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国迁都临易,史说雄安之四
文/任敬虎

燕国,为召公奭的封国。因成王年幼,召公奭留在周室辅政(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而未能就国,故由其长子克就国。燕国的早先地位,在宗室之中,仅位于鲁国之后,也是北方最为重要的封国。燕国历经十二世进入春秋时期,其十六世为燕桓侯,都城仍位于今房山区董家林村。桓侯时,燕国都城曾发生大迁移,即今北京地区都城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移。燕桓侯迁都的年代,据《史记·年表》载:桓侯在位的年代是在公元前697年至前691年,“桓侯徙临易”就在这个年代范围之内。另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桓侯徙临易的时间在鲁庄公时期。而鲁庄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693年至前682年,二者年代相合,故“桓侯徙临易”的时间是在春秋初年。临易都城正式使用约四十年。临易就是现在的雄安新区的雄县,燕桓侯的行宫就建在了临易的古县(今属容城县古贤村一带)。

燕桓侯为什么要迁都呢?原来燕国的位置过于偏北,远离了华夏诸侯的核心圈,甚为孤立而不利其交流与成长。春秋时期的燕国,很少参与诸侯的事务与纷争。故而,关于燕国的史籍记载也很缺失。而各诸侯强国,都是在交流与碰撞中,才得以成长与壮大的。燕国缺少这种历练,时间久了也就自然渐渐落后了。燕国处在周王朝北部边疆,周围有山戎、肃慎等少数民族势力,山戎实力较强。据《史记》载“唐虞以上有戎、猃狁xiǎn yǔn、荤粥,居于北蛮。”这说明,在唐尧、虞舜的上古时代,就已有山戎一族,居住于中国北方。史书记载山戎部族以 "射猎禽兽为生","随畜牧而转移",没事了就开始要祸害别人,山戎就聚集起来一起去骚扰临近的国家,也就成为了当时燕国边境最大祸患。燕国直接面对山戎,饱受侵扰。《左传》记载,燕桓侯即位之前,山戎曾越过燕国,南下伐齐。燕都蓟靠近山戎,为了不再整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为了远离山戎,燕桓侯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迁都,迁到了200多里之外的临易,也就是今天的雄安新区雄县附近。燕桓侯在位7年,公元前691年燕桓侯去世,燕桓侯的儿子即位史称燕庄公。

公元前663年,还是燕庄公在位的时候,燕国国力并没有那么强盛,并且因为燕国旁边还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就是山戎。山戎部落的头领叫做密卢,他整合了所有的山戎部落,并且将部落驻地搬到了令支。这个山戎部族不好好的提高自己生产力,等到家里没有吃的喝了就要来燕国打秋风,这可把燕庄公给气坏了。打又打不过,打起来的话搞不好可能整个国家的百姓都要跟着遭殃,还没等燕庄公想到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山戎的进犯就开始了。战争这种事情说来就来,不能被烧杀抢掠成性的山戎占领了自己的国家。燕庄公为此愁的不行,虽然旁边有个叫无终国的北戎部落国,这个国家一直出于人道主义帮助燕国对抗山戎,看样子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这次山戎来势汹汹两个国家联手估计也打不过!最后,绞尽脑汁的燕庄公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臣民,他找到了当时的强盛的齐国。

当时的齐国国力强盛,春秋霸主级别的存在,身为统治者的齐桓公听到燕国盟友的求教后,二话不说就表示愿意帮燕国,说啥也要帮燕国度过这个难关。齐桓公也真的是个好盟主,不仅立刻发兵去帮助燕国,还带了很多的物资支援燕国。就连无终国,齐桓公还准备了精美的礼品,商量着三国组成联军,将山戎这个祸乱给平定下来。

三国国家的领头人在一块商量之后,开始整合军队。无终国派出了压箱底的骑兵,并且还选用了不少熟悉进攻路线的向导来配合三国联军,齐桓公也派出了精兵悍将配合着他们一同前往山戎首领所在的令支,这也是印证了擒贼先擒王的那句话。到达令支之后,山戎也是早有准备,但是他们却遇到了齐国最会带兵打仗的管仲,管仲发现令支那个地方的地形,虽然适合骑兵作战,但是兵车行动却不方便,再说了北地之人都擅长骑射,骑兵对阵的话山戎还占据了上风。但是管仲却想到了这样的一个阵仗,摆出了一个“圆圈针”,山戎的骑兵根本冲不破军阵,并摸不到阵仗中隐藏的弓箭手。

在管仲的指挥下,三国联军大败山戎,就连山戎的首领密卢都带着亲信逃亡了。这可把燕庄公给高兴坏了,三国不仅获得了很多的物资,还将山戎俘虏的燕国百姓给解救了出来。齐恒公分毫不取,都给了无终国与燕国,将自己的大度表现到极致。他这个表现也让燕庄公和无终国更加的信服和支持他,也为齐桓公留下了偌大的威名,更加坚定了齐国在当时诸侯国的地位。其实这里面最得便宜的还是要属于燕国,燕庄公这个计策真的是一石二鸟,即为自己国家扫平了战乱的危险,还为国家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更是得到了齐国的信任,可谓是一个不拘小节的君王啊!自此而后,燕国周边的那些部族们,基本上是彻底臣服于燕国,成为燕国之附庸,此后燕国之崛起,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为了答谢齐桓公的深情厚谊,燕庄公一路陪送齐桓公南下回国,但不知不觉间队伍已经跨出燕境而入齐地。深明大义齐桓公不愿违背礼制,“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不可无礼于燕”,于是分割燕庄公所到之地送给燕国,燕庄公千恩万谢,送别之后返回临易。春秋时期临易作为燕国的都城存在了大约40年,燕庄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55年)燕庄公去世,燕襄公即位。燕襄公觉得距齐国太近也不好,都城就从临易迁回蓟城。

撰稿人简介:
任敬虎,网名清河道主,雄安礼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历史文化学者。

主播简介:
金波,原名王金波,1971年10月30日出生于白洋淀畔现雄安新区鄚州镇杨临河村(原任丘市辖区),雄安任丘艺术联合会会长,白洋淀雄安之声朗诵艺术团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