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赏月时
文/樊扣三
我出生于一九四七年,今年已经七十四岁了,也就是在滚滚红尘中欢度了七十四个中秋节。年年过中秋,岁岁盼团圆。七十四个中秋节,印象最深的有三个。
一九五七年,我已经十岁了,中秋节晚上,月亮出来时,我父亲忙里忙外,张罗着赏月的事:一张小方桌,摆放几个山芋、玉米棒和茄子;一只粗瓷大碗里放两块自家做的黑面糖饼;香炉里点燃着几株高香......父亲双手合一,对着月亮跪拜,我们几个孩子站在一边好奇地观赏着,眼睛时不时地望着桌子上的糖饼,盼望仪式快点结束。按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只有赏月仪式结束后才能吃到一年仅能吃到一次的糖饼,大人有时还吃不到,小孩一人只能领到一块。我趁父母不注意多拿了一块粗面饼,被父亲看到后又违心地送回去,还被母亲善意地打了一巴掌,至今仍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们这些贫下中农的家庭每人能吃到一块糖做的圆饼实在是不容易的。寻常人家最多也不过用头二斤小麦面做出一小锅糖饼,其它都是粗面,如元麦(又名滚麦,颜色是紫色的)、蓬面(大麦面)窝窝头(用玉米面和豆面做的)。读书的小孩子们分到一块糖饼往往舍不得吃,第二天带到学校,乐在同学面前去摆阔呢。
说明:这里转发的是老三届樊扣三先生《中秋断想》的其中一段帖文,不仅能勾起老一代人的尘封记忆,而且对现今青年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很有教育意义。
樊扣三先生母亲陆恒兰,我母亲陆恒芳,我俩既是姨兄弟又共事近二十年。扣三兄与我一样,出身贫寒,崇拜领袖,深爱故土,同情农民,感恩生命与时代,纯系性情中人。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转发扣三兄的岁月追忆帖文,旨在忆苦思甜,尤与年轻人共勉。
转发时,只在标点和个别文字上做些改动,基本上保持了扣三兄帖文原貌。
周古昌
庚子国庆中秋双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