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个人希望有多少财富,回答当然是多多益善。但对于沉迷于精神世界的哲学家来说就不一定了,比如斯宾诺莎。
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1632年11月24日—1677年2月21日),犹太人,他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是近代欧洲哲学理性主义奠基人。
作为一个犹太人,斯宾诺莎怀疑《圣经》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神化身,不承认神是自然的创造主。这就与犹太教义相悖了。在犹太人看来,《圣经》是他们“带在身边的祖国”,不容许怀疑和批判。因此,1756年7月27日,犹太教会以背叛教义的罪名开除斯宾诺莎的教籍。那年他24岁。
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的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力,斯宾诺莎不乏狂热的追随者,富商西蒙·德·弗里斯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支持斯宾诺莎的研究,西蒙·德·弗里斯请求馈赠他一千元(荷兰盾),斯宾诺莎谢绝了。
后来,弗里斯又在遗嘱中提出将他的全部财产遗赠给斯宾诺莎。斯宾诺莎却说服弗里斯把遗产遗赠给他弟弟。
但弗里斯执念不移。他去世后,人们发现其遗嘱中有一条:从他产业收入中每年拿出100元(荷兰盾)作为年金送给斯宾诺莎。
但斯宾诺莎只答应接受150元(荷兰盾)。
虽然教会不容斯宾诺莎,但当时的荷兰政府是宽容的。尽管斯宾诺莎沉迷于哲学遐思而不产生GDP,但荷兰首席执行官詹·德·威特还是每年拨给他50元(荷兰盾)政府年金,资助他的研究。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表示,愿意送斯宾诺莎一笔丰厚的年金,不过有个条件:在他的下一部著作上标明题赠给这位国王。斯宾诺莎拒绝了。
是斯宾诺莎生活富裕不需要钱吗?不是。24岁的斯宾诺莎被开除教籍,并被驱逐出境。他离开犹太教区,隐居于海牙,为了生计,他靠磨镜片赚点小钱。在极为窘迫的境况中,斯宾诺莎思考着哲学问题。当时人们认识不到粉尘的危害,没有防护措施,斯宾诺莎因此得了严重的肺结核,在当时这就相当于癌症,因此他只活了45岁。
斯宾诺莎短暂的生命,给人类留下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的思想对十八世纪法国唯物论者和德国的启蒙运动有着颇大的影响,是启蒙运动理论的奠基人。同时,他促使了唯心到唯物、宗教到科学的自然派过渡。
他说:“人获得的知识越多,就越能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力量与自然的秩序,就越能更好地运用自身的力量并为自己立下规则。人越理解自然的秩序,就越能轻松地使自己从毫无用处的俗念中解脱出来。”这就是说,人们拥有知识才能拥有力量和自由,人永恒的幸福就是不断地追求和掌握知识。
他说:“大自然只需很少就能满足,我也如此。”
黑格尔说:“要成为一个哲学家,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