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胜利而返(下)

安阳殿。
听说小叔子回汴京了,婉皇后十分欣喜,在萧舒披山文甲、头着戴束冠,那天领虎豹营军从汴都西门出发去建州之时,她就为其物色了颖川太守翟义的女儿,婉皇后想让翟义的独生女儿嫁给萧舒,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皇后地位。
“颖川太守翟义的女儿,时年十六岁(应为虚岁),窈窕文静有德化。”婉皇后跽坐萧舒的对面一边这样说,一边观察,萧舒的俊脸犯出红晕,着实想有点想逃避意思。
“听凭嫂嫂的安排。”
“那就这样定了。”
“嗯。”
由于四义原之战,怀帝赏四义原之功,萧舒任枢密使,兼任置制置条例署协理之职,入政事堂和毕轨共事。置制置条例署,是毕轨变革开始时的决策机构。毕轨任参知政事的同时,即创建了这个机构,作为变革的领导机构,以“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 。权力凌驾于五房之上,中书及门下皆不得过问。
为使变革付诸实现,这个机构一方面吸收一些有志改革之士参加,议论各项问题,另一方面让置制置条例署判官﹑发运官﹑转运官及内外官员,以及诸色人等陈述意见。
又选派赞修、谢卿康、礼吉、字通甫、颢卢、程叔秉、王材汝、曾翼和廉广等八人,到各地“相度农田水利﹑税赋﹑科率﹑徭役利害”,以便从对现实情况的了解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兴利除弊,变而通之。
在这个机构积极努力下﹐于怀帝元年始,几年中,连续发布了诸法。对役法的变革也确定了“使民出钱雇役”的基本原则。
政事堂。
“杨行基好学能文章,学多异闻,兼典兰台秘书,与孔安国、郑玄等名儒共校内府兰台、东观的官府藏书,并依《七略》进行图书分类。”周泰说。
下午议事。萧舒跽坐周泰一旁,本来是议政,可五房却谈起了跟政事无关的事来。第一天入政事堂参与议事,五房当上首跽坐的毕轨面,就给他一个下马威。
徐寿辉笑笑。
“郑玄也博学多才,著有诗、赋、文章等二十八篇。辞赋中以《舞赋》较有名。”
“舞赋?”
“嗯,”徐寿辉回,“他以清丽、流畅的笔触,描写歌舞场面,不乏精彩的片段。如写歌,则“明诗表指,息激昂。气若浮云,志若秋霜。观者增叹,诸工莫当”;写舞,则“罗衣从风,长袖交横”,“体如游龙,袖如素蜺”,颇为生动传神。舞,铺陈有序,描写细腻。”
“呵呵。”
“最奇妙的是以乐记干戚之容,雅美蹲蹲之舞。”
“哈哈哈哈。”
后魏的首都是汴京,统治范围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震国,荣祚为了巩固震国政权,不但在建国之后便立即遣使与北燕结盟,而且又通好南面的新罗,巧妙地在强权林立的四邻之间斡旋,故在数年之间,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疆域南接新罗,北邻黑水,西连北燕、所属人民囊括了高句丽、奚、室韦等民族,有户三百万,胜兵四十万,地方八十万(一说一百二十万)里 ,成为当时东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行政区划模仿后魏,实行五京制,下设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余县。
震国的五京是:
上京龙泉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
中京显德城:今吉林省和龙市西古城。
东京龙原城:今吉林省珲春市八连城。
西京鸭渌城:今吉林省临江市。
南京南海城:今朝鲜咸镜南道北青郡。
震国的政治体制采取的是以国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震国“大抵宪象后魏制度” ,拥有自己的谥号、年号,甚至被尊称为“皇上”、“圣人”,君主的配偶亦被尊称为“皇后” ,内政外交均由国王自主处理,可见震的王室制度,《后魏书》记载俗谓王曰“可毒夫”,曰“圣王”,曰“基下”。其命为“教”。王之父曰“老王”,母“太妃”,妻“贵妃”,长子曰“副王”,诸子曰“王子”。震国严格依照封建宗法制度,王位原则上由嫡长子继承,并效仿后魏制设“宗府”,对王室进行管理。
王室大氏以下的贵族主要有几个右姓,即高、王、李、张、乌、杨、贺等,这些贵族连同王室一并垄断了震国的政权,从而使宗法制度和高门政治成为维系震国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震国全面依照后魏制组织政权,以辅佐国王统治。其三府六房分别是:
宣诏府:相当于前晋的门下署,审议由中台省提出的政令,长官为正二品的左相,其下设左平章政事,属官有侍中、左常侍、谏议。
中台府:相当于前晋的中书署,负责起草、修订政令,长官为正二品的右相,其下设右平章政事,属官有内史、诏诰舍人。
政堂府:相当于前晋的尚书署,作为政府的首脑部门,负责执行政令,长官为大内相,品级在正二品之上,另外配置作为助手的左右司政,地位在左右平章事之下,属官有左右二允。
下设六房:
忠房:相当于后魏的吏房,负责文官的采用、考核、封赏等。
仁房:相当于后魏的户房,负责土地、税收等。
义房:相当于后魏的礼房,负责仪礼、祭祀、科举等。
智房:相当于后魏的兵房,负责武官人事、地图绘制、车马武器的管理等。
礼房:相当于后魏的刑房,负责司法、刑狱、审复等。
信房:相当于后魏的工房,负责交通、水利、建筑以及建筑师的人事。
震国的官阶勋爵制度效仿后魏制,官分九秩,并有开国公、开国男、上柱国等勋爵。震国的官服同样模仿唐朝,三秩以上服紫,牙笏、金鱼。五秩以上服绯,牙笏、银鱼。六秩、七秩浅绯衣,八秩绿衣,皆木笏。震国在地方上设五京,下辖府、州、县,有都督、太守等官职。但除了这种中央集权制以外,边远地区还保留着由土人自治的部落制。
此外震国在中央还设有十二司、一台(中正台,相当于后魏的御史台,负责纠劾官员,长官称大中正,相当于后魏的御史中丞)、七中司(殿中司--相当于后魏的殿中府,负责王室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管理,长官称大令,相当于后魏的殿中监,品级为从三品;宗属司--相当于后魏的宗正府;太常四;司宾司--相当于后魏的鸿胪府;大农司--相当于后魏的司农府;司藏司--相当于后魏的太府;司膳司--相当于后魏的光禄司)、一院司(文籍院,相当于唐的翰林院)、一监司(胄子监,相当后魏的国子监)、一局司(巷伯局--相当于后魏的内侍府,掌管内官)等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