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义是社会存在的道德基础 70
文/三木秉凤
仁是我们内心世界的修养凝练,义是仁心的社会外显与体现,仁者爱人,义者助人!而宇宙精神就是和谐共生!所以仁义既是宇宙精神的体现,又是社会社会和谐的基础。刘邦建汉之初分封功臣,元老功臣纷纷争夺富庶之地,唯张良选择偏远贫瘦之地封侯,若干年后那些富庶之地大都易主,而张良后人却在荒凉远僻之地代代兴隆。仁义者不与人争利亦不与人树敌!但在唯利是图的经济时代,利义之争,义早已败落而销遁。仁义是东方文化的核心,利益是当代西方文化的核心,在世界资本主义浪潮中西方国家将各种社会关系紧紧捆在利益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集团利益,地方利益,族群利益,家庭利益,个人利益,资本主义社会引领的二百年时光,正处于孟子所言的“天下交争利”时代。

子曰:见得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然后就是这些“富且贵之浮云”已然成为资本社会经济时代的人类追逐对象,且在尔虞我诈中无所不用其极!义在渐渐退出人类历史舞台成为社会关系的稀有之物!
义是什么?义者宜也,义与宜古之通用,义即做事适宜能照顾大家的利益!仁义不分,仁是义之体,义是仁之用。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由人构成,故人人都是演员而社会则为大舞台,而这个舞台需要秩序井然,协调和谐,因为大舞台就是大家庭,需要一种精神力量进行凝聚,这就是儒家之仁!如果说儒家提出的三纲五常已经成为过去式,那么人伦基础之仁爱当为永世存在的进行式!儒家将爱具体演化为事业上的忠与家庭下的孝,因而“忠孝”成为士大夫们的立世之基。然从官层来观,君仁则臣忠,君私则臣佞。依父子看来,父慈则子孝,父骄则子傲。由夫妻看来,夫唱则妇随,夫诈则妻枭。所以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的作为稳定社会基础亦被儒家定位为“三纲”维持社会关系两千年。
仁是什么?子曰:仁者爱人。仁是大爱之内因,爱是仁之外显。同时儒家将“仁义礼智信”总结为“五常”。仁爱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仁爱是人类繁衍的正气,仁爱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一柱传宗大宝,仁爱是说不尽的千言万语之义,仁爱隔不断的世世代代之祭。人该留下些什么给子孙?是金钱还是智慧?大多数人不假思索地选择给后代遗些财富与房产,而非智慧与文化。用历史来观实则觉得可笑,我们就是给子孙留下国祚江山,往往留下的却是杀身之祸!后辈社稷久安的又有几人,中国自秦皇后出现过五百位皇帝,能将江山坐稳十年的又有几人?

老子曰:祸福相依。财富招来的不是智慧与能力,是惰性,是私性,是欲性,是毒性,是万劫不复,是坐吃山空。而智慧招来的并不仅是财富,还有和谐,有能力,有仁爱及正义,还有长久人生的战略谋划及世代家风。人一旦自己失去了高尚的境界与宽阔的胸怀,也就失去了引导孩子立志成才及成己达人的能力,而子孙也肯定是“龙不生龙,凤不生凤”一窝不如一窝地败落下去。 《大学》曰:“富润屋,德润身”。子孙自有子孙福!何为子孙润其家呢?人当留一份仁爱之心于子孙,既是世世难以发达,却也世世无横祸绕门。?人生之横祸大多来自身外之物绝非来自内心修养。人类社会应当追求什么?财色情权以及名誉等几乎占尽了横祸的百分九十以上!人应当学会知足与知止,学会儒家的仁义,学习基督的博爱,学到佛祖的慈悲,学习道家的道法自然,《道德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大都喜欢求宅问舍却却很少补贴一些文化给精神家园。 人!都喜欢给子孙留些金银细软厂房机器,还唯恐留之不够花用,却不曾想子孙给子孙留下满腹诗书代代相传成为书香门第!每一个从财富顶峰破落下来的子孙后人,其命运要比世代半耕半读的诗书家庭要悲惨的多。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明末的崇贞皇帝,以及土地革命时代对地主富农的彻底革命及镇压就是例证。

人!应当以史为鉴。 我们永远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现实问题,你会走的踏实而有度。如果用现实眼光去看历史问题,我们就是法国的末代皇帝路易十六所言“在我死后,哪管洪水涛天”。尽量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和奉献精神,吃亏的是物质但收获的是高尚的人格和完美的情操!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古之世民多重义轻利,故人伦关系争少和多。古之圣王明察天道之理,故以德配天,德主刑辅,因为圣王智慧,社会清明长久稳如磐石。未来中国成为世界舞台核心只是时间问题!中国成为世界领导者与指挥者这几乎已是定数。但中国以何种身份去影响世界,世界各民族都在期待中猜疑与观望。东方儒家文化以仁义为中心,但仁义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所以民族复兴必须与民族文化复兴同步才是中华文明一览天下之小的大势所趋!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