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照片勾起我的追忆
一一想起和父母的那些曰子
文/李东升 主播/燕姐
(接上篇)
(三)
父亲对子女很是苛刻,我们工作后往家寄钱,少一分也不行。但他帮助別人从不含糊。他的善举,胡同老少爷们都受益过的。我们家是在做墨水公司发财的,不过是不大不小的业主,父亲毕业天津一所工业学校,学的是化学专业。生产的"良友"牌墨水,六十岁以上的济南人,上学大都用过。用过的济南人都说:"良友"出的蓝墨水,鲜亮,打开盖用,永不变色,红墨水,不起化学反应。有的厂家出的红篮墨水,見空气,起化学反应,变成白水色,不能用。故而父亲生产的"良友"墨水热销泉城。成了全家混饭吃的营生,及养活一家老小的生计。父亲用他的专业知识,施展才华,养活家中十几号人,上至爷爷奶奶,下至几个姑姑,叔叔,还有五个孩子过日子,有时还要接济街坊邻居的穷人,可想而知,父亲肩上的担子有多艰难。但是,从来没听他叹息过生活的艰难,每天还乐呵呵的……
听姐姐说,那时做坊忙时,娘要给五、六个工人做饭。除外,冬天,煮一大锅热水,兑些凉水,一块和工人刷收回的墨水瓶子,手都冻裂过,娘是受苦了。
再就是家里养着一只大公鸡,一只老母鸡,一条小黄狗。公鸡在瓶子堆上,小黄狗,爬在大门口,生人一般不敢进家,一进家门,公鸡在高处,小黄狗在下边,一起进攻扑咬,只咬的生人,抱头竄窜!
老母鸡更可爱,它没窝,一咯答,就是要下蛋了,然后,把它扣在水桶下面,一会功夫,就下个蛋出來,每天都要下两个鸡蛋的。仨小动物克进职手,勤奋,忠诚的很呐!
娘也对它们也特别关照……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有时,娘还要受婆婆的气,记得有一次娘做好饭菜给公公、婆婆親自送去,奶奶嫌做的不好吃,碟子,碗筷,连饭菜一齐从屋里扔出来。娘含着泪,收拾好扔出来的东西,重新做好饭送去。娘的身体逐渐出現毛病,与她平时操劳过度,气郁不畅,都有关糸。
娘也有自豪高兴的时候,那是有一年夏天,雨后,多年不出门的娘,让父亲带着一家人去"大观园"照全家福,娘看着孩高兴的样子,给姐姐说:"今天是我最幸福的日子!"
这之后,娘便一病不起,日渐消瘦,精神也出現问题了……
家境好时,娘经常拿些衣物,吃的东西,分给"里分"里的穷人。
接济的有两家我得比较清楚。一家我管叫“四嫂子”,一家叫"六嫂子"的,她们二人是同胞姐妹。“四嫂子"的男人打"洋铁壶”,"六嫂子”的男人在铁路大厂"扛大个"装车皮。两家都拉扯着好几个孩子,真是穷的吃了上顿沒下顿。有一次“六嫂子”的男人"扛大个”努的吐了血,卧床不起多日,锅也揭不开了,姐妹俩哭泣着到我家求救。一进门"卟嗵"就给我父亲跪下,父亲忙扶起二人,问了情况后,吩咐母亲拿钱,並说:"你姐俩別着急,先瞧病,吃饭!日后,你姐妹俩可给我们家孩子纳鞋底,做鞋,给工人洗洗浆浆,挣点家里糊口的钱。"
过了多少年后,“四嫂子"的大姑娘进了曲艺团,我也成了文工团演员,有一次省里搞会演,我们俩惊喜的見了面,她满面泪水的拉着我手叫着我的小名说:"那年月俺和老姨俩家活下來,全靠你爸爸呀!娘临闭眼前还嘱咐,打听打听你们家到底搬到啥地方去了,还要给你们家做鞋哪。
有些事,神奇的无法解釋,“文革”后期,我调到泰安市里一家京剧团干编剧。有次回济南看父亲,他对我说,这家京剧团里有两个演员,咱曾经资助过他们。解放前他们在《共和厅》,《大众剧场》跑龙套,偶而串个角,时不常沒饭吃,三天两头來借钱,到底欠俺家多少钱,也不得而知了……父亲叮咛着说:"听说他(她)们都是角啦,要面子,见到这两人千万別提这些事,都过去多少年啦!"
我一直遵循父亲的意愿,在剧团工作好几年,见到父亲帮助过的这两演员,从未提及此事,他们也不知道我是谁的儿子……現在俩个老艺人已过世,如果他们知道我是谁的儿子的话,我想一定会托梦给我表示感激之情的。
(要知后事、且看下文!)

【作者简介】李东升,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导演专业。原泰安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国家一级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从艺五十年。五十年里,创作的戏剧小品《主要任务》,曾获得中国首界戏剧小品电視大奖赛二等奖(与倪萍合作),轰动当时整个社会,“人民日报”,“光明曰报”,都曾有撰文评论。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天上的伙伴》,获全国电影文学剧本“夏衍”奖,是山东第一次拿到此奖。
执导的电視剧《金兰》曾获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同时获电視剧,“飞天”二等奖。执导的《泰山挑夫》,《保一方平安的人们》,儿童电视剧《春眸》等多部电视剧获山东省大奖。並执导大型电视个人综艺晚会《携手跨越明天》,获全国电视综艺晚会“星光”二等奖。
还有《三山五岳贺新春》,《黄河,泰山》等几十台电视综艺晚会获央視,及山东省大奖……
创作的歌词,几百首,不少巳被省,及央視晚会,电视剧主题歌采用……
对书画酷爰,每日勤奋练习,追求个人风格,和对丹青独自的美学追求……

【主播】燕姐,本名,刘燕,2019年荣登全国红色文化艺术百强诵读名人榜榜首。用声音点亮阅读,用声音温润文字,喜欢一个人畅游在有声世界里,用心诵读;还喜欢一个人拿着相机游走在大自然的童话里拍些小景和花花草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