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会意字,从羔,从美。羔是小羊,美还是从羊。古代,很多时候是禁食牛的,因为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因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从羹和美这两个字,可知羊肉对古人有多重要。羹的制作,是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勾芡做成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
当然,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状态下,农耕社会一般人很难吃到肉,还是以谷物为主。因此能喝到一碗羊羹,不会像现在喝碗羊汤那么简单。春秋时的中山国,就发生了因分羊羹不均而导致亡国的奇葩事件。
中山国是嵌于燕赵之间的一个小国。中山国虽小,却有不少故事,《史记》、《左传》、《竹书纪年》等重要典籍里,都有关于中山国的记载。西汉末年刘向的《战国策》还专门设有《中山策》,其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中山国君王杀了只羊,令御厨做了羊羹,请大臣们来分享。大家兴致勃勃地享用精心烹制的羊羹,交相称赞这难得的美味,却没有人注意到,有位大臣的碗是空的。他就是大夫司马子期。侍者在分羊羹时,不知何故,没有分给司马子期。
是侍者失误?还是国君有意安排的?不得而知。但在司马子期看来,这可不是偶然的,他从讲政治的高度来看待这一事件。国君与司马子期早有裂隙,司马子期认为,国君是借着分羊羹,当着百官的面羞辱他。是可忍孰不可忍,冲冠一怒为羊羹。司马子期没有找国君理论,径直跑到楚国。他晋见楚王,把中山国的军事政治情报和盘献给楚王,并以三寸不烂之舌,极力鼓动楚王攻打中山国。
楚王对中山这个小国已经觊觎很久,当然不会放过这到手的机会,就发兵攻打中山国。中山国的兵力布防工事都在楚王掌握之中,国君又毫无防范意识,成天游猎宴乐,楚军突然天降,中山国毫无战斗力,一败涂地,国君落荒而逃。
中山国君身边的人都四散逃命去了,只有两个士兵持戟一直跟着,并一路照顾他。他很奇怪,就问二人为什么不跑?二人回答:他们是兄弟俩。很久以前,他们的父亲有一次饿得奄奄一息,遇到国君,国君就差人赏给他们父亲一壶熟食吃,救活了他的命。父亲一直记着国君的救命之恩,但他一介草民,也没什么可以报答的。于是在临死时,给二子留下遗言:“中山君救了我的命,才有了你们的命。一饭之恩不能忘。我们无以报答。来日如果国君有了危难,你们兄弟俩一定要誓死保卫他,以报救命之恩。”因此,兄弟俩看到国君身边的人都跑路了,就紧跟着他,保护他的安全。
抚今思昔,中山君突发哲学深思,仰天长叹:“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厄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两个勇士。吃饭非小事啊!”
原来古人说民以食为天,不仅仅在于吃饱了不饿。一碗饭,不仅可以果腹,还有可能得人失人,所以大如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