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户 作者:王安德

十月一日,一年一度的国庆节,适逢中秋佳节,在这喜庆的"双节",结婚嫁娶的人很多,又夹杂着一些老人祝寿的,儿孙满月的,偶儿有几家乔迁新居的,按照民间风俗,亲朋好友,同学,战友,还有那七大姑八大姨,都要前来祝贺,凑个热闹,凑个份子。
喜事喜办,十分热闹这些喜事,太多,太多,有人说"这几天,可把我忙扎啦",有人笑着说"说明你人气旺,朋友多"。
嘿,嘿,门户把我寻的都快揭不锅啦。
小张吐了吐舌头"好我的妈呀,一天寻了六,七家门户"。
小李说"从十一前,我帮忙就没停,一宗事,就得帮四五天忙"。
小强说"我真的很累,很想美美的睡上几天几夜"。
小苟说"喔酒把我喝扎了,天天都有半个酒下肚"。
老班长摸上光秃秃的头,有气无力地说"我的头,看看都是昏沉沉的"。
老郭站在一傍,一言不发,他心里明白"我今天就得赶三个场子"。
韩城人也真怪,儿女婚嫁,至少得三五天的应酬。

喜庆的日子定下以后,主家先找几个知根知底的朋友,当然也有他家的长辈,约上几个人,去酒店摆上一桌,商量婚事的过法,这叫"议事",也叫"理事",后边的事,就由几个理事的确定具体的议程。
吃羊头肉,也叫吃杂碎。这是主家第一份为大家准备的美餐。
在几年前,有人过事,准备十来付羊杂就够了,谁知,这几年,人们的观念变了样,人们准备的羊杂一下子多了起来。
前几天,几个普通人,为儿女完婚,据说光准备羊的脑就有九十多个,你说大方不大方,够气派的。。
吃羊杂前,先在小区搭棚棚,这是宴请大家的地方,有些人,搭上那普通棚棚,多有六七间大,有些人,是名人,或企业老板之类的,那棚棚搭的阔气,大气,大棚小棚之分,少说也有十几间。
搭棚棚说简单,也并不简单,反正是人家专门租货的,有专门人搭建,帮忙的,理事的,只是在傍边指手划脚,督战一下。就这样,没有半天功夫,棚棚是搭不好的。
接下来就是厨师们大显神手,闪亮登场的时候,几个主厨,几个帮手,他们要将那几十付羊杂洗净,刮净,煮熟,为第二天备用。
几个妇女,是帮手,也是服务员,她们中间有冼肉,切肉的,也有撮菜的。
菜的种类很好,有大葱,大蒜,香菜,菲菜等,准备了一大堆,搁在那儿,随时用之。

羊杂又称羊下水,包涵有羊的脑,即羊头,羊蹄(羊脚),羊肚,羊肠,羊肝,甚至还有羊肺,羊血是不了的。
吃羊杂一般放在下午,来吃的人有四面八方的朋友和亲朋,人气旺的,少说也有七八百甚至千人来吃,有的碗小,有的碗大,能吃者,吃它俩三碗还不过瘾,饭量小的,吃上那一俩小碗,也就心满意足了。
不管吃多,还是吃少,主家把大家请来,就是让大家吃好。
在韩城,吃羊杂,辣子红油红油,桌子上摆的是玉米面馍和饼子馍切成的小双块,泡在碗里,馍块将红油一吸,吃者一口羊杂,一口馍,辣在口上,爽在心里。
(要知“门户"后文,请看下期再续)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