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澡身浴德”:指从事道德修养,而使身心纯净清白。出处,《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吕秀彬的《浴德泉记》是继《红星阁记》后的第二篇赋文。该赋文典故俯拾即是,诗句接踵而至,对广大读者,无疑是又一次知识的饕餮盛宴。
校方主政者“双壁辉映”的建言,《礼记.儒行》的理论坐实,“桃李园中,阅秀亭畔”,圆如磐,澄如鉴的浴德泉存焉。
第3自然段为第2段,就“上善若水”谈起,引出段意。“上善若水”语出《老子.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停留在众人讨厌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清流澡身,泉水浴德”,是对“浴德泉”涵意的诠释。“莹莹乎必有灵气”的浴德泉之水,是悦性的上善之水。赋文接着以小见大扩而广之,谈“沧浪之水可濯缨”;谈“趵突漱玉,易安词成”;谈“二泉映月,阿炳曲工”;谈“山泉相染,沙水共生,诚谷石卷珠帘,敦煌生新月”。
“沧浪之水可濯缨”,语出屈原《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这句话实际上是一个规劝屈原的渔父,引用的先秦《孺子歌》的诗句。是渔父规劝屈原,不必过于愤世嫉俗,遇治则仕遇乱则隐好了。作者在这儿并无喻世之深意,只是一般引用,以示浴德泉水之清洌,悦性是完全没问题的。

“趵突漱玉,易安词成”,“趵突泉”以“三窟鼎立,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的奇观,成为济南八景之一。“漱玉”指漱玉泉。据说女词人李清照常在此洗梳打扮,故名;另一说法是取自李清照的《漱玉集》;第三种说法是从“漱石枕流”的成语转化而来。“酌水能消万斛愁”的趵突漱玉造就了中国第一女词人。
“二泉映月,阿炳曲工”,二泉即天下第二泉,在无锡。瞎子阿炳解放前常年在二泉拉二胡,感叹于坎坷的人生、悲惨的命运,写下了《二泉映月》。为此,阿炳——华彦钧,被国人熟知,二胡曲《二泉映月》也风靡全国。据说当年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此曲,跪地礼佛,惊为神曲。至此,《二泉映月》即成世界名曲,在各大音乐厅频繁亮相。
“山泉相染......生新月”:“山泉相染,沙水共生”,染者浸淫也。山和水相濡、相浸,沙和山和穆共生。“谷石卷珠帘”,语出王勃的《滕王阁序》“珠帘暮卷西山雨”。山谷中的砾石、沙粒,犹如珠帘,阻挡了南来北往的水汽,形成了敦煌雨,于是敦煌的月牙泉便名噪中外。这就是“谷石卷珠帘,敦煌生新月”的涵意。在这两组短语中,“山泉”名词,对“沙水”名词;动词“相染”,对动词“共生”;皆属工对。主谓短语“谷石卷珠帘”对主谓短语“敦煌生新月”,更属工对。

第3段敷写泉容,尽态极妍、美不胜收。“依桃李,映苍穹”“彩云为其裳,花木美其容。”因其映苍穹,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十六个字,源自曹操的《观沧海》。曹操说日升月降,银河星灿,皆出自大海,觉得“幸甚至哉”,方“歌以咏志”,畅抒情怀的。在这儿,作者是“大材小用”了,只为表明浴德泉虽小,也能容辉煌天象。此乃泉的自荐“身价”。在“伟楼股肱于侧,潋滟相接;秀亭相偎于前,檐楹照水”的两句中,“伟楼”对“秀亭”,名对名;“股肱于侧”对“相偎于前”,“于”介词,“在”的意思,谓宾词组对谓宾词组;且“股肱”,大腿和胳膊的意思。肱:gōng: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股肱就有相依相靠的意思。所以“股肱于侧”和“相偎于前”字面意思是相同的,属工对。且“侧”为去声,“前”为平声,仄对平,韵律工对。“潋滟相接”和“檐楹照水”词性不对,但意境相类。“潋滟”一词出身宋.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的意思;“檐楹”一词,出自宋.刘攽(bān)《雨后池上》诗:“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意思是:池水如明镜,照出屋角之檐楹。作家活用为“檐楹照水”,更形象生动。“潋滟相接”和“檐楹照水”,词性不对,但就意境,属工对。

第4段的段意是:黄昏日中,学子游目骋怀。“青青子衿”语出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意思是“穿青色衣领衣服的学子,你们令我朝思暮想。”其实这两句诗是曹操照搬自先秦佚名的《子衿》。“衿”即“襟”。全诗分三段。第1段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人称代词“你”。衿即襟,衣服的前胸。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宁”nìng:岂,难道。嗣,sì音:保持音信。该诗写女子的相思萦怀之情。但作家文中的“青青子衿”绝无此意,只是代指学子。“近水凝眸,赏鱼翔浅底”;“临风吟哦,听满园滴翠”。“近水”动宾词组对“临风”动宾词组,词性相对,属工对;“凝眸”动词,对“吟哦”动词,工对;“赏鱼翔浅底”,对“听满园滴翠”,动词“赏”对动词“听”,主谓词组“鱼翔浅底”对主谓词组“满园滴翠”,属工对。“凭阑骋怀,念天地悠悠”对“掬泉酣饮,品人事沉沉”。该两句的起句,用了一个典故,“天地悠悠”。见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天地无穷,便凄然留泪。文中的意思是凭阑远眺,开襟放怀,就会想到天高地广,人事悠远。对句则是作家自拟的。“天地”对“人事”意对;“悠悠”对“沉沉”,工对。
最后两自然段为第5段。段意为,追怀敦善书院,感慨浴德塑魂。
这篇赋文和《红星阁记》一样,“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异音相从,同声相应,此乃作家“环情草调,宛转相腾”之功。刘熙载曰“斯于千态万状,层见迭出者,吐无不畅,畅无或竭。”这就是“赋者,贵能分理赋物,敷衍无方”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