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艺苑


【作者】老夫子:爱好旅游,因工作原因在多个城市工作生活过。喜欢与文字对白,喜欢与文字谈心,因为它忠诚,它善良,它能时刻陪伴自己,陪伴灵魂。

【播音】杨月娥(女),滨海新区泰达爱乐艺术团朗诵团成员,志愿者合唱团副团长;海韵诗社朗诵团副团长;滨海之声电台特邀嘉宾。曾在2017年首届环渤海国际家居朗读大赛中获“十佳诵读者”称号;同获第二届组合类金奖。在2018年的巅峰朗读大赛中获组合类一等奖;个人二等奖及最佳台风奖。庚子年元月荣获2020年第四届教育春节联欢晚会“杰出艺术家”称号.上
陈经理是以前上海一家国营西餐厅的经理,我认识他是在上海理工大学。
因为在杨浦区的单位和上海理工大学在一条路上,几乎每天都要去跑跑步或者到学校的食堂吃饭,夏天单位会发游泳票去那里的露天泳池游泳。复兴岛运河在学校东面流过,运河里常年有江苏、浙江和安徽运送建筑材料的货船通过,夜晚站在学校东面可以遥望复兴岛上闪烁的灯光。

上海理工大学面积不是很大,也不像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同济大学在学界江湖上那么有地位,但是我非常喜欢它特有的学校氛围和人文。我每天早上和下班后都要去学校的操场跑步,渐渐地认识了一些朋友,让我有机会近距离了解上海的生活。

在单位除了工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很少,虽然经常见面但是还是有一种陌生感,那种纯粹工作的交流,时间长了让人感觉单调而压抑。
陈经理是和我们一起跑步的朋友,他十几岁就在西餐厅工作直至退休接待过很多国际国内的名人,所以他在西餐界的声望很高,我第一次注意他是因为他给别人教英语,Welcome, my friend.(欢迎你,我的朋友。)语调很诚挚热情,他强调讲语言一定要有感情,不能像念课本一样应付,语言是有生命的,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发自内心的友情。这种感觉的真正体会到是八年之后在天津滨海文化中心听诗朗诵印证的,当时感觉忽然被对方的朗诵从心里很遥远的地方唤醒了一个世外桃源,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陈经理虽然年龄已经72岁了但外形却看不出一点老态,187cm的身高,匀称的身材,饱满有弹性的肌肉,粗黑茂密的头发,脸上的五官有棱有角的,一个人的工作生活环境确实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70岁左右的老人已经形体变形迟钝暮气沉沉了。他跑的很慢但动作的幅度很大甚至有些夸张,操场的东南角有几颗桂花树,每当桂花开放的时候,他就会只在那几颗桂花树附近跑步,一边深深呼吸着桂花的甜香一边运动着筋骨,高高的昂着头一副很陶醉的样子。

运动结束后,是他每天固定的英语口语讲座时间,男女老少团团把他围住,他从来不让别人提问,总是自己想讲什么就讲什么,讲述不同环境下应该如何讲好每一句英语。旁听者不管是否真的能够听懂都很认真安静的听,没有交流没有喝彩,只有他一个人声情并茂的演讲,很难想象这么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性格的人会如此的全神贯注的站在操场上听英语的讲座,但这种情景确确实实的就发生了,而且每天早上都会如此,听众越来越多。
看着他神采奕奕的演讲我经常想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为什么很多孩子会厌学,是否真的有天生顽劣的孩子,还是要考虑一下教育别人的方式或者是否有做教师的天赋,也许很多人不同意这个观点,但是我认为这些因素是无法回避的。听完讲课,我们一起去学校食堂吃早餐,学校的食堂价格比较公道质量也很好,据说是有一部分补贴在里面,所以很多老人早餐后还要买一些馒头包子等主食带回家去。

每当我们走出食堂互相再见的时候,就会看到陈经理的老婆等候在那里,不知她什么时候来的,最初我们都以为是他的女儿,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二婚的老婆,要比他小30岁,是以前西餐厅的服务员,虽然年龄差距很大,但是两个人走在一起挺搭调的,男人高高壮壮的,女人小巧纤细,唯一不太协调的是那辆老式的凤凰自行车,应该是80年代初期的产品,是当时挺时髦的东西,但是放在30年之后的景物中总是感觉古里古怪的。

陈经理推着老古董,年轻美貌的老婆紧随其后,走在校园里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时间过去整整10年了,我还对那副风景记忆犹新。幸福真的和是否般配不相关,在旁观者看来的年龄、财富、阶层等等不搭调的东西却幸福的在一起朝朝暮暮,这也许就是那句俗语: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离开杨浦区的时候比较急,没有见到陈经理和他道个别,后来听说他被黄山市的一家西餐厅聘请去当经理去了,由衷的祝福他和他的夫人。
想起他经常念诵的两句古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翻译成英文如何念我想不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