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肩似痛非痛,似酸非酸,时而酸胀心烦,原以为是所谓的50肩自己就会好转,可几年了还是老样,没加重也没减轻。反正不影响活动特别是不影响右手打球,就一直没去找医生麻烦。
现在既然离诊所不远,估计人也不多,看gp(General practitioner即全科医生)可以不预约,什么时候想起了就去,试试看吧。
在澳洲,如果生病,先去看的就是GP,而不是去专科医院。GP不分科种,所有病都看,并可以开药或是开具检查要求。如果GP认为病人需要看专家医生,他就写推荐信,这时病人才去看专科。而所谓全民(包括永久居民)的免费医疗,实际上只是看医生的诊费和常见的化验照片免费,药费还是要自己出的,但60岁以上好像药费可以减免很多。
这个医疗中心可以理解为社区医院吧,位于商业中心一角。上二楼进入大约一百平方的候诊室,已经有十几个病人等候了。排三四个人的队挂号,按女儿给我说的,不挂某个医生的号就比较快,也就是哪个医生看完一个病人而又没有人挂他名下的号,我就可以看了。
加入等候的队伍,不忙看手机,认真听我的名字被叫。

医生看完一个就自己出来叫病人的名字。看着各种肤色的还有穿自己民族服装的医生出来找病人你就会想,这也是澳洲多元文化特色之一吧。对了,他们没穿白大褂,白人医生好像还没看到,据说是因为当医生很辛苦。

又一个医生从房间出来了,印度人吧?没错是叫我了。我跟他后面进了屋,哦,是他让我先进去的。医生态度都很好,任何时候和你说话都面带微笑并耐心听你讲听你的疑问,感觉舒服心暖,完全放松。他叫利马医生,我给他说了我的情况,他按压了几下,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就开了单子嘱咐需要照超声波和X光。我又想起我腿老抽筋的毛病,以前就说是缺钙,补钙也有帮助,但还是没根本解决问题,何不顺便看看了。等等,先查字典抽筋怎么说。医生笑眯眯地等我查字典,耐心听我说完后说,你还应该吃点magnesium,又是个遗忘单词,反正他有耐心,手机字典又帮上忙了,镁!
拿着利马医生开的检查单到隔壁以为就可以检查了,结果需要预约,一周后再来。早就有所闻医院预约等候绝对需要耐心,好在我不急。再拿着利马医生开的药单下楼出门,找到药店买了氧化镁(医院是不买药的)。这个镁吃了还真管用,看来镁和钙要双管齐下了。
照超声波以及X光的过程感觉自己是在和医生互动的人而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我想知道他们哪儿来的好心情面对每天的病人重复每天的动作而不心烦?哼着小调出门,蓝色的天空云轻如棉,沐浴在冬天的阳光下,好心情是有传染的,我想如果我是这儿的老师,我没法不用愉悦的心情去对待学生,如果我是店员,我没法不对我的顾客满面春风,呵呵,傻傻的,给点阳光就灿烂。
检查完了还没等我去看医生,利马医生就给我打电话了,说有点问题需要去看看。
诚惶诚恐地听利马讲,原来那个地方有三个韧带撕裂。怎么回事啊撕裂?这么几年了?想半天唯一找得出的原因难道是因左手没打羽毛球反而韧带撕裂?这左手真是越养越娇了。医疗方案是先做物理治疗同时尽量不提重物,物理治疗无果就要考虑手术。利马开了几次推拿按摩,就在中心就可做,然后又准备了到专科医院的推荐信。
我可不想手术哦, 严格执行医嘱,继续娇生惯养左手臂再加呵护按摩。几周下来感觉症状有减轻,不会用去专科医院的推荐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