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灯笼花》
文/怅望秋水
<一>
晚间回寓,街道一如既往的冷清,行人也一如既往的稀少。在街角的转弯处,淡薄的路灯慢洒着晕黄,稀稀薄薄地落在一个老婆婆的肩上。她的面前摆放着两把灯笼花,有种看不清楚的青色,还有些郁郁的感觉。五元一把,一把大约有十株左右。
老婆婆说她家就住在附近,闲着没事就去野地或山上挖些灯笼花到这里售卖。我心里想着,这附近都是工业区,哪里来的山和田地呢?我正纳闷儿,老婆婆又说:“现在的年轻人挣钱不容易呀,工作又忙,还不懂得照顾自己,吃得也不健康。”
灯笼花,又名“蒲公英”,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野菜,偶尔也可在餐桌上见得。它的味道略苦,药用价值非常高,《本草纲目》中也有详细记载。
我买下最后两把灯笼花,想着这位可爱的老婆婆。想来那些从婆婆这里买走灯笼花的人,心里一定也住着一个可爱而又善良的精灵。就像蝴蝶在花间飞舞时的剪影,纵然远去,那美丽的画面一直都镌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了。

<二>
我第一次认识灯笼花是在小时候,手里拿着蒲公英,奔跑在田野里,看着一朵朵白绒绒的小花伞悠闲自在地飞扬在天际。跑累了,就坐在地上等山风吹来,看着那些白色的精灵飞上树梢,飞过小溪,飘上山坡,飘飞去远方,煞是好看。
这个时候外婆就会一边轻手拍掉我们身上的野草,一边望着远方说:“它们飞得越高越远,来年就会有很多很多的灯笼花,漫山遍野地生长在山坡上,田野间。来年也一定是个好光景!”

生命,原就如长在山间的小草一般,如果没有被发现,没有被有心人采摘,终其枯萎,也终究是一棵山间的小草。
每次外婆来乡下,都会去田野里挖一竹篓灯笼花带回城。我曾问过她,为什么这么喜欢灯笼草。外婆说,“乖囡囡,灯笼花是野菜,可以食用,可以治病,还可以预防癌症。”又嘱咐我不可挑食。
待稍大一些的时候,我终于知道外婆为什么需要那么多的灯笼花了。原来外婆有一个姐妹,从上海迁居到这里,一家子都曾有过美丽和辉煌的时光。

<三>
生命真的是个神奇的物种,永远不会预先告诉你将会有些什么际遇?当你在红尘中穿越时,时光会不会永远对你凉薄?
也许是因为那些岁月太残酷,成就了那些他们从不曾在意的辉煌;也许是因为那些剪不断的过往,形成永远无法磨灭的烙印,早已刻在他的生命里;也许是因为那些特别的经历,在他身上留下到死都依然痊愈不了的伤痛;也许是他不想活的那么卑微,所以选择在最后的岁月里忘记所有;太多的也许,让将军爷爷最后的生活疲惫不堪。

小时候我一直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让他们毅然放弃了自己的所有,勇于选择自己的信仰,并且无怨无悔。
不过,我永远记得爷爷经常对我们说的一些话,“一个人的文化再高,高不过善良,一个人的功绩再伟大,也不可做违背良心和道德的事情。一个人的权利再大,也不可做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一个人再卑微,也必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是生命赐予我们的高贵。无论你将来会在怎样的尘埃中穿越,永远不要改变你心底最简单的东西。就算你历经世事沧桑,看淡炎凉,都要以清净的一颗心看待纷乱的世界,以欢喜平静的心去对待生活,以宽松的心态去看待人生的恩怨情愁。人心固然复杂,生活固然艰辛,但必须牢记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
现在想来,在爷爷最后的那些岁月里,那不过是他生命旅程中最后的一荡涟漪。
<三>
想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一阵唏嘘。人生真真就是个复杂的剧本,在岁月这条深邃的河流里,浸泡着漂亮,流淌着潇洒,承载着凄凉,暗藏着无常。
望着手里的这两把灯笼花,有几株已经开出了黄色的小花,像极了太阳花。到家以后,我找了一个玻璃瓶,把那几株盛开了的灯笼花养了起来。我摘下一瓣放在嘴里,唇齿间顿时一阵苦涩,也隐隐透着一股药香。

咀嚼着这股香气,我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星点萤火,突然想到曹雪芹的两句诗,“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己一个也难求”。世界上再美好的东西,也抵不过人生得一“知己”,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得一个真心帮助你的人。因为,在这人海茫茫之中,总有那么一部分关心社会,慈念他人,帮助他人的人存在;总有那么一些与你擦肩而过时送你一个微笑的人;也总有那么一些与你交谈时递给你一个真诚眼神的人;也总有那么一些为你布下“善缘”的人。
现在想来,如果我生长在那个年代,也许也会选择做一个热血青年吧。就像将军爷爷和蓝雨奶奶一样,哪怕踏越千山万水的艰辛,历经世事沧桑,也愿意用坚定的信仰去书写平凡的人生。

<四>
后记:
无论过了多少年,每次我跨进那个小院,心里都一如初见时的沉重。沉重于那个年代的风云,一直折磨着这个曾经在战场上叱咤冲锋,威风凛凛的英雄,最后变成一个被旧疾折磨不堪的垂暮老人。沉重于那个年代曾风靡上海滩的传奇女子,最后变成一个照顾病重家人的平凡老奶奶。但在我眼里她依旧优雅非常。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做出申明:这是我第一次把将军爷爷和蓝雨奶奶曝光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他们的一生就是一代传奇!
非常有幸,外婆成了他们唯一的朋友。更有幸,我唯一的舅舅成了他们的儿子。
记忆,就像灯笼花的味道一样苦涩,无情地泼洒在这凉凉的夜里,但在最深处却泛着药香的珍贵。

作者简介:
“梅饰空庭玉饰昏,梨花点点绣帘门,柔宣三尺闲愁散,雪月生来是我君”。
怅望秋水,一介清冷,被称为“博海中的林黛玉”,“小李贺”,舞乐诗词均有涉猎,现原创作品约千首有余,多篇作品发表于《当代优秀作家精品文选》、《中华作家》、《世界华文作家》、《黄帝文化》、《诗无邪》、《中国朗诵艺术杂志》、《新文学》、《爱情诗刊》、《春秋百家汇》、《唐宋遗韵》、《诗天子书刊》等多家刊物。当代优秀作家编委成员,世界华语爱情诗歌编委成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曾获“诗词中国奖”和“世界华语最佳爱情诗歌奖”,作品同时也散发于多个文学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