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哈密瓜的故事
涂婷婷

我的书桌上放着一块哈密瓜的瓜皮,早干了,什么味道也没有,自然也没虫蚁去会见它。那是我很久之前搁那儿的,看到它,就像看到那个胖乎乎的笑容和蔼的维族大叔,总是能令我想起乌鲁木齐那晚清凉如水的月和闪烁的霓虹。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借用周邦彦的这两句词,大概是我能对那晚景象最好的描写。远途奔波,从赛里木湖取道折回乌鲁木齐时,已然是万家灯火的时候了。夜是黑的,霓虹灯光就显得分外刺眼,我疲惫地捂着眼睛,瘫在车上,任他拐进一处小巷。
酒店就在那儿了。我重复着再熟悉不过的动作:下车、取箱、推箱……该是麻木了,我只想回去睡觉,却只在我反手抽起拉杆的一瞬间,我看见了一个瓜摊,小小的,很普通。
那个瓜摊真的不大,一个小推车,车座上支起一根杆子,架着一盏灯,随风摇曳,摇摇晃晃。灯光断断续续,在那个塞北的小巷里忽明忽暗,很是微小。车座后的暗处,那个隐隐只能被灯掠过的地方站着一个维族大叔。腆着肚皮,一摇一摇地打着扇子,笑呵呵的,慢慢悠悠,不疾不徐。
我很好奇,收了睡意,想去那儿买口瓜吃。于是我将行李放在大厅后,便去了瓜摊前。
“小姑娘,买香瓜还是哈密瓜?可以吃,不甜不要钱。”大叔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也是,北疆的维族人说着汉语倒也跟汉族人没多大差别。
“哈密瓜吧,来个小点的,我明天还要去地窝堡赶飞机,带不走的。”我随意说着。
大叔选了半天,给我称了称,等我点了头,付了帐,大叔又把瓜给我划开,抽个椅子,让我坐着,在他摊边吃,说这儿凉快,吃得香,没那么敷衍。
我问他,什么叫敷衍?大叔说:“就是乱啃呗!吃瓜是一种享受,怎么能糊里糊涂就吃了呢?那多随意,瓜费了,人也不开心,那样的生活多潦草。”
大叔说:“你看我天天在这儿卖瓜吧,小巷子里,安安静静的,扇子摇一摇,多开心!你们年轻人就耐不住啦!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你看我多满足,我赚的少了点,但我比那些马路上忙忙碌碌的人幸福。”他吃口瓜又说:“生活不能太潦草啦!天天跑这儿跑哪儿的,生活的意思都没了,啃个瓜就认认真真啃完,还能把瓜皮洗下,搁那儿,当个纪念呢。行,多吃……”
晚了会儿,啃完瓜,我就走了。大概他的话触动了我吧。我把瓜皮洗了,搁在那儿晾着。
第二天起早,迷蒙着往巷子里昨晚那处一瞅,人不在那儿,哈密瓜的味儿倒还在——纯粹的乌鲁木齐的味儿,一直陪伴着我回到成都,回到现在。 
本刊顾问: 周开华
任飞扬
刘小芳
易逐非
曹月柳
总编:花为谁点蚊香
主编:杨佳洁
副主编:桐哥
责任编辑:珂儿
图片、音乐、版式:珂儿
法律顾问:杨阳
附:双流作协城市在线网上投稿说明
1、投稿信箱:1753318227@qq.com,或直接扫描二维码关注本平台或添加总编及主编微信。
2.所有文章必须为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成都双流作协/成都大拇指文化传媒出品
申明:文中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原创正品,请勿盗版。如引用,请注明原作者,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成都市双流区作家协会/四川作家在线谢谢关注,恭祝十月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