,紧夹大腿,只动小腿,一点一点往前靠,在离方形水泥桌还有大约两米的讲台前停住,一个上手投篮将包扔上小山,然后又木偶一样硬邦邦直挺挺地转身,一点点挪回桌前,挪进座位,站定,找准时机,猛地坐下。

下面“哗”地一下,潮乎乎的热流就到了小腿。
我这套扭捏怪异的动作,让几位思维早已被“查抓作弊”的使命所绑架的监考老师警觉而犀利的目光在我的身上徘徊了很久,最后才好像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女考生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也或者是不可避免地看见了我裤子后面那一大片她们不想看见但必须看见的殷红。
上午考完,人都走了,我咬牙起身,甚至没敢去看自己的座位。不用说,一塌糊涂,惨不忍睹。
挪步走进厕所,不但裤子两腿内侧全湿,连脚腕都是干涸了的红色。趁着厕后的短暂安全,尽快下楼,骑车回家。
东郊新建小区,一路荒凉,要买吃的,得往北去,两三条街,来回至少半个小时,还要上车下车。实在折腾不起,我直接回了航校宿舍。
进门先洗裤子,否则下午没法出门。接水,揉搓,拧干,晾晒,衣服洗完了,地板也被片片点点的红色污染,所以,如厕,擦地,再如厕,再擦地。一切忙完,已经一点。

然后,饿了,很饿很饿。
想想,整个一单元301能吃的东西,就只有小林昨晚给我送来的四个极其硕大的西红柿。西红柿,又好吃,又省事,还是我从小到大“冰镇止流”的“杀手锏”!
冲洗一下,大口猛吃,四个西红柿被我一口气消灭了三个。
又累又困,再次如厕,靠在床头坐着休息。我不能躺下,因为这个动作本身就很需要技巧和运气,而起床还需要决心和勇气。坐着,动作最少,如厕方便,麻烦最小。
一点半,我尝试几次,努力站起,再次如厕,趁着相对轻松,挪到凉台,找准时进,猛然举手,去够晒衣绳上还没干透的裤子裤衩。腹部一阵剧烈的绞痛……
天!从来不知什么叫痛经的我,在这全国统考的第一天,居然莫名其妙突然剧烈地腹痛起来!
好一会儿,我直不起腰,更不敢动。但,到点了,必须走。我弯着将近九十度的腰,一手摁着肚子,一手扶着墙壁,呻吟着,出门,下楼,开锁,上车……

复习一年,考试一日。考场就是战场。只要不在战场上倒下,我就绝对不能退出战斗!
下面一阵阵地流淌,肚子一阵阵地绞痛,几秒一次,反复将我的思路带向考场和试卷之外。每次思想回到眼下的考试,我都惊恐地发现,刚才脑中闪现的不是擦飞机,就是跳平台,要不就是初试后那半个多月的收菜、聊天、打球、散步,总之全是杂念,而且变换不停。我两眼对着考卷,却总是发呆走神,一道题读上几遍,还是不能读懂。
一百多个日日夜夜,砸锅卖铁破釜沉舟,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难道就这样付诸东流?!
我绝望地喘不过气,难过地想要哭泣。但,又几轮不由自主的走神和抓心挠肺的自责之后,我倒突然想开了:也许我今年该当上不了大学,也许我就该当再考一年。再考一年,我一定把所有课本都找齐;再考一年,我一定每章每节滴水不漏每段每句滚瓜烂熟;再考一年,我一定学习古人衣食住行提前准备大军出征粮草先行;就凭我今年自学初试第一,再考一年,我就不相信我考不上……北大!
对,就是它,那个人人向往的、天堂一样北京大学!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用名,张立新,张焓。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海 报

自传作者张涵女士出售同名百集网剧、40集电视、单集电影剧本《独木之桥》,协助售出,两成致谢!行业淡季才是事业良机,资源共享方能合作共赢!欢迎联络,共赋新篇![握手][握手][愉快][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