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嵘岁月
文/常工
第五十一章 秘书生涯
(十七)

凌晨三点多钟,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天渐渐的亮了。我们一行昨天下午三点多钟从县城出发,历经十三个小时,终于到达了川头水库。我们也顾不上一路疲惫,下车后就马不停蹄的奔上堤坝,正在巡堤的曾主任看到我们,就一路小跑过来。韩副局长为我们介绍了之后,曾主任一边介绍情况,我们一边察看,在水闸前,我们停下来。川头水库属于中型水库,设计库容1000万立方米,有三个闸门,我们到达时,仅有中间的一个闸门在开闸泄洪。我们脚下的水库堤坝由北向南呈纵向的中间裂开了一道约1厘米宽的口子,长度大约30延长米,可以推断这是由于坝基沉陷造成的。
我们又往前走了一段,y副书记问曾主任,开启一个闸门泄洪量是多少?曾主任回答:一个闸门每小时泄洪量约30万立方米。y副书记说:目前水库的库容量是多少?比设计最高库容超出多少?曾主任回答说:从库容水位标尺看,目前库容量约3000万立方米,比设计库容超出二千万立方米。这时韩副局长说:从水位标尺来看,目前汇入水库的流量远远超过泄洪量,要把三个闸门全部打开,提高泄洪量,缓解高库容运行对堤坝的冲击压力。这时我看见曾主任的脸色不好,我问曾主任,开启闸门有什么问题吗?曾主任有些怯懦的说:南侧闸门连接的螺栓脱落了,掉到了水里,闸门提不起来,北侧的闸门用砖砌筑把洞口封死了。y副书记还没有等曾主任说完,气得火冒三丈,大声的说:汛前就要求全面排查隐患,确保汛期水库安全度汛。你们就是这样贯彻落实工作吗?对待本职工作如此的不负责任,要你们这样干部干什么?韩副局长,这样的干部今后不要再用了。

可是说归说,摆在面前的燃眉之急还是要抓紧解决。我们下到河堤的一侧,泄洪闸几十米处浪花飞溅,人很难靠近,我们在远处看到北面的泄洪涵洞不仅是用砖砌筑的,外侧还抹了水泥,闸门提起来了,靠水流的冲力根本不可能把砖墙冲垮。一时也想不出好办法,只好回去吃早饭,折腾了一晚上,胃里早已经空空如也了。吃早饭时,我们在一起议论,用人工砸开封堵泄洪涵洞的砖墙,危险系数太大。只有请专业潜水员下去插上螺栓,才能再打开一个闸门,对这个想法一致同意。早饭后我们向县委汇报这里的情况,也提出了我们的请求,县委表示同意,向上级请求支援,让我们严看死守,发现异常立即汇报。
接下来的两天两宿,我们三个人排班,每隔四小时一换人,每人带领两名水库职工,轮流监护堤坝。川头水库的办公房屋,由于修葺不到位,遇到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暴雨,所有的房屋全都漏雨,床上用品全部被雨水浸泡了,我们休息时只好找块干爽的地方,把几个方凳排起来,和衣躺在上面,想翻身得站起来,然后再躺下。通往村屯的道路冲断了,没有青菜,我们就是每餐都是炖鱼、炸鱼酱。晚上我值后半夜的班,y副书记因腿骨骨折,手术后钢钉还留在体内,阴雨潮湿多有反应,为了让他能够多休息一会儿,我十一点钟就起来,打开手电筒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小路上,几百米长的水库大堤,空荡荡的,只能听到泄洪溅起的浪涛声。八月十三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传统的“七巧节”,我无暇观望哪颗星是牛郎,哪颗是织女,此时的我只能孤独的坚守在岌岌可危的水库大坝上,恪守着我的职责。
(待续)(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秘书长。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