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扶贫队员的手记(组诗)
季 风
打石山上的梨园

自从村第一书记何强栽上第一棵梨树之后
二月,打石山就开始飘雪
先是一朵,慢慢地变成两朵、四朵
然后是十六朵、二百五十六朵……
雪花呈几何式裂变,打石山的身体由硬变软
由青变白。打石山头顶每多一层白
梨树,就会向上挺一下腰
村民的目光,就会多一尾幸福的鱼
在石头上种雪,无疑是世上最笨拙的雕刻手法
放炮开墒,引水向山
用一块滚动的石头,撬动另一块安静的石头
将一条向下的河流扭转回头
这一场景,很难用哪些词语来精准叙述
何强说,梨树,是咱季庵村的小康树
梨园的雪种下越多,白银就堆积得越厚
在开发打石山梨园脱贫攻坚项目过程中
我只栽下了两棵梨树
一棵种在了山上,它让我嗅出了植物真实的味道
一棵种进了我的身体
我时常学着父亲的模样,光着膀子,用浑身冒出的热气
努力蒸发掉人间的贫穷和忧伤
(原载2020年9月号下半月刊《诗刊》)
去季庵村调研时遇突发事件
春天的一个下午,我们去季庵村调研贫困户
调研的路上我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
路两边的椿树撑开一树名词,还有形容词
替村民列队将我们夹道迎送
在贫困户老李家院门外,我喊了声“老李——”
院门便张开门缝把我的喊声传递进院内
院子应了一声,敞开喉咙
又把我的喊声传递给堂屋,堂屋跺了跺脚
又把喊声传递给老屋主人
可是,我的喊声最后却被一个巨大的空,弹了回来
在我神经的树枝上停留片刻沉寂的慌乱
破门而入。老李好似一根没筋没骨的句子
软软地斜挂在床头,嘴角仿佛要倒出人间所有的苦痛
“120”比闪电及时,救治了一位留守老人的脑梗
我们在春天的一个不经意造访,却将一条看不见的命捞上了岸
在乡下,留守老人的时光经常出现打滑
贫困和病一不小心就会演变成不可逆转的事件
这些在雨后乡间小路上行走的独轮木板车
有些慌张也有些迟疑。他们摇晃的晚年
需要一双粗枝大叶般的手把持,才能将他们扶直站稳
静夜思
十一月二日,在季庵村调研,从村里到村外
从屋内到田头,再从山下到山上
与断筋的水渠纠缠,和沉默的石头交谈
落叶的叹息声,进一步加深了
暮秋的颜色
夜晚回来,我掏出建档立卡结对扶贫户表格一读再读——
村别:季庵村
户主:冯二强
建档卡号:季庵第107—60号
建档立卡人口:4
致贫原因:缺劳力和技术
脱贫年度:2019年底前
土地确权亩数:9.70
工资性收入:无
二三产收入:无
养殖业收入:无
一个个“无”字,在向夜空吐着一串串鱼泡泡
只有一张纸的表格在我的手里摩挲着
就这样被我一直搓洗到三更
仿佛想要搓开季庵村的夜色
仿佛想让它说出体内的瓜果、蔬菜和粮食
以及,我们想要的幸福
老冯家脱贫了
十二月,季庵村的老冯家光荣脱贫了
老冯说这话时,像身上脱下一层穿了多年的寒衣
一家五口,老伴瘫痪卧床
游手好闲的儿子把家赌成了一个果壳
儿媳像一只飞来又飞走的燕子了无踪影
老冯成了在村小读一年级孙子的唯一扶手
站在风中,老冯扶住了锄
却扶不稳自己的身体。他的身体似一架
四处漏气的风箱,到处都在喘着粗气
老冯说,这要感谢市扶贫队员的到来
他们把一份份初心,填满了一张张
扶贫对象信息采集表,又把一张张表格
织成网,去打捞疾病和贫穷
他们用脚书写山路,用一粒粒汗珠的数字
计算着脱贫的加减乘除,破解着
小康生活的密码
三年了,扶贫队长的心里总装着一座大山
面对老冯苦瓜似的脸,面对贫困这个庞然大物
他掏啊掏,他想掏出核桃、板栗、苹果和山药
他想掏出一口井,掏出井里那一轮月亮
他想掏出一颗透亮的心
最后,他终于掏出了黎明
季庵村的老冯家脱贫了。老冯突然感到
他油腻的晚年,好似一颗埋在地里已久的老蒜头
突然间冒出一截绿意,一下子青葱了岁月
说好的
说好的,栽下三月这片果树就走的
我却待到了六月
其实,我在这里什么也没干
只是每天去看看
后山苹果树花有没有开
说好的,要去秋天的养殖场一起网鱼的
我只待到了六月
期间,我常常一个人去河边坐坐
我只是想看看
春天撒下去的鱼苗长成啥样了
说好的,吃饭时各吃各的
结果,我们的屁股还是坐到了一条凳子上
你用腿碰我一下,我用肘蹭你一下
两只酒杯互掐起来
谁也不让谁了
说好的,离开时不许流泪的
可是,我们还是靠近了,还是拥抱了一下
拥抱后,眼眶就管不住那条小河了
以前我没有这样抱过谁
这一抱,我好像抱紧了什么
说好的,回到城里就给你们写信的
我趴在办公室一大摊阳光里写了很久很久
像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那样艰难地写啊写
冬天已经过去,整个春天都到来了
这封信仍没有写完

(以上原载2020年9月号《草堂》)

作者简介:季风,原名马继峰,现居江苏淮安。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兼职教授。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诗刊》《十月》《青年文学》《星星》《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绿风》等,出版诗集《老乡》《一个人和他的村庄》等。曾获首届闻捷诗歌奖、第二届诗经奖“十佳作品”奖、《现代青年》2019年度“十佳诗人、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诗人”等。
于建宏(剑鸿),江苏省小学十大书香人物,江苏省诗教先进个人,盐城市全民阅读优秀志愿者,滨海县阅读公益推广大使,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滨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滨海县诗词协会理事,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兼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国诗人》《扬子晚报》《山东诗歌》《北极光》等报刊发表诗歌,诗作入选《2016江苏新诗年选》《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7》《2018中国微信诗歌年鉴》《<东部文学>2019年作品精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大赛作品精选》等多部诗集,曾获“中国太湖风”优秀诗歌奖、江苏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诗歌大赛铜奖、滨海政府文艺奖等。诗观:用诗歌记录生活,用诗歌映照内心。不做无病呻吟,也不故弄玄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