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担任宣传干事时期)
开始进入宣传科工作
走进这个建于60年代初期的砖木结构的大楼后,开始了我新的职业生涯,在这个大楼里度过了我的青春、度过了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我的全部精力献给了芜湖汽运公司和之后的运泰集团。
我到这个公司的时候,国家正经历一系列重要的事件,主席逝世、批林批孔、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高考、冤假错案平反等。因为党组织关系是属地管理,公司党的关系就隶属芜湖地区交通局党委,当时局党委书记冯子扬、局长夏冬光,政工科长邢清泉,副科长季子煌。我们所有的政治学习和党的活动都由地直机关党委、地区交通局安排。因为是国有企业,曾经是政企合一的单位,很传统,完全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作风。这个机关里面的干部大多是50年代的江南公路运输管理局的老人。此时在这个机关,居然数我的年龄是最年青的,其他干部平均年龄都在50岁左右,有的近50 多岁的还是一个老干事。机关一直很少进人。据说要想到机关来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我贸然进入机关,显然被看作是靠关系、走后门吧。所以,往往被机关一些人另眼相看。当时政治学习、各种政治活动都极为频繁,还有一部分干部被调到地区各县农村搞路线教育中心工作。但是作为运输企业公司的领导李万松却不管这些,始终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因为营收、利润这两项指标是省公司下达的硬指标。
我所调入的宣传科科长曹文炳,是由原办公室秘书提任的。这位籍贯江苏无锡的科长,是建国前一个进步学生参加革命的部队转业军人,在部队担任作战参谋,经历诸多解放战役,还参加过解放西藏。为人正直,做事处处细致严谨。因为出身问题,(党有内定政策,对于出身不好要“限制使用”)一直没有被提拔,我来的时候他已经50 出头了,才提拔为正科级。他多年从事文字工作。 文如其人,他的文字很严谨简洁。几乎没有一点多余的字,甚至标点符号。大家都习惯叫他曹秘书。我去过他家,他家就在汽车公司办公楼的后面,这里都叫赭麓新村,这一片住房都是砖木结构的房子,产权属于汽车公司,编号从1——12栋,几乎全部是汽车公司的职工。都是分配给职工的福利房。他住在赭麓新村8栋三楼。曹科长在家里几乎家务事全部包揽下来,从买到烧,从洗衣到家庭卫生。爱人是农业银行的一个计划科长,家务事一点也不能做。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很内向几乎整天不说话,小女儿却很伶俐、开朗。曹科长离休后回无锡老家,我曾代表公司慰问探望他,他家的地方很大,是自建房。一个带院子二进的二层楼房,可是家里乱七八糟,东西到处丢,乱扔,完全没有一个家庭的整洁,令我瞠目结舌。我把公司的慰问品交给他,几乎都不想坐下来,曹科长变得更加干瘪,他的胃消化不好。而他的爱人那时候腿已经不能走路,整天睡在床上,小女儿已经出嫁在外,家里一个大女儿一直没有结婚,成了老姑娘了…….。在这之后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了。去年我问过党工办负责管理离退休的工作的王丽娟,才知道他早几年因为患睾丸癌去世了。我的眼前立即浮现出曹科长的形象,他穿着一身灰咔叽的中山服,一年四季始终戴着帽子。微微地弯着腰、面部干瘪而始终微笑。我和曹科长共事近10余年,我们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除了心理上的距离,年龄的代沟之外,后来偶然的机会听说在组建宣传科,提拔他为正科级科长后,领导曾叫他物色办事员,他已经有所选择,准备提第一汽车队的女统计员到宣传科,但是我突然的出现,让他很失望,可能为此他内心一直很有看法,这或许也是其中原因,故而对我一直也有所保留。但是,对于并不知情的我来说,始终非常尊重他,什么事情都和他商量,直至他离休回家。
我进入宣传科起初负责机关里的宣传栏,机关那时候正在进行批林批孔的学习,为了配合这个政治学习活动,我就搞了一个漫画专栏,将孔子的“克己复礼”画了一组漫画。这对一直比较沉闷的老机关似乎打开了一个新的窗户。机关干部感到很新鲜。曹科长也感到很意外,想不到我还有这一手。
宣传科一项主要工作就是每月要编一期《情况简报》,简报的作用就是对上报告,对下传达公司的领导的声音,交流各单位的生产动态,表彰好人好事,因为各单位都是分散在各地区,互相很少机会集中见面,简报成了一个交流的重要媒介。编辑好的简报由一把手审阅签字后,办公室负责打印,当时办公室的打字员徐卫平,简报是用打字机打印,然后用手推油印机一张张印出来,由宣传科下发到所属各单位和机关各科室,上报省交通厅、省公司和地区交通局,当时的《情况简报》主要内容是各单位动态性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政治学习情况,以及好人好事。同时还要发稿件到新闻单位。从那时起就开始和新闻媒体建立了关系。虽然这些媒体记者和领导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一直保留着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因为我们公司下属车队车站多,所谓点多线长面广,所管辖的范围较大,机关的干部到基层跑一圈起码半个月。宣传科一个任务就是到基层搜集各个方面的动态。搜集各单位政治学习和完成的任务情况,以及各种管理动态。我第一次下去,曹科长交待要注意和驾驶员接触,有必要的时候跟车跑,才能得到第一手资料,尤其是那些先进的驾驶员,你会了解到他们真实的思想。当时,公司有几个先进人物,下去的时候要经常去了解他们的事迹,广德车站下属一个祠山岗分站站务员,被誉为身残志坚站务员包宏涛,是我们公司的先进典型, 也是全省的典型,在部队当兵的时候腰部受伤,常年腰部带着钢丝编的护腰背心。他获得过很多荣誉“学毛选积极分子”,他在”阶级斗争第一线”, 因为地处与浙江交界处,他经常将那些“走私”的商贩堵在门口。车站的业绩也很好,票款收入高,那时车票也很紧张,客车车辆少。乘客买一张车票还要托关系。一个地方的分代站的站务员很吃香,和地方交际很广。
另一个先进人物是宣城三队的货车驾驶员周增水,我第一次见到他又黑又瘦,他有胃病,因为忙于运输吃饭往往非常简单,带着饭盒,在路上吃,起早摸黑。但是他单车完成的货运吨公里周转量是最高的,是货车驾驶员的标杆。为了熟悉各单位情况,我每月到基层跑一趟,跑完各单位就几乎要一周多时间,曹科长告诉我要了解先进驾驶员情况,就要跟他们货车跑。我跟过几个货车司机,在解放货车上,坐在副驾驶边,一路颠簸,到广德老鸭滩当时货车拉黄沙的地点,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黄沙点,车辆一个接一个,装完沙开车就走,那个场面好像是在会战一样。为抢运抓紧时间,驾驶员颇为辛苦。优秀驾驶员周增水、甑忠诚、王龙亚、解正元、王龙亚等,这些老司机对企业忠心耿耿、质朴无私,心里装的只有企业的利益,他们不断创造出惊人的运输业绩。现在一想起他们,内心不由得肃然起敬。
当时芜湖汽运公司在整个地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运输单位,效益好主要是靠货运,车辆全部是省公司统一分配。并统一编号。车辆的车型是解放牌货车,带挂车,一个主车带几部挂车,挂车多、效益高。我们芜湖汽运公司在全省运输公司的营收利润就占据全省公司的三分之一之多。驾驶员们都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因为是国有企业,属于计划经济,汽车运输公司也是独家经营,没有私人车辆。如何保证车辆的实载率,来回配载的作用很重要,这时的调度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当时是由省公司下达年度运输计划和利润指标,公司负责安排车队、站的月、季度生产计划,各车队站下达单车(分代站)任务,单车运行有每日路单记录,由调度员、站务员及货运员填写,驾驶员不得涂改或虚填,实行的是“三统一。即:统一货源、统一运价、统一调度”。全省和全公司是一个调度网络,这对于合理调度配载保证车辆实载率极其有效。公司机关的运调科科长何鹏翔和王志浩,几位老调度,陈调度、杜调度和龙爱国对于调度配载车辆等各项工作非常熟练,每天下午各站队的调度都要及时汇报当天的运力和运载情况。
因为我当时还没有成家,所以我出差很勤快,很快跑遍了所有车队、车站包括分代站等基层各单位,所有基层主要领导和管理人员很快都认识和熟悉了。而且和有些干事相处还很愉快,我感到这个运输单位和我以前所在的交通动力厂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与社会有着广泛联系的单位。我很快地适应了这个环境,并融入了这个企业之中。(待续)

( 当年各车队担任货运的解放牌货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