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修大课堂(一个服务于教育和社会的大课堂,感谢关注)
杏坛漫话(三十)
殷朝芹

0176
我所深深钦敬和折服的田洪军先生因病突然去世了,年仅57岁,我深为哀痛。田君生前曾担任一所城郊初中学校的校长,十年磨一剑,用他无比真诚的工作热情、不怕吃苦的坚韧个性和出色的教育智慧完完全全改造了一所学校,树立了一所学校,发展了一所学校。我跟他熟悉,是因为他的学校曾经是我们督学工作组包片内的一所学校,让我充分见证了他任校长期间学校所发生的彻底的变化;我跟他亲近,是因为他的人格让我深为折服,共同的教育情怀让我们的心灵靠得很近,彼此感到温暖。田校长君生前最服膺的一个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的革命先烈李大钊,他把李大钊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也做为这所学校的校训。纵观田校长君在这所学校任职期间的一切工作,的确是在认真诠释和履行着革命先烈名言中所包含着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他面对这所城郊学校发展中的一堆堆难题和种种复杂的矛盾,真的显现出“舍得一身剐”的精神气概,用一种不怕牺牲、迎难而上的状态,决绝而又艰难地开展各项工作,并且迅速取得一项项工作的成功。他说是肩头的责任和心中的道义之光在支撑着他,当然他也累瘦了、累病了。他在为学校大力度外塑形象的同时,又精心打造着学校内部的美化和强化,他让校园环境之美和人心之美一同建设和成长,他注重激发每一个师生上进的积极性,让学校充满着生机勃勃的壮丽之美,即呈现着他心目中的“妙手著文章”的那一幅蓝图。可惜由于政策性调整,在他53岁那年令人不无遗憾地离开了校长岗位,但他所开辟和创造的一切,已经成为这所学校建筑中的坚强柱石,已经成为这所学校文化中永远闪光的结晶体,已经成为这所学校发展史册上最为光辉的篇章之一。尊敬的田校长君,您的知己朋友含泪缅怀你,祝您一路走好。

0177
我是很仰慕那些文人的,也很向往文人优雅的生活。我心目中的文人是饱学之士,是博览群书而具备深厚文化素养的人,他们像一棵魅力无穷的文化大树,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优雅的素养和风度让人倾慕。我心目中的文人是有操守的高尚之士,他们秉持道义、胸怀宽广,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为国家、民族而积极奉献的精神,他们不慕权贵,不轻视百姓,一身浩然正气。我心目中的文人是有思想的先觉者,他们往往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从一定的深度上洞见社会问题,他们的思想带有哲学的辩证特征和先进性,能够引领和启迪他人。我心目中的文人是能够“妙手著文章”的人,他们能够用或富有激情或保持冷静的笔触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写对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的观察和思考,向他人传递正能量的口头演讲和文字作品,传播人间优秀的文化,以文感人,以文化人,他们的优秀作品和睿智语言成为人们宝贵的精神食粮。我心目中的文人是自由奔放的,却又是言行雅正的,他们很好地继承了文人的优秀历史传统,他们始终注重自身的修养,是一种“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状态,他们是谦逊大度的,他们是温润可亲的,他们是光明磊落的。有人说文人应该是社会良知的代言人,我崇拜这样的文人。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0178
无数教师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青年教师要得到迅速成长,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需要养成“六多”的习惯。
一是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看家本领,只有读得好才能教得好,只有好学的先生才能带出好学的学生。从孔子到苏霍姆林斯基,再到当代的名师大家,没有一个不是在遵循着“学而不厌”的传统,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读书并不是应付眼前的课,而是为了充实自己而丰富教育智慧,是为了让自己变成一条智慧的河流,随时都能够满足学生汲取知识的需要。庄子在《逍遥游》里讲:“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教师必须用不断读书学习来丰富自己,让自己成为一棵修养全面的根深叶茂的知识大树,而且要养成一辈子爱读书的习惯,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最基础的习惯。
二要养成多上课的习惯。教师的教学本领和授课艺术来源于反复的课堂教学实践,一个不想多上课的教师终究成不了教学能手和名师。“诲人不倦”既是先辈们留下来的师道传统,又是一个教师获取教育教学技巧的必由之路。宋代的朱熹以讲学为乐,“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获得者于漪老师上过2000多节公开课,她说她的生命光彩就在课堂上;魏书生先生担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时候,还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带语文课;窦桂梅老师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学校的教务处工作,她总在盼着有哪位老师能够请假,她好有机会替补那位老师上课。事实证明,教育大家都是从课堂的教学实践中走出来的,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甚至争着多上课,这也许是青年教师能够得到迅速成长的基础条件之一。
三是要养成多拜师的习惯。韩愈在《师说》中讲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科学性工作,对于刚刚入职的青年人来说,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和难题,这就需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需要拜师学习,要及时向身边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要主动大胆地通过多种方式向其他学校的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们请教,甚至可以向国内知名的大家们请教。古人讲“师傅不明徒弟拙”,当教师的如果是一个糊糊涂涂而又懒得求教的人,那么对学生的伤害可就大了,就会误了孩子们的前程。韩愈在《师说》中还举例子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作为圣人的孔子,知识无比渊博,那样受人敬仰,却还不断向他人学习。于漪老师说:“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就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四是要养成多走近学生的习惯。有人说,教育就是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学生必须走近学生,必须去努力了解学生的一切,靠近学生的情感,温暖学生的心灵。成功的教师不仅会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感到亲切,他们在课下往往也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靠近学生,多与孩子们待在一起,多和孩子们交谈。特别是对于那些个性突出的学生,老师往往还要去家访,从孩子的家庭环境中寻求孩子不同表现的原因所在,从而找到帮助引导学生的最佳方法。孔夫子提倡“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准确把握每个孩子的不同之处,有人说教师的教育智慧是由千差万别的学生们给的,这话是有道理的,只有你用心走近每一个学生的时候,你才能获得万万千千的教育灵感。
五是要养成多反思自省的习惯。古圣先贤们提倡“吾日三省吾身”,这是一种自律修身的好习惯,对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多反思则是不断检视自己、不断校正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注重总结教学得失、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站位的根本举措。教师每上完一堂课,都要回顾一下这堂课的成功与不足,成功的地方要懂得巩固和提升,不足的地方要去马上寻找问题所在,是备课上的不充分?还是教学思路设计上的不够精密和疏漏?是教学方法上的不够科学?还是对学情把握得不够贴切?这些都需要认真回顾反思。只有爱回顾反思又能够迅速修正前行的人,才能走出更宽阔、更长远的教育教学艺术之路。过去有一些教师,一个教案用几十遍而不懂得修正,上课也总是千课一面的样子,被人称为“热剩饭”,那怎么能够得到较快的进步和提高呢?同时,教师也要学会坚持经常反省自己在思想行为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才能既做好“经师”,又能做好“人师”,才能履行好“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
六是要养成多动笔写作的习惯。写作活动是人类记录生活、抒发情感、传递思想经验和智慧的重要活动,一个爱动笔写作的人,往往思维更敏锐、眼界更开阔、观察和思考事物更准确和更为深刻,从而形成不同凡俗的思想见解和超越世俗的博大情怀。教师必须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学会记录教育生活,思考教育生活,优化教育生活,从而真正走进教育生活的崇高内涵和魅力世界。大凡有成就的名师进而成为教育家的人,没有一个没有自己的文章和著作,而这些有影响的文章和著作,就来自于他们平时注重动笔记录教育生活的习惯。当然这种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才能形成一种自觉。你开始可以每天坚持写一则短短的日记或几十个字的感悟,然后慢慢地扩大一点篇幅,但重要的是坚持下来。那些在课上课下的点点体会,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那些有深刻感触的细节,那些在头脑中突然蹦出来的闪念,那些智慧灵光的遐想,那些读书后的一点点感悟等等,你都一定要记下来,这就像在不经意间撒落的一颗颗种子,它们会在你走过的路旁绽放出耀眼的小花,它们也是你在教育的长河边捡起的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会帮助你串联起无比珍贵的迷人的教育思想的项链。

0179
在学校里面,有一部分孩子是比较难以沟通和教育的,这部分孩子当中就有来自于父母离异家庭的。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温馨和睦的家庭和幸福温暖的亲情是孩子茁壮成长的爱的苗圃,是孩子持有安全稳定的心理环境和安定祥和的学习环境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甚至决定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质量。滨河实验学校的闫校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近30年,当然深谙这个道理,所以在每年的一年级招生的时候,他都有一个“特别”的举动,就是要做一些来给孩子报名的刚刚离异的年轻父母的工作,千方百计让他们重新和好而复婚,被人称为“复婚月老”。闫校长为了说服这些离异的年轻父母复婚,他故意“设计”出一些难题让这些人为了孩子入学的事多来找他几趟,而且是必须让离异的双方同一时间一块儿来,他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无法挽回的,告诉他们孩子未来的幸福一定是建立在他们现在所给予的家庭幸福的上面,他让这些孩子的父母说说离异的原因,他让他们彼此说说对方的优点,让他们当着对方说说自己的缺点。闫校长也让其他有经验的老师靠上做工作,结果还真的就让一部分离异的学生父母复婚了,让孩子擦去伤心的泪水而换上了幸福的笑容。当然也有做不成功的,闫校长会让他们做出承诺,在关心孩子的责任上谁都不能缺席。一所学校的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是具有社会担当的人,是用至诚之心和大爱带领着一群为人师表的教师为这个社会培养人才和造就幸福的人,他们会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绝不肯让任何一个孩子生活在痛苦当中。闫校长君是这样一个令人感动的校长。

0180
9月18日的上午,人们都会听到警报的鸣笛声,这鸣笛声是为了警示人们不要忘了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不要忘记了曾经遭受凌辱的国耻,要为国家的强盛而奋发努力。在我听着这鸣笛声的时候,我也闻到了桂花送过来的浓郁的香味,这浓郁的香味让我感到幸福,它是我们当下生活和平而温暖的象征。在这鸣笛声和桂花香里,我拿起笔来,禁不住浮想联翩。我们和平美好的生活来自哪里?前辈先烈们为之付出了多少牺牲,当代的军人和国家安全守护者们正在日夜坚守着他们的岗位,国士钟南山们为防控疫情而竭心尽力,而享受着鸟语花香的我们如果还不懂得爱国,不懂得感恩,不懂得珍惜这美好的时光,不懂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好好的去尽一份自己的责任,这的确是不应该的了。在和平岁月里要有警笛长鸣,起一种时时唤醒的作用,不要让任何人变得麻木;在浓郁的花香里也要懂得反思,不能在陶醉中迷失了我们的方向。

〖殷朝芹老师书法艺术欣赏〗





『作者简介』殷朝芹,1963年生,教育学者,书法爱好者,宣讲工作者,诗人,现任临沂市兰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成长研究室主任,兼任兰山区老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兰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咱们的儿歌》、《师者千言》、《赤子》、《识字新歌谣》等著作,宣讲专题有50余个,被评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殷老师近期推出的宣讲和培训专题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树长青》、《责任与担当》、《为政之道和个人修养》、《传承孝道,敬老爱亲》、《爱岗敬业,甘为人梯》、《我们怎样做教师》、《我们怎样做教育》、《青年教师要养成的习惯》、《我们怎样做班主任》、《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校风》、《我们如何做家长》、《建设好家风,培养好儿女》、《谈爱国》、《谈读书》等。

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传递正能量,一直在行动。
(临沂市兰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