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嵘岁月
文/常工
第四十九章 秘书生涯
(十五)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二日,农历七月初六,星期五,从清晨开始,双辽县普降暴雨。早上七点刚过,我就来到县委办公室,我从卷柜里拿出分体式雨衣,准备好胶鞋,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我给防汛指挥部打电话,询问到早点七点全县降水量,防汛指挥部报来数据显示,全县平均降水量达40毫米以上,最大落点双山镇已达50毫米。接着我又接通气象局电话,值班领导告诉我,从气象云图看和上级气象台预测,大到暴雨将持续到夜间八点。将近七点半,我看见y副书记从县委招待所吃完早餐上楼,我去他的办公室,向他报告雨情和全县降水情况,y副书记听完我的汇报后,跟我说:这场大暴雨将会造成全县内涝,问题不容忽视,你立即通知水利局韩副局长来我办公室,然后你起草一个紧急通知,我签字后传各乡镇党委,要求是全面排查危房,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按照y副书记的指示,通知到水利局韩副局长之后,着手起草紧急通知,不到十分钟写完通知,y副书记阅后签批:速传各乡镇。我把通知送到机要室,值机员迅速发报。
我返回y副书记办公室,韩副局长也到了,y副书记询问了东西辽河几处险段防汛工作安排部署情况后,跟我们说:我们现在出发去前进、合力村,看看那一段河堤情况。我回到综合科拿上雨衣和胶鞋,下楼后上车,奔西辽河双辽入境处。这时候雨越来越大,车前风挡玻璃上的雨水像瓢泼似的,雨刷器不停的摆动,雨水仍旧模糊了视线,到达西辽河入境处,告诉司机到西辽河铁路桥头等候,我们下车一看雨水从堤坝顶上急速流淌下来,把河堤冲刷出一道道的深沟。堤坡很滑,我们找一处坡缓的地方,几乎像爬行似的上了大堤,这时候河床里的水已经快满槽了。我们冒着暴雨,在泥泞的堤坝上,沿着河堤向下游一路察看,脚下的路很滑,我小心翼翼的紧紧跟随在y副书记的身边,怕他不小心摔倒。一路艰难的行走,还要不停的把沾在鞋底的粘泥刮下去,二十多华里长的路程,我们一路走一路看,净用去了三个多小时。到了铁路桥北侧的河道转弯处,湍急的河水呑噬着堤内的田地,两米多高的玉米一片一片的倾倒到河水中,顺着河流向远方流逝。

我们停下脚步观察,看着河水在一步一步的向河堤逼近,y副书记问韩副局长:按照这个速度,你认为河水冲到堤脚还有多长时间?韩副局长说:从目前河水的流速测算,如果不采取措施,晚上就很可能冲刷到堤脚,情况不容乐观。y副书记说:我们现在就回到水利局,紧急调运物资,抽调人力,突击治理这处险工。我们边走边说上车后直奔水利局,在水利局小会议室,y副书记要来全县降雨量和东西辽河水情,主管农村工作的副县长、农工部长、水利局长也都到齐了。y副书记说:今天的降雨在双辽的气象史上是百年不遇,现在暴雨仍在持续,大面积内涝已成定局,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排涝抗洪。我们分一下工,X副县长带队抽调农口部门领导干部,负责东辽河堤的险工险段治理和沿河各乡镇的防内涝工作,农工部长带队负责北部乡镇的防内涝任务,我和水利部门负责西辽河、新开河堤防及沿河乡镇的抗洪防涝。吃完午饭,立刻下去,组织发动群众,疏通排水沟渠,争取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待续)(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秘书长。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