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洛中秋伴奏》

岁月如歌,秋韵成曲

【散曲五首】
【天净沙/落梅风/山坡羊/满庭芳】

【天净沙◎寒秋】
虬枝落叶潇潇,
雨潜寒夜悄悄,
寂寞蛩声了了。
浮生尘缈,
未歇鱼雁迢迢。

【落梅风◎秋夜】
冰轮转,
月未圆。
几颗星淡苍山远。
独眠梦繁秋叶乱,
寂飞风卷云烟散。

【山坡羊◎秋鸟】
乾坤如瓮,
短春如梦,
露升霜气寒高耿。
月朦朦,夜朦朦,
腹空瑟瑟秋巢冷,
盼日长明天有缝。
争,食以为胜。
生,食以为胜。

【中吕·满庭芳◎塞北秋怀古】
孤烟落霞,
寒鸦秋水,
大漠黄沙。
惯看暮日西下,
望断天涯。
千山走西风瘦马,
万村落水上人家。
忆华夏,
雄兵燕踏,
听隐隐胡笳。

【中吕·满庭芳◎大漠边城秋】
斜阳晚风,
空山新雨,
大漠边城。
玉露碎叶秋梦,
寂似飘蓬。
清霜月遥长夜冷,
碧石泉流暗飞声。
舞神凤,
星河耿耿,
琼宇映华灯。


注释:宋词与元曲的区别——
1.内容主旨与风格特色不同——
(1)、内容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
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
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
曲一般反映了:
一是民间市井生活;
二是以小人物视角立意,抒发个人感情;
三是伤古怀今直抒胸臆,感情强烈。
(2)、风格特色:
诗词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态度严肃,词语含蓄。
曲则比较直白: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2.表现形式不同——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2)、曲有衬字,而词没有衬字。(3)、用韵不同:
词韵通常用《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押韵时或者平韵或者仄韵通押。
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也分十九部,但它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了平、上、去。押韵时平仄混押。
(4)、词是不能加句子的,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可增句的共有十四调:《正宫 端正好》《正宫 货郎儿》《正宫 煞尾》 ;《仙吕 混江龙》、《仙吕 后庭花》、《仙吕 青哥几》; 《南吕 草池春》、《南吕 鹌鹑儿》、《南吕 黄钟尾》;《中吕 道和》;《双调 新水令》、《双调 折桂令》、《双调 梅花酒》、《双调 川拨棹》。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11字句之说)。十字句如辛弃疾的《粉蝶儿》: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zhòu,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而曲的句子有时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
(6)、词雅曲俗: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3.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
一,豪放(如王安石《金陵怀古》[桂枝香]);
二,清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三,愤激(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四,典雅(如姜《点绛唇》);
五,婉约(如李清照《声声慢》)与艳丽(如贺铸《薄幸》)。
宋词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
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概括地说:
(1)、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曲多用俗语,这是词和曲在语言上的区别。
就语言特色而说“曲尚俗”实际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说选词造句要尽量口语化,不要像诗词那样过于浓缩、过分雕琢。
另一方面说口语化的选词可以使散曲在文学情态上与诗词有了明显区别,更加生动活泼,更加生活化一些。
例如以下的词与曲同是抒写思念征夫,而手法有别:
①贺铸的词《捣练子杵声齐》:
砧面莹,
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
戍(shù)人犹在玉关西!
②再看姚燧suì的曲《凭栏人寄征衣》: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贺铸词里的“泪墨题”,题了些什么?作者并没说,意在言外,全靠读者透过字句的表面,调动起丰富的联想,去细心体味,这里包含有比玉关还远的情思,可谓深情犹在不言中了。
姚燧suì曲里主人公的相思处一点也不遮掩,将其内心的矛盾,寄与不寄的矛盾,敞开让你看:寄吗,怕影响归期;不寄吗,又怕挨冻受寒。
正因她敞开了心扉,才使读者直接看到了一个女子的思想斗争激烈,感受到了一派天然俗趣。而这正是建立在诚挚、率真情感之上的。
(2)、词贵含蓄,曲尚显露。
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因而以此作为词在表达方法上的一个基本要求。
曲则不然,它是一种带有浓厚的市民色彩而又在当时普遍传唱的新诗体。它是唱给读书人(文人学士)和不读书人(所谓“村夫俗子”)听的。
曲则崇尚趣味,贵显露尖新,表达灵活自由,追求淋漓酣畅,以直率俚俗为主。多用赋的手法,喜欢白描、直陈胸臆。
我们来举两个作品例子来说明,都是表现闲适生活的作品。
①辛弃疾的词《满江红山居即事》:
几个轻鸥,
来点破,
一泓澄绿。
更何处、一双鸂鶒xī chì ,
故来争浴。
细读《离骚》还痛饮,
饱看修竹何妨肉?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
五千斛hú。
春雨满,
秧新谷;
闲日永,
眠黄犊。
看云连麦陇,
雪堆蚕簇。
若要足时今足矣;
以为未足何时足?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
枇杷熟。
注:鸂鶒 xī chì 水鸟名,大于鸳鸯,色多紫,水上偶游,故又名紫鸳鸯。
斛hú 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枇杷pí pá 枇杷果,就是枇杷树结的果实,味道甘美,形如黄杏。
②关汉卿散曲(小令)代表作:
【南吕】《四塊玉閑适》
适意行,
安心坐,
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
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日月长,
天地阔,
闲快活!
旧酒投,
新醅pēi泼,
老瓦盆边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他出一对鸡,
我出一个鹅,
闲快活!
意马收,
心猿锁,
跳出红尘恶风波,
槐阴午梦谁惊破。
离了利名场,
钻入安乐窝,
闲快活!
南备耕,
东山卧,
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
愚的是我,
争甚么!
我们应该仅从字面上一看便知词曲的用语确有雅俗之别了。
但是,宋词的含蓄婉转与元曲的显露畅达、宋词的文雅与元曲的通俗,并无孰高孰低之分,也并非是绝对排斥的关系。
就是说,元曲中也并非一味直露通俗而毫无含蓄文雅,不过就整体倾向而言罢了。
总之不管哪种体裁,都应该追求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让读者感到既有高超立意,又有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可以把词曲的区别简单总结如下——
词与曲的区别:
(1)、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2)、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3)、在分类上的区别~~
宋词: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的区别~~
宋词:词牌十标题。如《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元曲:宫词十曲牌十标题。如《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