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高村镇——高村
文/史新柱(河南洛阳)
诵/玉华 (河北张家口)

即使伟人,在某一点上和普通人也是完全契合的,那就是对家乡深沉的爱。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阔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铁笔犀利,大笔如椽,写下许多振聋发聩,惊世之作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写的《故乡》,我至今印象深刻。
和先生相比,我简直就是个文盲,但我对家乡日思夜想的深沉眷恋和死心塌地的痴爱,和先生也堪有一比。

高村镇政府
豫西宜阳县西北三十五公里的高村镇,与毗邻的洛宁县,渑池县是标准的丘陵地貌,呈三角鼎力状,互为依托,紧密相连,素有雄鸡鸣三县之说。
高村镇是在高村公社,高村乡的基础上逐渐壮大演变为镇的。
以前听父亲说,昔日乡政府有位叫杨镇荣的书记,常年骑一辆二八型自行车,下乡到各个大队和生产队调研,他裤腿挽起很高,鞋上粘满泥巴,带个草帽,整日与农民达成一片,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没有官架子,下乡与百姓同吃同住,活脱脱的一个百姓父母官。
父母并没有列举出杨镇荣书记某一件特别出彩的事例给我听,我那时还是少不更事的孩子。只记得父亲对我说过,杨书记从高村调离,前往宜阳县城时,高村并不宽敞的街道两边,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有人送面粉,有人送馒头,有人送鸡蛋,有人送蔬菜,有人送粉条,更有甚者,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挎个竹篮,她要送给书记的礼物是黄澄澄的玉米……
可谓是:
群众依依不舍,
书记惜别泪眼。
官民鱼水情深,
场面感地动天。

老了的父亲有些絮叨,他的评价未免有些偏执:杨书记走后,多届继任书记,少有与杨书记相提并论的好官。杨书记走后,公社搬迁到村东了,后来的书记,群众基本见不上面,后来的书记鸟枪换炮了,坐上北京吉普了住上洋楼了,不与百姓打成一片了……
凡是从高村出去的乡长书记,差不多都是高升的。高村贫瘠的黄土薄地,却养仕途升迁的官员……
早已离世的父亲真是老眼光……

高 村
高村镇已非昔日的高村乡,更非是初成立的高村公社。镇政府现任的掌舵人,有着非凡的魄力和高屋建瓴的眼光和执政能力。
宽阔的G247国道东西横贯高村,国道两边的楼房鳞次栉比。国道上车辆如水,两旁市面上人声鼎沸。繁华景象,早与昔时的高村有着云泥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从高村车站往南进入高村街,是一条宽敞的东西走向的主街道,家家房舍高大靓丽,整齐划一,家庭轿车随处可见,赶上好时代了,人们虽然累,累的值,人们虽然痛,痛却快乐着!
再往南又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虽然没有主街道宽敞,但是这条街到却是高村乃至高村镇最有希望,最有前途,最具光明的地方。学府街,你听,这名字多有书香味,是的,高村最南边这条学府街旁,座落着高村镇最高学府,高村镇初级中学。

高村镇初级中学鼎盛时期莘莘学子高达到一千多名,每年为宜阳县一中,宜阳县实验中学和其他中学输送品学兼优的学生呈几何式上涨。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是花朵,是高村镇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育当先,高村镇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性,自是先知先觉,自有先见之明,政府狠抓教育,重奖教育事业有功之臣,重奖品学兼优的学生,倾心扶持教育,不遗余力。高村镇的掌舵人,史新柱感谢你们,高村镇所有的父老乡亲,都会感谢你们对于教育的重视。

我是个常年流离的漂泊者,然而,我却无时不在的通过各种渠道感知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爱高村,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高村人,我所有的幸福,所有美好的记忆,所有辛酸的过往,所有的得,所有的失,理想,幻灭,执着,坚持,爱,恨,太多太多,曾经和正在或即将在那里发生……

高村的皂角树
那棵皂角树的围径我们丈量过。曾和发小孬孬,涛涛,治红四个人手拉手刚好能抱住它。皂角树巨大的腰身上面,东南,西北和正北三个方向伸出的三枝粗壮枝丫,直指深邃辽远的蓝天,它枝上分枝,枝繁叶茂,层层叠叠,密密实实,婷婷华盖,遮天蔽日。有人说,东南方向的枝丫上还有葡萄藤,也许是真的,但,我没吃到过皂角树上的葡萄。
就像中国人都知道铁岭有个赵本山一样,高村的大皂角树,周边村庄五十岁以上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这颗皂角树,站在三公里以外的南岭和四公里以外的北岭,可以清晰看到她卓越不凡的风姿。
皂角树是我发小的老爷爷栽种的,树龄百余年。我印象里的它很年轻,总是风华正茂的样子,年年皂角成熟季节,满树的皂角好像上了黑漆的竹板,笔挺的悬挂于枝枝枝叉叉,在风中吧嗒吧嗒的唱着丰收歌。
皂角树下,悬挂鉄钟,鸣钟上工,鸣钟开会。树下有一个大水坑,坑里积肥。那时节人虽穷,心却单纯,烦心事不多,人们在树下围着积肥的粪坑吃饭,乘凉午休,聚群摆乌龙,卷旱烟侃大山。

农闲时的夜间,拉弦儿说书的,在皂角树树下开始了说唱:或是幽默诙谐令人开怀大笑,或是激烈慷慨令人精神振奋,或是悲情委婉令人落泪伤感,或是春姑娘渲染层林,或是夏夜月朦胧如纱,或是秋硕金黄五谷丰登,或是冬雪皑皑寒风肃杀……说书艺人,两个搭档,几件简单乐器,却能演绎出诺大的世界。
皂角树是在短短数年间枯干而死的,由风姿卓越到枝枯叶尽,树死无悲,鸟雀散尽……
耗时数天,树贩子伐倒,运走。
高村再无皂角树……
一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树,她是有生命的,她的生命是曲折坎坷的。我们在被伐倒的树的断截面上,观察到了它年轮的大小不一,树的生命轨迹和人的生命轨迹很相像,也是曲折坎坷的。
皂角树,有着我太多美好的记忆,它在我心里是不死的常青树……

水.老井
名不见经传的高村,默默无闻的卧伏于豫西的丘陵沟壑之上,她没有南国水乡的山清水秀,也没有西北大漠的环境恶劣,没有北大荒富庶的黑土地,更没有船舶出港回港的大码头。相反,高村缺水,水,是高村的短板,是硬伤!高村乃至整个高村镇,有几座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水库,那是高村镇的父老乡亲,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顶风冒雪忍饥挨饿修建而成的,那是留给我们后人的财富。在我眼里,水库不是水库,是他们呕心沥血的见证,是父辈们的艰辛的代名词,是他们的勋章。
水,人之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在家的时候,我时不时的去高村东亚水库,站在大坝坝顶,或是静静的坐在水边,陷入沉思默想。我眼里的水库很美,她就像少妇的明眸。我心里的水库很小,她就像当年修建水库时,父老乡亲们的泪滴……
高村没用上自来水以前,吃的是井水,我家房后就有一眼老井。父亲说,我家的主房等于建在了老井之上,主房后墙距离老井井口两米左右,那老井究竟有多老,无人能说的清。
老井井口,有四根粗壮的柏木纵横井口,上面石条垒砌,青苔遍布。井口之下的井筒两米以上粗大。井底更大,甘甜凛冽的井水宛如一汪深潭。小时候,有街坊的水桶不慎脱落铁环儿掉到井里,他找来五米长的大木梯,放到井底,下井爬在梯子上,用铁勾打捞,费尽周折,终归未能打捞到水桶。
‘’老天爷,五米长的木梯放到水面上,愣是不挨井壁,木梯晃晃悠悠,就像在黑龙潭上漂,吓死我了……‘’
那人号称傻大胆儿。傻大胆儿被老井吓破了胆。
父辈中的一位老人说,老井水是活水,通到韩城的洛河滩,这只是传说。
有一年春季大旱,适逢栽种春苗儿时候,大队部往老井下放一个三相电的大功率潜水泵,拉水的人力车排成了长龙,一个大水桶,半分钟灌的清水四溢。连续抽水数天,老井终于被抽干。
自来水通到各家各户后,老井废弃,数年后井壁坍塌,井水枯竭。南闫公路(现在是G247)前期铺路基时,重型自卸车满载石子将老井填埋。
老井寿终正寝,老井成了记忆和传说……


高村的烟叶
是失意烦恼时的排解,是精神高度紧张时的一种放松,是故作高深,是苦思冥想,是自我心灵的安慰……
烟草的味道,是许多男人的味道。
高村大面积种植烟叶应该有四十年了。可能是今昔气候的差异吧,我上小学时,五月中下旬,田间大片的烟叶就长到膝盖那么高了。
文人笔下的烟田充满诗情画意,什么绿波,金黄,丰硕了等等。真有那么美吗?有,真有那么美。然而,关于烟叶,我的记忆里没有任何诗情画意,反而有着更多的伤感。
烟叶,只要长起腰身就不需要太多雨水了,天旱庄稼不收烟叶能收。况且,一公斤上好的成品烟叶能顶上百斤粮食的价钱呢,那些年,高村基本上家家种烟。
烟叶采收的季节往往是多雨的季节。我家有一块四亩地的烟田,要翻过北边的一条大深沟,离我家有三华里,在演礼沟村的下面。从栽种烟苗开始,期间的锄草施肥,打药掐顶抹烟芽。五天一次的采收,上竹杆装炕房,熬夜烧烟。解烟回潮,分极别扎烟把,预验打包,排号售卖。诸多工序,满面尘灰,两手乌黑,劳心劳力,其中之艰辛,一言难尽。
一天,套上黄牛去采收烟叶,忙到中途,忽然下起雨来,车未装满,急匆匆往回走,到沟底时,大雨倾盆,雨天路滑,牛和人都用不上力,索性将车子停在沟底。一家人冒着大雨一步三滑往家赶。缠过足的小脚母亲最为可怜,是在我们的搀扶下回到家的……
雨过天晴,黄土路成了胶泥路,车轮在粘性极强的黄泥巴里就像生了根,累坏了人,累坏了拉车的牛。
我十七岁休学,十八岁那年去了巩县(现在的巩义市)机砖厂做苦力。
那年烟叶采收季节的一天,父亲和母亲去沟北采收烟叶。
回来时候,母亲脚慢,跟不上车。父亲把牛缰绳往牛角上一绕,由着那性情温和的老黄牛随性走。上到坡顶出事了。一个迎面而来的红衣服女人,惊了牛的眼,疯了似的黄牛,撒开四蹄一路狂奔,父亲在惊呼声中被卷在架子车下,一直被拖拉了一百米,幸遇同村王姓大哥截停了飞奔的黄牛,父亲才免遭更大的灾难。
父亲在床上躺了十天……
间隔了好多年,我们家没种烟叶。
卖烟难,卖烟是卖身份,卖烟是卖脸。实诚本分的烟农,压你的等级,強粱的人和有身份的人,卖烟以次充好,甚至免检不拆烟包。
我们家最后一次种烟是一九九二年,那年我结婚,父亲卖了老黄牛,借了两千块钱,给我娶了一个好老婆。
我和父亲是凌晨四点动身去卖烟的,拉上架子车去了十五公里外的韩城烟站。那次买了八百块钱,直惹得周围烟农阵阵惊呼。
亲爱朋友啊,那微风里绿波一样的烟田,那宽大肥厚,逐渐变黄,走向成熟的烟叶终于收获了。烟叶是深沉的文字,是悲情的诗行,是辛酸,是苦辣,是梦想,是现实,是欣喜,是幸福。我爱品味烟草的味道,烟草的味道恰似人生的味道……

心里期望的高村
我数年前偶尔翻阅过一本宜阳县志,对高村有简短概述,高村鲜有大书特书的辉煌,因为,高村太平凡了。关于高村负面的记载反倒不少,昔日高村穷山恶水,乱世出枭雄,然而,县志上有名有姓的土匪比枭雄更多。
兵荒马乱,贫穷落后,食不果腹。论成分,斗地主。大锅饭,
生产队,记工分。人力车,牛耕田,交公粮。责任田,吃饱饭。
现在,我们和许多农民工一样,是个漂泊者。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近代史每一次的变革,高村都是践行者参与者。高村和中国同步,走过了所有的坎坷,见证着积贫积弱的母亲中国,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坚毅的走出了低谷,大踏步的走向光明走向辉煌。
高村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高村的干净是有目共睹的令人欣喜令人愉悦的。如果能坐上观光飞机在低空俯撖高村,她的美一定是不俗的出众的。
我走过许多地方,目睹过许多良田被征用为工业用地,就是现在,我在山东淄博这里,喝的水是买来的纯净水。试想,喝不到自然的放心的水的地方,即使经济发达,也是得不偿失的。高村的饮用水虽然不是十分的好,也远比被工业污染的水好了很多。
如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提升经济的畸形增长,那么,索性不做,步子缓慢些未尝不可。
金贵银贵不如土地贵。高村啊,你是一片未被烟囱大冒黑烟熏染的净土,你是绿色稼禾五谷芳香的绿色王国,你是未来文化光耀九州的书香名镇!高村啊高村,你是我的心我的魂,你是我心里的伊甸园。

青山绿水,创建绿色食品产业链,提高高村知名度,狠抓教育,文化强 镇,太多好的发展思路,高村镇政府的领导班子,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
盛世廉吏,时代先锋,高村领跑者,有你们这些好公仆,高村人民放心!
我是正经八百的高村人,写高村当然想把她写成一朵不少一片叶瓣的莲花。可是,我不停的问自己,生我养我五十年的高村,真有那么美吗?回答是肯定的,是的,不远的将来,她会更美,比我想象的还要美。会的,我期待着那一天…………
2020年9月25号20点起笔,9月29号0点,定稿于山东淄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