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露》
——今日寒露
2020.10.08
(洛阳四绝)
白云红叶遍地霜,
梧桐萧疏撒苍凉。
日抚黄菊花盈袖,
夜尝丹桂唇留香。
耳听冬履进庭院,
目睹秋韵去远方。
天冷倍思温心酒,
寒砧不闻夜梦长。

寒露这天恒大绿洲喷泉丝丝寒意重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上接秋分,下续霜降。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今年于2020.10.08交节。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元 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作品中的意思是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晨露冷,快要凝结了。古人将寒露作为寒气渐生的表征。“寒露”节气之后,热气消退,寒气渐生,天气渐转寒,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寒露已至,秋渐远去,冬的脚步声已闻。多穿御寒衣,常饮相思酒。友谊化作悠长的梦,随这个季节凝结成一首小诗,送给我的朋友。

洛阳洛河北岸瀍河朱樱塔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在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转折。寒露节气过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寒意,空气较为干燥。寒露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以上日平均气温或有所偏差)。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南方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景色

洛阳瀍河清真豫秀斋芦花鸡
寒露的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已西沉。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寒露后有登高之俗。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季秋,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北部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中国古代的先民,以农耕生产为主,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条件,和太阳的位置直接相关。为了能够更好地反应季节的变化和物候的关系,用以指导农耕生产,上古先民制订了廿四个特定节令。上古时代以“斗柄指向法”划分节气,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戊的方位(西北方),为寒露节气。汉至明末的“平气法”划分节气,寒露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八尺二寸,相当于今天的2.018米。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的“定气法”划分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95度为寒露,一般寒露节气是在每年公历10月8日或9日这两天。

深秋农家门口村落街道边柿子红了
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该作品对寒露的解释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我国古时曾使用的“平气法”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至霜降这半个月,正是金秋九月秋熟作物成熟、越冬作物开始播种的秋收秋种大忙季节,是秋收、秋种、秋管的重要时期寒露时正值晚稻抽穗灌浆期,要继续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浅水勤灌,干干湿湿,以湿为主,切忌后期断水过早。寒露时节,北方正值玉米丰收,种植冬小麦的农忙时节。霜降前后,玉米收获,过冬小麦种植完成。

我家卫生间窗台上的一颗红薯
寒露后天气凉爽,秋高气爽。有利于秋季蔬菜生长,是冬春棚菜地力培育和育苗有利时期,也有各种病虫害发生与危害,应安排好以下几项蔬菜农事:
加强田间管理
种植叶菜类、瓜类和茄瓜类,应加强田间管理,灌水、防旱,追施肥料,促进生长,喷施无公害农药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收,供应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