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诗意地,
人栖居在大地上。
————(德国)荷尔林格
人,可以诗意地活着,像清少纳言那样。
清少纳言(约966年~约1025年),日本平安时代著名歌人、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她与紫式部(《源氏物语》作者)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的三大才女,曾任一条天皇皇后藤原定子身边的女官。
清少纳言出身皇族,是日本第四十代天皇天武天皇的第十代世孙。其曾祖父清原深养父是日本平安时代的著名歌人,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其父清原元辅曾是肥后与周防国的国守,也是著名歌人,“梨壶五歌人”之一,参加
过敕撰《后撰和歌集》之编纂工作。清少纳言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耳濡目染,家学渊源,自幼熟读《汉书》、《蒙求》、《白氏文集》等汉文著作,有很深的文学素养。
日本平安时代,唐诗风靡,大致相当于现今之流行音乐。从宫廷到民间,痴迷唐诗者甚众。尤其是白居易的诗,因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又弥漫着一种伤感情绪,很契合日本人的审美需求,因此大受追捧。据说嵯峨天皇将《白氏文集》视为“枕秘”,爱不释手,在宫中专门设立侍读官开讲《白氏文集》,成为几代天皇的修身课程。还有人因进献白居易诗集而封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酷爱文学的清少纳言自然也受到白居易诗的深刻影响。
清少纳言在她的随笔集《枕草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她在宫中侍奉中宫(皇后),有一次天降大雪,中宫和清少纳言及其他女官一起围炉赏雪。看着外面的飘雪,中宫说道:“少纳言呀,香炉峰的雪怎么样啊?”其他女官对中宫的话还未反应过来,清少纳言却悟出中宫语中机锋,立即起身走向门口,将门帘卷起。中宫会心而笑。原来中宫是要让把帘子卷起观雪,但她未直说,而是以“香炉雪峰”暗引白居易诗: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遗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重题》)
中宫问“香炉峰雪”,清少纳言立刻联想到此诗并明白中宫暗示她把帘子卷起来,她要“拨帘看”雪。其他女官虽然也熟读白诗,但无一人能悟出中宫语中机锋,无不赞叹:“少纳言啊,还是你当中宫的女官最合适了!”
这就是生活的诗意,诗意的生活。
贵在皇宫,又侍奉着一位很有些诗意的中宫,自然可以活得很小资。但若有诗的灵魂,诗的精神,即便身处淤泥,也可以高洁如莲,清馨似兰。清少纳言几次婚姻皆不幸,曾两次出家。晚年出宫后,生活简朴清苦,屋宇甚陋。她虽然落泊,但不失清雅,依然诗意地栖居于茅棚陋室。江户时期的《大日本史》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某纨绔子弟慕名拜望,见昔日才女竟落泊如此,不禁讪笑。少纳言却不在意,隔帘淡淡说道:“不闻有买骏马骨者乎?”笑者羞惭而去。少纳言此语中机锋,来自李贺《马诗》: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少纳言语中有两重含意:其一,虽然马瘦,但毕竟是千里马,骨头也是响当当的;其二,李贺诗用重金买千里马之骨的典故,暗喻所投非人。少纳言亦有怀才不遇之喻。看来那个纨绔子弟还是读了几首唐诗的,居然听懂了,故羞惭而去。
清少纳言的代表作《枕草子》,是日本散文的奠基之作。在她的笔下,琐碎的生活,平凡的事物,眼见耳闻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美好,那么有意思:
“在月光非常明亮的晚上,极其鲜明的红色的纸上面,只写道‘并无别事’,叫使者送来,放在廊下,映着月光看时,实在觉得很有趣味。”
读这段文字,让我很自然地联想到吴文英《八声甘州》里的那句——
“时靸双鸳响,
廊叶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