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银山马鞍山
文丨朱兴安
马鞍山是武汉市黄陂区蔡店街西南4公里处,一座海拔为300米高的,形状酷似马鞍的一座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马鞍山就是这样一座山。在全国来说,它虽不是奇峰名岳,但在古邑黄陂北乡的历史上,还是久负盛名的。说它有名,因为它有个美丽的传说,因为它的山脚下出了个名人姚缔虞以及他的姚宦书院,因为它是革命老区红色沃土上的一座革命的丰碑,因为它记载着解放后治理山水的业绩及展现着现在青山绿水的无限风光。
美丽的传说一一
相传远古时期,赤脚大仙骑着枣红神马,巡游天下,来到此地,当时这里与梅店地区还无山分隔,是一马平川,到处生机盎然,山花烂漫,远处还传来悠扬美妙的牧羊曲,好像只人间有,天上无。他被此情此景吸引住了,陶醉了,便勒马收僵。为了让马舒服,就卸下了金马鞍,自己欣赏美景,啍着歌谣,让马饮水吃草,好不悠闲!哪知一只大白兔被他惊吓了,突然从草丛中窜出,象一道白色弧光一闪而过。神马受惊了,飞奔而去。大仙急忙去追赶神马,留下了金鞍。金鞍大概早就迷恋人间的美景,便幻化为马鞍山,因而才有此山此名,从此蔡店西南就出现了这样一道绿色屏障。
四川巡抚姚缔虞及姚宦书院一一
马鞍山这座名山脚下的土地,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块钟灵毓秀之地。它孕育了清代顺治年间进士姚缔虞,他曾任四川巡抚。据史书记载他当官勤政廉洁以民为本,深得川人的拥载。他为了在家乡,倡导传承儒学,促进诗书礼仪教化,在马鞍山脚下,创办了一所书院,即“姚宦书院”,为黄陂北乡大兴教育之风气作出了贡献。书院培养了诸如刘彬土,郭性松等知名的进士和大批举人,秀才等,使蔡店这个偏远山乡成为了崇文重教,人文气息浓厚之地。
抗战时期,黄陂县中共抗日民主政府,曾在这里创办过中共领导的第一所黄陂中学,为宣传革命真理,传播马列主义,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革命老区,红色沃土上的丰碑一一
马鞍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岳。在古代人们就凭借山上的城墙石寨,抵御外敌,保卫家乡。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它的山头就是座抗日的丰碑,它的每个山坳都战功显赫。因为这里与姚集山水相连,相距不远。而姚集当年是日伪掌控的白区,扼守着公路交通要道。日伪军总隔三差五地来扫荡骚扰老区,两军经常性地在马鞍山一带短兵相接,山上迎接他们的是石块竹标,让日伪胆颤心寒,山坳中的陷阱竹阵,让恶魔丧魂落魄。山脚下的村庄,村村都是红土名村,村庄里的人民,个个都积极抗战。就以姚家老屋村为例。该村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黄陂县民主政府所在地,当时的领导人任士舜,魏天一,杨学诚,伍仁胜等都曾在此从亊地下党的革命工作。广大村民在中共的领导下,个个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人人皆勇跃支前。新四军在这里创办了炼油厂,被服厂,炸药厂等。例如,白色恐怖时期,中共领导人伍仁胜不幸负伤,就隐藏在马鞍山猴子洞,村民陈家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给伍仁胜送了一个多月的药和饭。
解放后的治理和现在的旖旎风光一一
马鞍山一年四季,气象万干。春来百鸟和鸣,茶园青青,茶歌互答;夏季林涛起伏,凉风阵阵,果香扑鼻;秋天枫叶炫彩,斑驳艳丽;冬至银装素裹,白马银鞍,奇幻有趣。
马鞍山的美在于,它的山美,石美,古城墙美,茶美。
山美:马鞍山,山虽不高,但在这里是一山飞峙梅湖边,山上长年白云缭绕,宛若仙山琼阁。解放后政府在山上,大力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大办林场,茶场,致使植被好,森林覆盖率高,满山茶园滚青流翠,加上长年山花点缀,美不胜收。一条水泥大道,盘旋而上,真如“谁持彩练当空舞”。
站在山顶眺望东北,哦,蔡店街全景,尽收眼底。阡陌交通,田畴金黄,美楼靓屋,鳞次栉比,再转身远眺西南,哟!梅店湖,烟波浩淼,白露飞翔,让人心旷神怡,喜气洋洋者矣!
石美:马鞍山石头裸露不多,但造型很美。接近山头有一巨石,远望象一个硕大的狮子头,正像只雄狮早晨醒来,眺望东方,迎接日出,甚是威武。近望此石,它又像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那枚珍贵的头骨化石,额头突兀,眼眶深陷,嘴巴大而突出,形象非常逼真。另外还有不少象形石,石屋,石洞等。
古城墙美:马鞍山的城墙石寨,位于山的西北山顶,面朝梅店方向,保存尚完好。现存约130多米,高约4一6米的样子,宽一米左右。城墙一色由青麻石片干砌而成,有的城墙垛口寨门还清晰可见,让人联想到当年既雄伟壮观,又鼓角相闻,箭矢如云,杀声震天的历史场景。
茶美:马鞍山茶场是蔡店街的茶叶基地,这里有优质的茶园5000多亩(其中村级茶园200O多亩),茶场为附近村民,就近打工,提供了便利,增加了收入。茶场今年又购置了红茶生产线,明年开春即将生产马鞍山红茶。
据县志记载,马鞍山种茶的历史已有300多年,即当年姚巡抚在外地做官,就引进茶种到马鞍山种植,至今山上到处有很多野生茶树。当年这里出产的茶叶叫条索茶,曾作贡品使用。
这里的茶不仅绿了山,秀了水,有常年碧绿滴翠之美,而且茶质优美。这里的茶,据茶场场长介绍,经有关权威部门检测鉴定含有多种对人有益的微量元素。这里的茶园光照时间长,又常处在云雾雨露滋润之中,不仅味道绵长,口感好,而且经泡耐品。
马鞍山茶场正依托马鞍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借黄陂区打造全域旅游推进的东风,在茶场修建了标准的旅游公厕,升级了宾馆的客房条件。将形成采摘,试制,品尝,旅游,民宿,销售一条龙的模式,为全街探索一种旅游致富,旅游兴村,旅游兴街的新途径。
有诗为证:
黄陂蔡店马鞍山,绿色屏障美万般。
撑伞香樟坡上站,唱歌溪水静中潺。
茶姑采摘眉飞舞,小伙弹琴手熟娴。
巡抚菜肴滋味鲜,休闲避暑氧吧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