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琐记
——致王岭小学的同学们
文/水土
月初回家乡办事,与高中同桌凤姐相聚,聊起了一些人与事,凤姐提到,同班同学宏兄现在回家乡在从事特种养殖,事业有成之际,特别想与老同学们一起聚聚会,叙叙旧。因为我大学所学专业正好是与养殖有关,当即产生勃勃兴致,想马上开车随凤姐去乡下宏兄的养殖场看看。可经联系,宏兄正场里场外忙得不可开交,实在无暇接待访客,电话两头,只留遗憾的同窗。但勾起来的历历往事,还是不由自主地浮现眼前。
宏兄不仅与我高中同班,而且我们小学和初中也是同班同学。记得还在王岭小学时,宏兄就以打艺闻名(打艺是我们乡下对传统武术的称呼),一套二起(学名二路长拳)打得风生水起,出神入化,常让我们这些外行看得眼花缭乱、瞠目结舌。据说村里好多比他个子高体格壮的小伙子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无人敢欺负他。我那时个子最小,和他在一起就有种安全感。加上我们都酷爱数学,经常在一起做题做到如醉如痴,所以两人的关系一向比较亲密。后来高中毕业后各奔东西,慢慢失去联系,只是从同学口中听到一些关于他境况的零星消息,知道他去深圳闯过世界创过业,没想到这次又没见上面,只能期待下回机遇了。
说起王岭小学的同学,与我关系最好的当然数时中了。因为我们江台大队没高小,学生升到五年级就必须跑到王岭小学去上学。而坚持到最后上完初中的,仅有我们哥俩。
时中人极聪明,长得又高又帅,且天生一幅好嗓子,颇多艺术细胞。在我印象里,当时流行的歌曲他拿过来就能唱,演奏口琴胡琴笛子箫等乐器,对他来说都是小儿科。特别让我惊奇的,是他自己居然制作成功过一台扬琴,其敲打出来的悠扬旋律,仿佛今天还在我耳边回响。对他的多才多艺,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我回村任团支部书记时,他成了大队宣传队的编导主演,也可算是音乐总监。可惜的是当年还没有《星光大道》这类的选秀节目,不然,中国的娱乐榜上肯定会增加一颗璀璨的明星。
兵哥是我初中时期另一个好朋友。听说他很小时随母改嫁去了外地,长大后才被生父又接回王岭。因他父辈兄弟两家只有这个男丁,所以极为宠爱。当时农村物质极缺乏,但兵哥的生活条件却相对比较优越,很多同龄人没有的东西他都拥有。由于他学习成绩不是太好,许多同学有点歧视他,有的甚至当面骂他是二师兄脑子(这当然是现在比较文雅的称呼了)。我因为和他是一帮一学习队友,就转个弯叫他"天篷元帅"。没想到兵哥查过书后,反而对我说八戒的能耐很大,他非常喜欢"天篷元帅"这外号。平时他还送过我圆珠笔芯、练习本之类的小礼物。连他最心爱的神话故事书,也借给我看过两星期。
王岭小学同学中,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胡氏二杰。坤兄年长我几岁,显得比我们成熟得多,属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物。他们家族的人智商高是出了名的。恢复高考之后,坤兄的亲友中有考上清华的,也有考上北大的。至于武大、北邮之类的重点大学,更是不在话下。坤哥的体育天赋更是突出,作为体育委员,乒乓球总在学校前三名之列,篮球排球更是绝对主力。胡氏湘兄则是一个学习型人才,上课时认真听讲,下课后醉心解题,数学考试名次始终在全校冠亚军之间变化,是我高中时代的理科成绩劲敌。七七年,胡氏二杰成为大学恢复招生后被录取的首批幸运儿。
初中按理应该是少男少女互生情愫的美好时光,但可能那时我年龄太小,情窦未开,对同班女同学的记忆竟接近空白,只对两位女同学还有一些印象。一位是宝香姐,她与其龙凤胎胞兄早香都与我是同班。脾气极温和,学习也极刻苦。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她在一篇作文里很适宜地引用了五段毛主席语录,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进行了推荐,让我深深钦佩。另外一位是金月,她与我年龄接近,长得也非常漂亮,能歌善舞,是班上的文娱骨干。每次学校搞活动,她都是男同学注目的焦点。
王岭小学(含附设初中班)是我青少年时期的心灵圣地。在那里有教广博知识的可敬老师,有给我无尽欢乐的亲爱同学。如果没有王岭小学打下的良好基础,我不可能有机会完成高中学业,也不可能有后来参与高考改变命运的机遇。我一辈子也感恩王岭小学带给我的一切,也非常怀念那些曾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离开母校已过去近五十年,重返校舍再睹故园的情结挥之不去。随着年龄增长,梦里还常常出现与小学同窗一起欢聚旧址的场景,可能也只是潜意识里的一种奢望罢!

【作家简介】水土,实名江社平,男。网名水土、楚鄂郎、乡土情怀、钓鱼老猫、弄墨斋主等。毕业于华中农大兽医专业。北京某出版社编审。曾任编辑部主任(分社社长)、总编室主任、综合办主任等职。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时间爱好诗文。部分作品散见于网刊及出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