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嵘岁月
文/常工
第四十八章 秘书生涯
(十四)

光阴荏苒,转眼“五秋会战”全面展开。九十年代,双辽县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能力比较低下,秋收、秋翻整地压力较大,加之秋季降雨较往年偏多,农作物贪青,秋收滞后,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压力较大。在十月份,我几乎是每天陪同y副书记深入到乡镇村屯,到田间地头察看五秋工作的总体进展,及时提出下步工作要求。在这段时间里,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编写一期《双辽信息》,有的信息经过修改后,以消息在《双辽报》刋发,为的是把县委领导的指示及时的宣传贯彻下去。十月下旬,y副书记带队去外地考察招商引资项目,我因为县委办公室另有任务,就没有陪同前往。一天在下乡调研中,我在一农民家看到堆在院子里的玉米,有些还没有来得及扒皮,由于玉米含水量大,气温较高,压在大堆底层的玉米已经发热,如果不及时扒皮站栈子,到手的粮食极易发生霉变,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现这种情况,晚上我以y副书记指示,针对防止玉米霉变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点要求,要求各乡镇街党员干部包村屯,村屯干部包保到农户,确保不坏一粒粮食。信息编辑完了,我跟y副书记通话,把我的想法及要求向他请示,y副书记很满意,并明确告诉我,今后如有紧急情况可先斩后奏。y副书记关于保粮工作的指示下发后,各乡镇街紧急行动,抓紧贯彻落实,发动群众抢时间、争主动。在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的努力下,全县玉米全部实现了码垛和站栈子,没有发生粮食霉变问题。四平市农办在检查结束后,对双辽的保粮工作措施给予了高度肯定。

我对工作、对自己要求很高,一天到晚我从不参与一些没有意义的活动,若是一天没做什么事情,总觉得时间虚度了,心里空落落的。倘若今天领导没有安排活动或者领导外出了,我就会把近期的工作日志拿出来翻阅,看到感兴趣又对全县工作具有指导性的事情,我会动笔把它写出来,如果占有的素材不充分,我会驱车前去进行调研。我在工作日志中看到之前记载的一句话,“茂林镇东升村改土肥田,发展庭院经济。”这句话触发了我的创作灵感,我去请示Z副主任为我派车,我要去茂林镇进行深入调研。到达茂林镇之后,我把此行的目的跟镇党委书记做了交待,他委派党委宣传委员陪我入村调研。进村后我们在村书记的陪同下,我一上午走访了十四户村民,详细的了解了改土肥田的总体情况。村书记又把全村230多户改土肥田、发展庭院经济的详细情况为我做了介绍。

全面详细的情况获得后,我连夜撰写了题为:《沙土压碱,胜似金板,茂林镇东升村改土沃田发展庭院经济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我详细的列举了东升村农民拉沙土治理盐碱地,一个冬春二百多户农民拉回十多万立方沙土,施用一万多立方农家肥,改良庭院面积三百多亩,大力发展棚膜和露地蔬菜,仅此一项,全村农民人均增收270元,这在九十年代初的双辽县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我把报告提交后,y副书记批示:以《双办文件》下发。我把报告邮寄到省委办公厅《吉林通讯》编辑部,《吉林通讯》刋发了这篇调研报告。 (待续)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秘书长。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