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碧,笑意洋溢在春风里
文/邹中海
午后的阳光把整座城市都包裹得一片金黄,大汗淋漓的我们,还没走进中山市某政府机构的大门,就听到保安亭门岗的对讲机里,传出一声春风化雨清脆甜美的声音:“门岗门岗,帮我查一下,那辆乱停乱放的电动车是谁的?查到后告诉车主,要他停到指定区域”。
当得知我们是找罗永碧主任时,门岗保安一个标准的军礼让我们有点措手不及,我们像一群手忙脚乱的孩子,赶紧举手还礼。
罗永碧是四川永安人,现在早已落户中山。大巴山山脉的山水和中山城的文化,孕育出一位长相俊美、颇具气质的丰腴女人。她现在是一家物业公司的片区主任,主管两个网点,三个项目,保安、保洁和绿化。
说起在中山的发展,罗永碧的眼睛里始终都洋溢着笑意。她说:“最早来中山时,什么都没有,就从老家带来了一个背包,从事的工作也是在一个小区里当保安。”
由于她喜欢做事,勤奋好学,办事颇有条理,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又不计较个人得失,所以很得人心和公司领导的器重,这为她以后走上公司的领导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物业也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春天。她所在的公司,由当初的几百人发展到了近千人的规模。公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罗永碧的敬业、实干和能力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员工的一致认可。这样,年纪轻轻的她就在入职后不久,被破格提拔为保安班长,这也使她成了该物业公司组建以来的首位女保安班长。不要小看这个保安班长,当时她手下有近二十位兄弟,管一个非常大的小区,而且这些兄弟,用藏龙卧虎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拉二胡的、写诗画画的,当兵练武的,都大有人在。据说曾在一次岗位技能比武中,一位当兵出身的保安,仅用一根竹杆,就越过了三米多高的火墙。能使这么一群文人武将俯首听命,足见她的管理能力超强。当然,这些文人武将,反过来又锻炼和提升了她的管理才能。
如今的罗永碧,成了公司的核心人物之一。身家当然也和刚来中山时的背包小川妹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她的心里还依然保持着那种纯朴的本色,但她的财富早已是不可言传的秘密。在事业成功的过程中,爱情也为她装上了翅膀,实现了爱情事业双丰收。她的老公是同一家公司的副总,夫唱妇随,水乳交融,日子过得风生水起。有时候是她自己开车来上班,有时候是她老公开车来接送她。当得知我在写罗永碧、参加小康生活征文比赛时,熟悉她的员工朋友笑着说:“她现在的生活就不是小康级别的了,至少达到了大康的生活水平”。
富而不骄,爱人如己,是罗永碧的另一种写照。员工们都说:罗永碧是一位很有情怀的管理者,她对员工们很关心。我想,这大概也是得益于她深受中华古老文明传统的熏陶而升华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吧。比如她和员工同工同酬,吃的用的都一样。每当公司发福利,她很少去领,大都会放到门岗,任由员工拿或送给有需要的员工;经常自己私人掏钱买西瓜苹果等水果慰问大家……她的关怀不光是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场景内,也延长到了工作以外的时间和场景。前段时间,市里进行电动车整治,她不但及时传达了有关文件精神。并且极富人情味地说:“一定要遵章守纪,这不光是为维护城市形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为自己的安全着想,同时,也是为了握紧自己的钱包……”。自从市里的电动车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她手下的这些兄弟姐妹,没有一个违章或被罚款的。
随她走进园区,小区内非常整洁,办走边谈的时候,只要发现小区内的路上有烟头,她就会马上弯腰捡起。这些融进了血液的习惯文明,是多年养成的结果,这可不是临时做秀所能做出来的。
正在说话间,一阵风来,吹得黄金树树上的叶子漫天飞舞,目光所及之处,铺成一地金黄。虽是好看,但这对物业人来说,事情也同时来了。她立刻到库房里拿出扫把,参与到了清扫的行列。她笑着说:“搞物业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哪里的绿化需要补种、修剪、喷药、施肥;哪家的电灯不亮水管堵塞车辆停放;路面的清洁和公共区域的维护等等心里要有数。”
整个过程,我们没见她说过一个“难”字,但据熟悉她的朋友告诉我们:她是把难处藏在了心底。比如有一次,银行系统出现问题,该发工资的那一天没有发,她急得嘴角起泡,不知打了多少电话去询问,同时还要做好员工的安抚工作。
唉!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这本经,被罗永碧念了个通透,所以她成了千千万万个最早进入小康生活的人。在写完此文时得到消息,由于卓越的管理和领导才能,她在国庆节后,将调进片区公司,担任更高的领导职位。衷心祝福她的小康生活走向更加富裕的行列!

插图摄影作者:黄红玲
成新华的幸福路
文/邹中海
成新华是衡东人,是地地道道的湖南农民。来中山时刚好五十,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对土地的虔诚,有如作家码字一样执着。
在老家时,除耕耘着村里分到手的几亩水田外,又把原来那些有水的自留地,全部改成了水田。那时的村里,除了水田和自留地之外,山坡上还有很多荒地。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大批青壮年农民,都外出打工,谁还有心思去管那些杂草丛生的荒地呢。很多人都巴不得把自己的土地也拿去耕种呢!
成新华舍不得这片土地,所以一直都呆在家里,只要有时间,就会和妻子扛起锄头,到山坡上开荒挖地,然后种上瓜果蔬菜和果树林木。日积月累,数年下来,竟凭空增加了几十亩土地的耕作面积,成了实实在在的新时代农村中的“小地主”。凭着勤劳,不辞辛苦,他先后供出了两个大学生,并最先在村里建起了三层半的小楼房,为此,还受到过镇里的表彰。
十多年前,村里实行了新的土地政策,包括他原来开垦出来的很多土地,重新做了规划。因开垦的土地本来就是公有,所以理所当然地被收回。他的耕作面积,一下子也由几十亩缩小到了原来分产到户时的几亩土地,除了耕种在土地上的农作物获得了一些补偿外,其它的土地和收入,全部收回到了村里。巨大的落差,使他心里极不平衡。他当时苦闷过,彷徨过,甚至还为此事在村里闹过,吵过。好在两个大学毕业的儿子知书达理,及时劝他:这些土地本来就是村里的,土地收回是时代的必然,为的是让土地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为所有村里人谋福。村里让我们家耕种了这么久,我们应该感谢他们……两老如果闲不住,不如帮我们去中山带孩子。
两个儿子早已落户中山,都在远洋城的小区里买了房。小儿子要好些,找的是本地姑娘,孙子有岳母照管。大儿子的小孩上学下学,极不方便,要等到儿子夫妻俩上下班时,才能有时间接送。这也成了成新华夫妻俩的一块心病。但由于舍不得自己耕种多年的土地,一直没有答应帮他带孩子。现在,土地被村里收回,也正好去了却一桩心事。于是,在两个儿子的开导和妻子的劝说下,成新华和妻子开启了中山之旅。
远看看山是山,近看看山不是山。也许对人家来说,祖孙是隔代亲,可是对成新华来说,孙子孙女见了他如陌生人,长时间的隔阻,血缘也变成了冷漠。而且,在城市生活了多年的儿子家里的那些规矩和儿媳妇近乎客套的礼貌,让成新华感到很不自在,但碍于面子,又不好明说,只终日把它闷在心里。
大儿子住的地方,离长命水市场不远,白天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便会和妻子到市场里来买菜,这个市场里做生意的湖南人很多,生意人本人就是见面熟的那种,特别是听到了熟悉的乡音,更是有一种打心眼里的喜欢。熟悉之后,成新华便萌发了想来这里做生意的念头。他把这个想法和儿子一说,儿子儿媳都不同意。俗说话:“知夫莫若妻”。熟知成新华心思的妻子最终劝通了儿子儿媳。这时,市场里刚好有一个卖米的店子要转让,儿子儿媳亲自来看过,便和成新华一起把店子盘了下来。由于儿子儿媳、孙子孙女早上和中午都在单位或学校里就餐,成新华夫妻俩便进行了分工:早晨晚上接送孙子孙女上下学,白天妻子守店,成新华进货或送货。中午吃饭就在店内解决,晚上回家,再一起做饭吃。日子慢慢恢复到了舒适和惬意的水平。
如果事情是一直这么平淡,那么这篇文章是没有多少可取之处的,不过就是一个小老儿进城带孙子或开店子的故事。关键是后来的发展出乎意料。几前年,广东药学院落户于中山东区长命水村,骤然而降的财富滚滚而来,巨大的消费能力带动了本就繁荣的长命水村里的高速发展,就连那些开复印打字店的、理发的、手机镀膜的店子都明显感到了商机的冲击。成新华勤快、诚信,从不斤斤计较,有时付出不求回报,口碑极佳。广东药学院后勤部和食堂在经过了解、投标后,就指定他做为米面粮油的供应商。滴水成海,稳定而又强大的销售量,哪怕再薄的利润也为成新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且在中山长时间的和儿孙接触,那些血浓于水的亲情早已跨过了时间的淡漠。
如今,成新华两老在三溪市场附近的远洋城三期新买了房,小四轮也换成了新皮卡;大孙子现在华中农业大学读博士,最小的孙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学。
前几天,我在长命水市场看到他正在忙碌的身影,就笑着说:“老乡,该休息了,赚这么多钱干什么……”,他笑了一下说:“闲不住了,加之孙辈们开支大,要读书、买房、结婚等等都要用到钱。”停了一下又说:“现在他们的重点是读书,只要他们能读,随便他们读到哪里,我都会资助!”
这份底气,哪里是底气,分明就是豪情!

插图摄影作者:黄红玲

邹中海:笔名涛博哥哥,海哥,国学大师李仲卿的关门弟子。曾为中专教师,现为中山市新诗研究所研究员、湖南经济报新媒体中心釆编部主任,《三湘文学》杂志总编辑,月印无心佛教文化顾问。《校园文学》理事。有部分作品获奖和翻译成英、日、韩等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