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鸿雪诗词,关注更多精彩
合作加主编微信13566800111
投稿请发邮箱:
911392163@qq.com
鸿雪诗词
【前言】鸿雪诗词今起连载山西作家徐建宏的现代文言文《文朋列传》,这里每个人物都是独立成篇,文笔有趣生动,娓娓道来,流畅自然,读文如见其人,非常值得一读。
鸿雪之当代文言文系列 | 《文朋列传》之四十五
与世推移 郑贺秀
《史记》有篇叙屈原被发行吟于泽畔,渔父见而劝之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子以贞洁殉国,乃千古之悲剧也。后之晋身庙堂者,莫不以此为鉴,达则兼济,穷则独善,即令圣贤,亦不毁身而纾无谓之难,书帛称之为大隐于朝。以今日之情态而言,凡入世者,非但无国可忧,即令忧己,亦足见笑于朋辈。是故潜介藏形,修身齐家,方为当代君
子之本分也。
有郑君贺秀者,即此类善与世推移之君子也。其人上党潞城人氏,秉故土敦厚淳朴之风,笃圣贤今古入世之学,进学于龙城,操业于传媒,年过天命,依然守心如初,诚当世少有之知命安分者也。
余与贺秀,相识也早。昔日共读校园,秀兄年长德劭,常有关爱眷顾惠及师弟。未期五六年后,复见合于同一单位,共尽媒体职责,期约十年。彼时青年社内,辉煌已成往昔,人际关系错乱。余以一己之微力,难能左右颓局,遂与秀兄相顾而约:凡有谋划涉及公益乃至私利,须以大局为重,各尽君子之责,不可相互倾轧,以免贻笑于他人。秀兄郑重曰:诺。自兹相交而互敬者,又若干年。后余不堪繁复,隐忍调离,而秀兄持之以恒,鞠躬兹业,卒至荣膺重任,为斯社殚精竭虑,力挽狂澜,遂有今日之功德昭彰,口碑相传矣。
贺秀天赋聪颖,才干出众。大学就读时即见爱于师长,毕业后留校任教,扎根院系,培育桃李。及至身入传媒,年未而立已肩负重任,创办《北方周末》,打造畅销周刊;主政《法制博览》,再铸常规精品,常使同僚友侪如余之辈啧啧称羡,望尘莫及。亦曾公考投名于理想单位,或考中,或见聘,最终迫于本单位压力而放弃。后兼任于青年报社,依然不惊不乍,恪尽职守,直至今日。尝自命“全省乃至全国最资深最厚脸皮之主编”——知者深为之惋叹,而不知者徒以“秀兄作秀”取笑耳!
学渐中文,酷爱写作;然耽于事务,不能如愿者十常八九。遂忙中偷闲,奋笔疾书,自名豆腐块,千字文,常规见刊于各类报刊专栏。有相识者,读后相与言曰:“此非古之士大夫转生于当代乎?其忧患何其深也!”——其士君情怀,可见一斑。又雅好收藏,凡奇书、怪图、老瓷罐、旧课本、老证章,无不尽收囊中,别成大观。
余常于或忙或闲之际力邀秀兄聚饮,概因其尝自撰文曰:“久嗜饮酒,半壶不醉……故有谐谑斋号‘半壶斋'”。前此数年,辄闻其诉苦曰:腰椎有恙。近年则多为加班所累,每每不能赴约。余因知所谓“鞠躬”者,非身体力行不可尽知其昧也。
或一日,与秀兄通话。感叹再四,秀兄谓曰:“深羡老弟来去自如,纵意所爱:或尔闲云野鹤,或尔寄情诗文——岂非人生之至乐乎?”余对曰:“若有仁兄才干之一半,且能与世推移,不凝于物,奈何年方不惑而业已赋闲耶?”言毕,相与大笑!
谚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余之雅好斯文,皆缘性直而不能婉转,徒有志于世事而百般皆废。而贺秀之所有,实为余羡极而朝思暮想者也。天道恒公平,得失奈若何?此非失之陇蜀,收之桑榆之今典乎?嗟矣哉!
2015年6月8日
(待续)
作者简介
徐建宏,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文学院第三批签约作家。著有诗集、散文集若干,文言人物传记《文朋列传》及文言辞赋作品《地质赋》《文博赋》《太山赋》《亲贤赋》等。

《文朋列传》微信签售
由作家徐建宏历时五年、前后跨度十七年精心打造的文言人物传记作品《文朋列传》,自2016年11月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的关注与好评。该书出版后,虽然已经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签售活动,但是仍然有许多未能获得此书的读者,通过各种途径纷纷打听此书的求购途径。
欲购书请通过微信搜索手机号18635111945添加好友,有惊喜哦!
《文朋列传》相关评价——
〇《文朋列传》此一体例,确乎当代文苑奇葩一朵。不独山右一隅,放眼九州,堪称独树一帜。徐君以一人之力、一己之见,传略人物,或可以当代三晋“儒林外史”视之。(张石山先生序《人文荟萃》)
〇作为三晋文坛的佼佼者,他在文学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停地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文言文写人、述史上贡献尤深。《文朋列传》的问世,让人们对三晋文人或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文学晋军”群体塑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郭新民《传承三晋文脉,抒写文坛史书》)
〇徐建宏虽然写的是自己的“朋友圈”,却是塑造了山西文坛群像,写作了一部山西文学史。(李遇《徐建宏:写出独特山西文坛朋友圈》)
〇总体而言,在当代中国文坛,尤其是山西文坛,以文言行文,辞采华茂的徐建宏《文朋列传》不啻一股清风,荡漾在百千读者之间,芳气盈颊,沁人心脾,它可能会唤醒一些人,它必将会唤醒一些人!(张德恒《笔状风雅,因文寄心》)
〇一部作品的诞生,背后是无数自己和自己独处的时光。你要想给大家呈现出一部好的作品,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要耐得住寂寞。我写这本书没有别的目的,这本书肯定不会畅销,也不是为了稿费收入,我还得自费印刷,自费出版后还要送人。所以写作这本书的动机,就是没有功利性,所以就能够入静。因为我就是文字本身,我就喜欢写这样的文字,我要用文字来写我的朋友们,我要用文字表达我的理想,记录我对人生的体验,追寻那个似乎虚无飘渺的大道——这就更没有任何功利性可言了。除了寂寞,还要承受物质的挑战,还得舍弃其他许多东西。
为了这一切,我觉得,十分值得。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栏目访谈,徐建宏语) 
本刊总顾问:蔡世平
栏目主持 徐建宏
总编:徐吉鸿
编辑: 飞 雪 习 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