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生活伴我行
文/我想我是海
我们曾以为女娲修补了天空,天宇便不会残缺,但骤降的暴雨却给南方带去了前所未有的伤害;我们曾以为盘古开天辟地,大地便不会动摇,但昔日频发的地震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与噩耗;我们曾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然而灾难面前,我们却是蝼蚁之于青山般的渺小。好在人类善于反省,重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开始了绿色生活。
“耳得之而为声,目与之而成色”,绿色生活,聆听世界,享受心灵之静。

我们时常聆听,譬如于大自然中寻觅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韵致,寻觅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空灵,寻觅那“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的意境。聆听轻风喁喁低语,聆听松涛娓娓吟唱,聆听蛐蛐细细鸣叫,聆听山林中鸟儿欢啼。那清脆悦耳的音符好似一颗清露滴落,使人心中流淌出一挂飞瀑流泉。可如今这些声响离我们愈来愈远。巴尔扎克曾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绿色生活,让我们找回那些悦耳大自然的声响,聆听世界,享受心灵之静。
“大都好物不坚劳,彩云易散琉璃脆”学习动物,践行文明生活方式。


学习蜂鸟的“绿色生存”。蜂鸟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鸟,它停在一朵花前,像直升机般的悬空,用长喙小心的收吹、采食花蜜,然后又了无痕迹地悄然离去。觅食活动完成,丝毫不破坏采食对象——花朵。蜂鸟以最小的自然损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堪称“绿色生存”,足以为人师表。


学习熊猫的适度消费。熊猫从不固守一地,而是边走边吃,在运动中采食,不等把一片竹林吃完就又迁徙到新的采食地。所以熊猫总有新的竹子吃。它们以实际行动教育人类:切勿“竭泽而渔”,牢记“休养生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
“鱼得水逝而想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绿色生活,心存敬畏,成就文明社会。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已如苏轼所言,于世界而言,我们是渺小的,我们应对大自然心存敬畏。它不同于原始社会时期那种无理性的敬畏,而是建立在对大自然与自我的充分了解之上,一种积极的敬畏感。它也不同于远古时期那种仅对神秘自然的狭隘敬畏,而是意味着对自然万物的尊重。既是万物,必定也包括本是自然界造物的人类本身。

倘若我们重新怀着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真正使道德成为星空感召下的自觉而非心中的教条,那么社会将会是更美好的社会,文明也将是更为友善的文明。
人性本来就如一朵两生花,渺小与伟岸同在,卑微与伟大共生。而灾难则如一面镜子,能照射人之渺小。但当我们正视渺小,反思渺小,那本身已是一种伟大的进步,人类须要绿色生活,不正是人类反思自身的最好结果吗?未来的发展路,绿色生活伴我行。


作者:李建国,网名,我想我是海。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沙河子镇小学教师。爱好文学,热爱写作。人生格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慎行其事,独善其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