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三)
——官西村东街张氏文化专刊
序言
2020年6月26日在这次前往东宋镇官庄村采访过程中,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张关心老师为向导一同前往征集资料,张关心老师比较了解情况,提供了有关线索,才使这次采访卓见成效,其功其劳,当为首功。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张作亭调查采访,跑前跑后征集家谱材料,不辞辛劳,令人可敬可赞。东张家族后裔张国杰老先生妥善保存《张氏家谱》,及时提供东张家谱资料,积极参与东张家族文化专刊的资料征集工作,非常难能可贵。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吴电智老师提供《洛阳村史通览》有关资料。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黄学哲对官庄黄氏家族做了大量考证工作。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周流宗提供了清代黄氏家族匾额照片,非常珍贵,对研究黄氏家族文化有重大意义。
以上诸位老师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家族文化方面不遗余力,为洛宁姓氏文化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在《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发表之际,在此一并致谢!正是因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有一大批骨干人员长期致力于洛宁姓氏文化挖掘整理工作,才使我们姓氏研究工作卓有成效,硕果累累。谨此我向那些长期奋战在基层村镇,为传承家族文化不遗余力,为洛宁姓氏文化默默无闻积极工作的各位前辈、老师及同志们表示真诚的感谢!
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共分三章:
一、官庄村名由来及各大家族概况;
二、官西村西街张氏文化;
三、官西村东街张氏文化。
官西村东街张氏文化专刊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张作亭调查采访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搜集整理
官西村东张家族张关心 张国杰 审阅
(一)官西村东街张氏家族概况
官西村,因其位于官庄村西部,故名官西村。官西村有2个自然村,官西和西地,11个居民小组,380户,总人口1800余人,主要大姓为张氏,张氏家族人口1300余人。官西村有两支张氏,世居于此,世居东街张氏家族者,称为"东张";世居西街张氏家族者,称为"西张"。"东张"、"西张"各自立族,自成一派,各有家谱、家庙传世。东街张家族相传于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于河南府永宁县锦阳川北官庄屯(今官庄村),在此立族,繁衍传世。

官庄村地图
明朝洪武年间张朝会、张朝君、张朝位、张朝焕、张朝信兄弟五人,自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永宁县官庄屯(今官庄村),为官西村东街张氏家族始祖。东门二代祖:天秀、天才、天喜、天顺、天有。天秀生五子:长子、次子俱无出,三子世洪、四子世英、五子世正;天才生二子:世桐、世枝。以上为东门;西门二代祖天洛、天保、天磊、天次、天助兄弟五人。天保传三代祖:长世杰,次世俊,世太、世松,以上为为西门。
张氏始祖兄弟五人,二代祖10人(东西门各五人),三代祖11人(东门7人,西门4人),四代祖12人(东门8人,西门4人),五代祖29人(东门21人,西门8人)。旧谱在三代后批注东门、西门。东门为长门,西门为次门。分为东西两门传后。之后族大,世代繁衍,子孙众多,不可胜计。
张氏家族自明洪武年间迁居官庄以来,耕读传家,孝友继世,已历500余年,传21世,张氏后裔主要分布于官西村、磨沟、流峪半沟(瓜坪)、杜家庄(在官庄村北)、上戈镇以及伊川县等地,后裔1300余人,其中官庄村张氏人口600余人,主要聚居在官西村。
(二)张氏家谱
在历史上张氏家族曾三次纂修《张氏家谱》。
①在清朝时期,张氏家族修有家谱,修谱人及修谱年代不详。1966年在"除四旧"运动中清代《张氏家谱》被烧毁。
②民国六年(1917年)春十一代孙张应辰所修《张氏家谱》尚存于世,保存完好。
③2008年11月,张氏后裔十二代孙张振坤、张有祥主持修谱,十三代孙张国杰续编,手抄本。
现存《张氏家谱》有两种,考证严谨,张氏先祖历代世系,记载详明,张氏家族世代传承,历历可考。

民国六年(1917年)《张氏家谱》

民国六年(1917年)《张氏家谱》











民国六年(1917年)《张氏家谱》

2008年《张氏家谱》



2008年《张氏家谱》
(三)张氏家谱序言
张氏家谱序(一)
祖宗人生之本,世世相传,昭穆有序,或分脉之支派,或乏嗣之承祧,惟载于谱,叙明支派承祧之实迹,使后世子孙一披阅,而历历在目,虽世远年湮,而谱修无坠,则报本之典永存,而孝思追远之心有浡,然兴之者矣!我张门历代祖宗业已悉载于谱,粤稽始祖相传于今确有一十三代。旧谱云:"先世祖居洪洞县,经明洪武年间迁居于兹。惜未旋故里,莫能逆溯。或曰:北宋横渠(张载),南宋敬夫(张栻)皆汉初子房(张良)苗裔也,子房韩人也。"按宜阳县韩城东十里有子房冢,洛水南有张坞,旧说为留地,即留侯受封处。窃思黄河两岸所居人民,惟张氏最为繁衍,特以屡次迁居失叙家谱,遂无足证,而究之宗脉之所遗要,无非出自留侯(张良)者,是为记。
民国六年春十一代孙风生居士北轩应辰拜题
张氏历代排行字:自始祖起用,1--20世,共20个字。
朝天世守龙 可成廷全东 青有国作宝 中兴振祖铭
张氏家谱序(二)
吾张氏家谱于1917年(民国六年)经十一代孙风生居士北轩应辰撰录,后迄今业已九十余年,期间后代子孙人才辈出,繁衍昌盛,家谱失叙,致使后裔忘乎先祖脉派之渊源,未能效法列宗遗传之美德,为追根思源,怀念训遗,吾等怀着虔诚之愿望,谨将九十余年来未能叙谱之子孙逐一列入各个脉派之后,以俟后代子孙从而续之相传不已,犹如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永世不没矣!
续谱之简繁规格,仍遵照原谱之凡例,并将原谱序言总叙分叙及有关注释,一并重录于后,以示后代子孙前后照应,庶无谬误。
一、原谱历代二十个排行字已用完,从二十一代起又续排行字二十个如下:(21——40世)
春光华民生 汉相超俊英 玉海显泰瑞 百流永敬宗
为查阅家谱方便特将总脉、支脉以世系表形式排列于总页前,可一目了然。
主持人:十二代孙 振坤 有祥
续编人:十三代孙 国杰
协助人:
十三代孙 宗礼 根亮 治起 长喜
十四代孙 来水 作治 作礼 展卿
公元2008年11月
(四)官西村东街张氏祠堂
东张家族祠堂位于官西村东街北侧。在清朝时期道光年间(1821-1850年)张氏合族修建张氏祠堂,坐北朝南,面阔三间的硬山式砖木结构,正殿为五架梁带前廊,梁上有花草纹彩绘,灰板瓦覆顶,前面出檐。檐椽外加飞椽,檐下穿插斗拱。地基为石条所砌,高于地面0.8米.张氏祠堂堂号名曰:"孝友堂"。在张氏祠堂正殿设置历代先祖牌位,供奉庙堂之上,先祖之灵归于兹,张氏子孙,春秋瞻拜。解放后,宗族解体,张氏祠堂挪做它用。张氏祠堂原有大门,今毁。张氏祠堂有正殿三间,现今保存基本完好。






张氏祠堂
(五)官西村东张家族人物
张应辰:字北轩,号风生居士,官庄村人,张氏十一代孙,民国六年春叙修《张氏家谱》,拜题家谱序言。
张法立,官西村人,1922年生,中国人民解放军4纵队24旅70团班长,1945年10月牺牲于山西省霍县,追认为革命烈士。(1991年《洛宁县志》卷八"人物志 洛宁县革命烈士名录"有记载)
张作荣,官西村人,历任洛宁县杨坡中心乡书记、县卫生科科长、洛宁县直机关党委副书记。(2005年《洛宁县志》"附录 人物表"有记载)
张国杰:官西村人,张氏十三代孙,尊祖敬宗,家族楷模。为保存《张氏家谱》,竭心尽力。公元2008年11月重修《张氏家谱》,传承了张氏文化,为张氏家族留下了珍贵的世系资料。
张改名,官西村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任司长。
本文参考资料:
1.1991年《洛宁县志》;2005年《洛宁县志》;
2.《洛阳村史通览》(洛宁卷);
3.《洛宁县地名志》;
4.东张《张氏家谱》;
5.调查采访资料。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