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朗族

布朗族9万人(2000年统计)。云南占99.2%,主要分布在勐海县布朗山区。主要从事农业,擅长种茶(普洱茶)。宗教信仰小乘佛教。布朗人喜跳刀舞,青年人喜跳集体舞“圆圈舞”。口头文学主要有抒情叙事诗。
34.1 勐海打洛布朗族镇赋
莽莽横断山兮挺拔,包罗万壑;滔滔沧澜江之淋漓,融汇千流。波雕峻岭,万仞奇峰兮突兀;涛削悬崖,九重绝壁兮雄纠。林海茫茫兮拥抱,氤氲山寨;山溪汩汩以缠绵,辗转田畴。朦胧白雾,笼罩乡村兮拂晓;灿烂红霞,云藏原野之晚秋。地毗周邻之老缅,当年姊妹;情浓骨肉兮血缘,曩昔貔貅。
世袭干栏屋,斗榫穿梁之杰构;山居吊脚楼,披檐回槛兮高华。立柱四周兮擎顶,庄严古朴;歇山双向之斜坡,传统清嘉。两重阁,半山丫,笼烟霭,绚云霞。太虚幻境,自是人间之净土;极乐神仙,欲归方外以浮槎。绿树葱茏兮玳瑁,两三村落;红花灿烂之芬芳,百十人家。香烟缥缈,古寺菩提之莲座;大殿嵯峨,慈航佛祖之袈裟。
上穿七彩衣,短袖束胸兮妩媚;下着百花裙,长条凸线兮婀娜。头戴鲜花之冠盖,清纯大象;足穿麻布之靴鞋,淡雅素娥。成对比,构祥和。阳刚男子,英武对襟兮青黑;魁伟儿郎,雄昂大裆于干戈。胸臂文身于倜傥,风流时尚;头颅布带兮嶙峋,庄重颜酡。
普洱种茶于世代,斐声中外;深山育稻于春秋,噪誉古今。刀耕火种,原始经营之老式;干旱水灾,艰辛作业兮沉吟。木棉纺布,丝路咸钦。蒲蛮创造,张骞躬临。偏僻西南之特产,运输身毒①;琳琅民族兮桐华②,叠出丛林。垢污不染,洁白如初之禀赋;傲雪独高,纯清特美兮华琛。
偏钟酸咸辣,大味品尝以围桌;尤爱苦香甜,佳肴畅快以笑谈。荟萃于山珍美味,倾情口福;沉浸于亲戚喜逢,动筷嘴馋。百蔬调,五味添。山中野菜,橄榄双江以健胃;岁首年猪,醍醐③一醉以担尖。焖饭嫩茶以着料,味香色美;迎宾酸笋以烹鸡,情重人憨。
天赋以能歌善舞,精通艺术;人皆以出口成章,引领风骚。缠绵歌悦,索宰拽④笙之婉啭;绰约舞边,起承转合兮逍遥。山歌粗犷,蜂鼓⑤自豪。悠扬峡谷,激荡云霄。施甸⑥原声之对唱,八方响应;哀牢⑦古韵兮相赓,千古熏陶。逢年过节,如约空前兮盛会;嫁女娶亲,争观热火之大潮。
祖先叭岩冷⑧,遗训种茶之事业,胄裔布朗人,流风垦地于家园。景迈儿孙兮铭记,传薪圣火;宾来风味兮轮回,结蒂夙缘。家家珍品有,代代绿意牵。野茶得责⑨,止乏消瘦之良药;普洱⑩甘醇,明眸健脑之妙丹。青竹蜜⑪兮上宾特享,物尊礼重;绿筒香⑫兮盛典殊荣,主尚人贤。
嗟乎!岁月峥嵘兮七千载,沧桑往昔;形神慷慨之十万人,情谊非常。替天行道,宣誓随周以伐纣;明理顺潮,兴兵牧野以灭商。同源华夏,入脉炎黄。尊佛南天以上座,修身向善;尚禅中土以全心,立德呈祥。和谐平等,内法自然之妙诣;幸福太平,外修生态兮华章。恪守于天人合一,家庭团结;因循于物我同归,环境优良。
木兰山樵诗曰:
深山峡谷架长虹,从此桃源道路逢。
远送光明山寨亮,遥输信息海天通。
旅游赚得钱盈袋,办学迎来客满冲。
世纪出台新惠政,边寨处处醉春风。
【注释】:
①身毒:“身毒”是华夏文明自先秦时期至隋唐时期之间对现代印度次大陆上之文明区域称呼的音译词。其范围主要指今日印度河流域一带。②桐华:唐宋时期,布朗族就有编织、纺织工艺,怒江两岸的布朗先民用木棉纺织的“桐华布”以洁白柔软闻名。③醍醐:比喻美酒。④索宰拽:西双版纳勐海地区布朗族聚居地的民歌种类丰富,按照本民族传统的分类法,可将其民歌分为“索”、“宰”、“拽”三大类,每一种类又发展出多个曲调。⑤蜂鼓: 蜂鼓,因鼓身其形似蜂而得名。是壮族、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又以横置腹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壮族还称岳鼓。瑶语称勐啯、如叨。毛南族称长鼓。此外,还有腰鼓、瓦鼓 、黄泥鼓之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⑥施甸:从日老(今保山)迁来勐底(今施甸)的布朗族,施甸布朗族居住着濮人自 称“乌”,俗称“花濮蛮”。⑦哀牢: “哀牢”本是达光王国国王的名字,因哀牢是最早与汉朝有接触的达光王,达光王国也就被汉史称作“哀牢国”。⑧叭岩冷:布朗族千余年前的英雄、种茶始祖。⑨得责:古代时期布朗族把野茶作为野菜,当佐料食用,称为吃“得责”生茶。⑩普洱:属于黑茶,因产地旧属云南普洱府(今普洱市),故得名。现在泛指普洱茶区生产的茶。⑪青竹蜜:布朗族招待贵宾的一种青竹茶。⑫绿筒香:竹筒茶,在夏季采下茶尖,炒熟后倒入竹筒中,用阔叶封住筒口。需饮茶时,将竹筒放在火塘上烘烤,等到竹筒表面的绿色变得焦黄以后,剖开竹筒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