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易国传说,史说雄安之二
文/任敬虎

大约四五千年前,易水河流域两岸有一部落居住,称有易氏部落或有易国。有易氏部落的活动区域,在今河北易水流域。有易是商代北方一个部落,大约在今河北雄安新区。有易在《夷夏传说》中多次出现,甚至影响了夏商的进程,后来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因为雄安新区成立,历史文化对雄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把这段传说整理出来,让大家细细品味雄安的远古文化。

《史记·殷本记》记载:有娀氏之女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契。简狄后嫁给帝喾,为帝喾次妃。商人的女始祖简狄为有娀氏女,这个有娀部落就是有易。简狄的名字中“简”是其名,“狄”是其姓,而狄、易二字古代音同可以互通。

有易部落的女儿简狄的名字耐人寻味。由于狄通易,又可称简易。《周易》中贯穿有很多重要的概念和原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易”,其次就是“简”。《周易·系辞上》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系辞下》说:“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系辞上》又说:“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易简之善配至德”,德即得,易简才有德,亦即有得。“易”“简”并称,犹如乾坤并称、阴阳并称。也就是说,有易部族是由于其擅长掌握变易之术即八卦和占卜之术而得名。有易部族在文化上最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以鸟为图腾标志,一是擅长观测日月星象以定历法。由此而言,有易部族的文化应是渊源于风姓的太暤帝宓羲氏的。

下面我们要表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里面涉及到有易国君绵臣、商祖王亥、商祖上甲微,当然还有河伯,河伯就是这个部落的首领,也是一个悲情人物。

契因协助大禹治理洪水完毕,舜任命他为司徒一职,负责教育臣民,又把他封于商地,商民族从此诞生。夏少康十一年,王亥协助父亲冥治理黄河,冥在黄河身亡,王亥就继任商民族第七任首领。王亥姓子,名亥,又名振,因首尊为王,所以称王亥。他训牛造车,以物易物,肇始经商,久而久之,人们就把搞交易的人叫做商人。把交换的物品叫做商品,把商人从事的职业叫做商业。所以王亥被誉为华商始祖。王亥的祖上注重发展牧畜业,牛羊遍地都是。在夏芒三十三年迁到殷居住。夏泄十二年,为了解决牛羊过剩问题,王亥跟子恒把牛羊赶到有易国,换取东西,在有易国王亥受到了国君绵臣的厚待。亥的弟弟恒在家里听到哥哥因驯牛受到优厚的款待之事,便到有易国来投奔亥,想谋得一官半职。恒到有易国以后,见到有易国国王绵臣的妻子年轻貌美,便一心巴结,并和她有了不正当的关系。绵臣妻是个淫荡的女人,跟亥也有不正当的关系。 有一次,兄弟两人同时到绵臣妻子那里去幽会。亥留下了,恒却跑去告密,亥被有易国的武士砍死在床上,尸身分为八块:两手两臂共四块,头和身子也被劈为四块。后来民间传说:“亥有二首六身”,便是这么传开的。

浪子王恒被驱逐后,狼狈不堪地逃回到本国去,把这场变故,添油加醋地向本民族的牧民们述说了一通,当然不能说出自己的丑行。他只是说,有易王贪图他们兄弟带去的牛羊,设圈套杀死了哥哥王亥,又把他赶出来。人民听了全都愤恨有易王的狠毒霸道,认为国王被杀害真是本民族的奇耻大辱。于是立刻拥戴王恒做了新王,整军练武,准备向有易王报仇雪恨。

王恒虽然靠欺骗人民登上了王位,但总是心怀鬼胎,生怕真个杀到北方,如果有人揭穿了他先跟王后私通,又跟青年卫士合谋杀害哥哥王亥的底细,不但国王做不成,恐怕连脑袋也很难保住,要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于是他又耍了个花招儿,对人民说:一旦大动干戈,必然生灵涂炭,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和平解决。可由他先向有易去交涉,索回牛羊牧夫,如果达到目的,便可休兵罢战,否则兴师问罪不迟。人民本来不同意这种软弱的政策,无奈新王态度固执,只得勉强听从。

王恒经过一番准备,带着几个亲信和随从,以国王的身份,渡过黄河,又来到了有易国。有易王绵臣知道日益强大的殷民族不是好惹的,上次宫廷卫士杀死了王亥,又没收了他们的牛羊,终究感到自己有些理亏和胆怯。俗话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王恒做了国王后再度来到有易,必定有充分的准备,所以不敢丝毫怠慢,用比以前更隆重的礼仪接待了贵宾。当王恒开口提出牛羊时,绵臣满口答应全部归还,不少一畜一人。王恒得到了一大笔财产,骤然又阔了起来。他想:这些牛羊本来是大家的,赶回去还得还给大家, 与其在草原上当个操心费力的国王,还不如在这里做客快活自在。这儿有吃不完的美酒佳肴,看不厌的轻歌曼舞,更有那跟旧日情人重逢的快乐。跟着他来的几个亲信和随从,也都是沉迷在歌舞美女之中,愿意跟着王恒过这种奢糜的生活。这伙人乐不思归,一住就是几年,老王绵臣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再说殷族的人民见王恒日久不归,以为又出了变故,便赶紧拥戴王亥的儿子上甲微做了国王。上甲微虽然很年轻,但是英明能干,是个贤王。他见有易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夺取了牛羊和牧人,现在又将叔父扣留起来,实在太骄横霸道,决心统率大军,去和有易人决一雌雄。

上甲微带着千军万马来到黄河之滨,他知道河伯跟他父亲王亥是好朋友,就请河伯帮助他让人马渡过黄河。河伯跟北方的有易王绵臣也是好朋友,他不希望看到这两个民族发生流血冲突。可是上甲微那谦恭有礼的请求和义正严辞的申辩,也使他很难拒绝,于是他不很情愿地帮助上甲微的军队渡过了黄河。

有易王绵臣听说上甲微率领大军渡过了黄河,还以为是来接王恒归国的,并没有从军事上考虑,也未做迎敌的准备,他只是把王恒请来,希望王恒派人前去说明情况,解除误会。可是王恒自有打算,他想等上甲微占领了有易,杀死绵臣,自己不但可以做有易的王,而且王后也成了合法的夫妻,所以故意拖延时间。

上甲微的骑兵象离弦之箭,一直逼到有易的都城之下。老王绵臣对战争本来没有准备,现在敌人突然杀到国门之内,只得临时拼凑一些军卒,仓促出战。这拼凑的兵马,怎能挡得住草原上勇猛骠悍的铁骑? 不几个回合,就被杀得土崩瓦解。小小的王城被攻破了,国王绵臣也在乱军中被杀死了。

上甲微入城后,四处寻找叔父王恒的下落,最后终于在宫廷后边的一座小院中发现了王恒的尸体。见此情景,上甲微更加相信,叔父王恒也跟父亲王亥一样,是被有易王囚禁杀害的。于是他纵容军卒大肆烧杀淫掠,只杀得有易这个小国几乎断绝了人烟,尸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到处只见一些怪模怪样的野鸟,站在树梢上或荆棘丛中,望着地上的死人,张开翅膀,哑哑地叫个不停。

上甲微灭了有易之后,率领大军凯旋而归。河伯担心老友绵臣的安全,便亲自前去看看。一看,那景象真叫人伤心:都城变成了一片瓦砾,田野里长满了杂草和荆棘,国家已经名存实亡了,只有几个幸存下来的人还在废墟上挣扎着。他不忍心看到老朋友的国家从此断了烟火,便悄悄地把有易族幸存的男女老少集合起来,搬到另一个地方去居住。据说这个民族从此改称摇民,或称嬴民,人人都长着一双鸟的脚,后来成了秦国人的祖先。

殷民族自从上甲微征服有易之后,国家便一天天兴盛起来。又往下传了六代,到了成汤王,国势更加强大。成汤率领殷民族发展生产,积蓄力量,整治军备,终于一举攻灭了夏桀王,建立了殷朝(也称商朝),成汤做了殷王朝的开国之君。

撰稿人简介:
任敬虎,网名清河道主,雄安礼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历史文化学者。

主播简介:
金波,原名王金波,雄安任丘艺术联合会会长,白洋淀雄安之声朗诵艺术团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