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志愿者防疫队伍
2020年的春节,遇到了新冠肺炎的大爆发,这个席卷全国的封村封路的非常时期,铭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年前回到农村的老家,便先去邻市看望和老弟一起生活的年迈的父母。说是邻市,其实就三里多路,穿过两个小村庄,再过一条河,就进入另一个城市常州的地界了。河东是江阴,河西是常州。我和大姐都嫁到江阴。
大姐一家刚好也在,聚在一起除了平常的问候,说的最多的就是新冠疫情的事了。本地有不少人去了湖北发展,有些人回来后去村委报道后自我隔离了,有些人发热被隔离起来了,有些人干脆玩起了失踪,隔离期14天让某些人心生害怕,侥幸地认为不出现可以躲过去。
能躲过初一,绝对躲不过十五,这些人纷纷被邻居举报了,在这个网络发达,信息满天飞的时代,任何蛛丝马迹都会被发现,被放大。
我们能做的,无非是关照老父老母好好宅家照顾好自己,少串门。
大姐说:“说不定哪天,咱们这里也会封村封路,我和二妹都在江阴,到时候家里有事也过不来,你们自己多注意,尽量少出门。”
“老妈,有事电话联系哈,你们健健康康的,就是子女最大的福气。”我说。
告别父母回到自己家,开始屯年货买口罩,跑遍镇上的药店也没买到一个口罩,家里仅有的几个口罩又能撑多久呢?
想起非典时期那几个月的隔离期限,来势汹汹的新冠更让人心生畏惧。
没过几天,一纸令下,江阴开始封村封路了。在路边设路障的,是一群志愿者,这个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有不少人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领队的是吴东洪是个四十多岁的身板硬朗的男人,他做志愿者已有二十多年了,大家都称呼他吴团长。
吴团长带着几个同伴也是邻居,井然有序地安排着,谁谁去两市交界地设置路障,用铁板把路隔断,同时做宣传,早上去邻市走亲戚拜年或是逛街,晚上可能就回不了家了,利弊要考虑清楚。同时宣传新冠病毒传染的可怕性,要做好防护和个人卫生。
安排金国华在他的微信群里宣传,让年轻人做好父母一辈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少出门,不打牌,出门必戴口罩,回到家要洗手。毕竟老年人不会上网,对外界的事情不太了解。
金国华建的群,人并不多,平常打牌三缺一了就在群里喊一声,或者约了一块吃饭喝茶,大多时候就是聊天吹牛。这个远离城镇的地方,娱乐活动很少。金先生先在群里招呼他的兄弟们,把本地的人都拉进来,谁家有什么问题在群里随时反应,及时联系,他们志愿者及时解决。
这个行政村有二十多个自然村,好在村里有小超市,有小菜场,基本上解决了日常所需。小菜场和超市人流量要多一些,安排志愿者值守,做疫情防护宣传,监督着人们戴口罩以及保存安全距离。
农村的老人不光对戴口罩抗拒,他们依然于下午聚在老年活动室门口要求能够打牌。志愿者的耐心解说下依然有人在大门外磨蹭着不肯离去。老年人的意识里,村干部的话才有可信度,就连子女说疫情如何如何严重都在怀疑事情的真实性,你们什么都不是,凭什么信息呢?
志愿者们一商量,掏钱买个车载音响,连接上大喇叭,结合抗疫形式和实际情况,吴东洪用粗矿磁性的大嗓门,录下一口土味话的宣传语,除了在菜场超市等地循环播放,还开着车挨村播放。大喇叭绷紧了防疫的一根弦,大喇叭,终于让一些倔脾气的老人真实的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心甘情愿接受了居家自我隔离和做好个人卫生消毒。
那带着浓浓乡音的宣传语,有远而近,又缓缓离去,提醒着大家新冠疫情非同寻常。
有人煤气用完了,在群里问谁能联系上充煤气的。这里离常州的小镇近,平常工作逛街都往常州方向,送煤气的也是那边的,现在封了路,煤气的问题只能另找办法解决。志愿者很快就联系到了充煤气的人,让大家把空瓶在明天几点种送到检查站,并让大家相互转告,这里离镇上比较远,人家不会每天来。
谁家在家里打麻将了,有人在群里问我家能不能也可以开一局。都窝在家里窝的难受,只要有松动,家家都可以开上两局麻将。吴先生赶忙制止,并问清了是谁家打麻将,带上其他志愿者去劝说,并让大家相互监督。
有人在群里喊着买不到口罩,志愿者又帮忙弄到了一些货源,虽然数量不多,总算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困难。
封路几天之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全国人民的抗疫之战,网络上有许许多多的村长操着他们的乡音在抗疫一线忙碌,看到他们在抗疫过程中事事操心,兢兢业业的样子。可是却没看到和听到本村的干部任何抗疫的事迹。
我问我家先生,他说咱们的村支书是镇干部兼职挂名在村委,一般一两个星期来一次,现在的情况更是不会来了。村主任他们上午半天班,下午只有值班的人。这些村干部也在群里,但他们基本都潜水,除非有人在群里点名找他们,才会冒出来,我还去村里问他们要过口罩,别的村都有口罩发,咱们村去要都没给一个。
志愿者们下雨下雪白天黑夜都坚持在路口执勤,各个村去宣传,大家都心知肚明,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就不会有整个村的安定有序的生活。
时常有志愿者拍一些小视频发在群里,有的是检查站半夜吃泡面的,有的是夜里下雪了的雪景,有的是在关口有人强横吵架的,有不少是村里人自己买了水果牛奶泡面送到检查站的,有人送取暖器的,有人赞助现金的,有人送消毒液的,这些小视频里,有志愿者们感谢的话语,寥寥几句,却朴实而真挚,说咱们的村平平安安就是他们志愿者最大的心愿,比起一线的医生,他们才是工作最艰苦,危险性更大,你们好好窝在家,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
从最初疫情出现时的恐慌,到后来的随遇而安,大多数人在自家院子里喝茶聊天,和亲朋微信互动。有次老妈问我你们上街不方便,要不要我去帮你买,到交界的隔离板那扔过来给我。还说每天都有人在隔离栏处互扔,有人回不了家住娘家的,没衣服换,有扔衣服过去,还有扔药片的,有的是扔小孩吃的零食。我连忙说不用,你们平安健康过好自己的日子,你们万一有什么事,现在是两市完全阻断,我照应不到你们。
微信群里再次传来了新的视频。有个志愿者拦下了一个来自湖北的中年男人,死活不肯让他进村,对方说在工业园区上班的,却说不出这边工厂的名字和老板的名字,也没亲戚在这里,志愿者猜测他就是随意找地方安身的。等打发走了湖北人,志愿者才发现自己出了身冷汗,其他人让他回去休息,毕竟我们只是食人间烟火的普通人,市井小人物,除了一个口罩,没有其他任何的防护,无论是谁遇到都会产生恐惧心理。
病毒面前没有任何人是赢家,看着新闻里某小区某户人家封门,有病无处医的人们,非常庆幸我们的村是安全的。在吴团长的带领下发展起来的志愿者队伍,在抗疫前沿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热血青春。
因为疫情,村里有不少人主动参与防控工作,投身到志愿者服务行业,用他们真诚的心,尽全力为大家守住本地居民的安康,耐心细致的为固执的老年人解答问题,力所能及地帮着解决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的生活琐事。
也有人在群里说风凉话的,说人家赞助了这么多吃的用的,不要分赃不均打起来。吴团长说欢迎你加入我们志愿者队伍,冒着有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一起来做宣传、出入登记体温测量,一起来守护咱们村的安宁稳定,也一起来分享热心村民自发赠与的物品。有不少人发出批评的声音,说要不要我去给你买泡面,吃到你吐都有,或者把你当面条泡了。有人说他要的不是泡面,他是闲的长蘑菇了,嘴欠。有些人认为我用网名聊天,二十多个自然村的人在里面,别人不会知道我究竟是谁,就在群里随便说,但凡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对志愿者说三道四。
那些维护志愿者的声音,让他们感觉到了缕缕温暖。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志愿者们在吴东洪团长的带领下坚守各自的岗位,金国华载着大喇叭从清早到黄昏,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历经七十多个日夜。志愿者们用他们的意志和品质,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一群农村人民的抗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