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三十一期

9月19日,广东珠西诗群与方圆地产粤西区域新会分公司联合策划并主办了“2020年金秋新会‘云山诗意’诗歌盛会”。此活动成功举办,吸引了许多媒体的目光,相关报道被人民日报海外网、中央台央广网、广东作家网、中诗网等20多家媒体官网登载或转载。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诗评家、诗人何光顺在他主持的云山风鸣公众平台转载此活动报道时认为:“这场活动的用意在于文学要进入我们的生活基础之中,让我们的安居有诗意,这也表明了文学跨界进入更广阔领域所结下的美好缘份。文学不能封闭于只求辞藻的唯美疆域,而要进入我数年前在学界提出而今又得到诗歌和散文界关注的文学缘域之中。文学是文学而又非文学,这就是文学的奥秘。组织这次活动的珠西诗群主要发起者野松、李月边等诗人们,一定是洞悉了这样一个文学真谛,故而集结了这样的一次美好的文学因缘,从上次诗歌活动的看荷花,到这次诗歌活动的看我们安居之家,这无疑就从文学的语词之花进入了文学的筑居之地基。这也让我钦佩珠西诗群的格局和眼光,这样一个地方诗群,有胆识有能力和广东各诗群互动,没有局限和锁闭于部分地方诗群画地为牢的狭隘之中,这也必将开启珠西诗群的新气象。”
此次活动是如此的圆满,其效果甚至超出了预期。在此,对“云山诗意”诗歌朗诵晚会的作品进行展示,期望诗歌的光和热能够温暖、感动更多心灵。
(李月边)


NO·01
一场永不停止的大合唱
作者/郭锦生 朗诵/廖欣
郭锦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南方诗歌文化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副秘书长,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执行秘书长。曾获“全国优秀青年文艺工作者”、清风笺文学网“十大才子”。出版诗集《梦蝶》《两个番薯和焕珍》《郭锦生微诗选》,地方志《榄核风物》,主编《岭南诗意——走近广东诗人》。诗歌《两个番薯和焕珍》被评为“中国好诗”。
NO·02
相聚云山诗意·月岛
王晓波,中山市诗歌学会主席,中山市文联主席团成员,《香山诗刊》主编。著有《骑着月亮飞行》《雨殇》《银色的月光下》《生命·情感》等诗集;曾获人民日报作品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中山市优秀精神文明产品奖等奖项;有作品载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青年文摘》《诗选刊》等刊物。
NO·03
云山诗意
刘合军,诗坛周刊社长兼总编,中国大湾区诗汇副主席,大湾文学副社长兼主编,著《刘合军汉英诗集》等六部,主编诗集《诗坛-2018》《诗坛-2019》部分作品发表在国内外报刊杂志与网络文学平台。
NO·04
居在云山,诗意永恒
邓红琼,女,笔名文心若水,文心。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渡》杂志社长兼主编,香港《流派》诗刊栏目主编,《大湾》文学期刊副主编,《中华网络诗刊》主编,珠海市金湾诗书画院主编,诗人百科网编审,担任各类诗歌大赛评委。获2019年首届“中国诗影响”全国诗歌大赛铜奖,第六届中国诗歌春晚2019年度全国“十佳新锐诗人”等奖项。

NO·05
站在王桐故居前
张况,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佛山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诗集多部。
NO·06
云山随想
何光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州青年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从事中西哲学比较、魏晋玄言诗学、文艺美学、当代诗歌批评等领域研究近20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广州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4项。出版、主编学术专著多部。
NO·07
香炉湾絮语·果实
钟建平,笔名:凡夫、小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大湾区诗汇主席,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珠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珠海市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珠海市散文诗学会会长。《珠海文学》《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中国大湾区诗汇年选》主编。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已出版个人作品集12部,作品多次获奖并被收入国内外数十种选本。
NO·08
论逃避的艺术
梁子,原名梁文生,法学博士后,大学教师,著有《政治、司法与个人命运:对一起命案的深描》《传统的底色:地方文化与社会变迁》等著作)。

NO·09
从云山诗意出发
作者/刘付云 朗诵/廖欣
亲爱的,我们一起牵手出发
不带走故乡的一片稻花
不带走亲人的思念
只带上对故乡的牵挂
带上亲人的祝福
走向异乡辽阔的大地
亲爱的,我们一起去撑开幸福的雨伞
纵使前方险象环生
纵使流言蜚语如雨打来
纵使他乡生活布满阴云
亲爱的,我们都激昂唱起
每天都是一朵芬芳的玫瑰花
亲爱的,我们一起踏上春天的征途
今晚所有的星星和月亮
都是我们走在路上的亲密朋友
所有擦肩而过的陌生人
及每一个乞丐
我们都投以热情的微笑
亲爱的,我们一起去寻找生活的阳光
穿过每一座沿海城市
穿过滚滚长江
穿过内陆城乡
穿过滔滔黄河
一路向北,向北……
亲爱的,我们一起扇动梦想的翅膀
把所有的热情捎上
把所有的怨气都擦掉
把内心的理想点亮
把爱情之火延伸到更远的地方
啊远方,召唤着一路向北的我们
亲爱的,我们一起努力滑出贫穷的日子
任何挤压着我们的暗影
任何岖崎或石块耸尖的道路
任何一丝的寒流或狂风暴雨
都将在我们唱响舞动的歌声中
一一排除掉
作者简介:
刘付云,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世界华人联合总会外联部副部长,香港华仁商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执行副秘书长,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理事兼宣传推广部部长,广州中华诗书画研究会(市文联)副会长,广东省企业管理硏究院硏究员兼顾问。
NO·10
心醉月明
王海军,《佛山文艺》主编。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品酒师,南国酒文化研究院创始院长。

NO·11
在云间
梁永利,湛江作家协会副主席,《湛江文学》杂志社主编,岭南师范学院南方诗歌中心特约研究员,在《诗刊》《星星》《绿风》《诗选刊》《诗歌月刊》《扬子江》《诗潮》《诗林》《作品》等报刊发表过作品,荣获2017~2018《中国诗人》微刊年度诗人奖、第八届全国扎龙诗会一等奖、首届吴伯萧散文奖等,出席“第二届茅台酱香杯《星星》诗刊散文诗人"采风活动,出版诗集5部。
NO·12
云山诗意
施维,女,字冰之,笔名獒妈,待渡亭诗社社员,浮诗绘朗诵团成员,中国大湾区诗汇副主席兼秘书长。出版诗集、绘画作品集多部。

NO·13
云山诗意
朱池德,笔名海洋、泊士等,广东省作协会员,广东珠西诗群召集人及重要成员,出版诗集《鲜血素养的爱情》等多部。
NO·14
新会云山诗意
野松,本名杨志明,系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珠西诗群召集人。有大量诗歌作品与评论文章发表于海内外各种刊物、报纸和选本,曾出版诗集《爱的弦音》《歌唱和自白》《大地行吟》《裸袒的灵魂》和诗歌评论集《神州诗意的灯辉》。

NO·15
窗外风雨大作(组诗)
王瑛,女,文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叙事学学会理事,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叙事学和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多项,在《中国比较文学》《外国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多篇论文被A&HCI、《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以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等选刊收录转载。出版专著《叙事学本土化研究》(2020)《叙事的秘境与诗意》(2018)、诗集《昨夜,誓言一样的青铜器》(2016),主编诗集《春风破:岭南十女诗人诗选》(2018)。
NO·16
佛手瓜
谭畅,女,原名谭昶,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市女作家协会副会长,花神诗歌节总召集人,代表作《大女人》组诗,提出“柔软出诗人”。

NO·17
而生命,它美妙的丰盈
郑小琼,《作品》杂志社副社长,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独立》《活塞》等。有作品译成德、英、法、日、韩、俄、西班牙、土耳其、越南、印尼、尼泊尔等语种在国外出版。出版中文诗集《女工记》《玫瑰庄园》《黄麻岭》《郑小琼诗选》《纯种植物》《人行天桥》等,法文诗集《产品叙事》、英文诗集《穿越星宿的针孔》、越南语诗集《女工记》、印尼语诗集《女工记》等。作品获得多种文学奖励,曾参加柏林诗歌节、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土耳其亚洲诗歌节、不莱梅诗歌节、法国“诗人之春”、新加坡国际移民艺术节等国际诗歌节,其诗歌多次被国外艺朮家谱成不同形式的音乐、戏剧在美国、德国等国家上演。
NO·18
小秋天
张德明,诗歌评论家,文学博士,岭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评审专家,中国作协会员,已出版学术著作六部、诗集一部。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诗作见于《诗刊》《星星》等国内文学期刊。获广东省青年文学评论奖、2013年度“诗探索奖”理论奖、《星星》诗刊2014年度批评家奖等众多奖项。

NO·19
顶礼,博格达(节选第一节)
出于对地理的热衷,我对尘世之上的雪峰有一种特殊的景仰。我想,纯粹的高度也是值得赞赏的。每一米圣洁离世的标高,都是对造物的补充与提醒。——题记 作者简介:
徐敬亚,海南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崛起的诗群》《圭臬之死》《隐匿者之光》《重新做一个批评家》及散文集《不原谅历史》等多部。1986年发起并主持两报现代诗群体大展。2004年起至今,在《特区文学》主持“读诗”栏目。2006年发起并主持海南大学“诗歌月读”活动。2010提议并参与创办了中国诗歌流派网。2006年11月在黄山第三代诗歌纪念会上获“终身成就奖”。
NO·20
我在一颗石榴里看见了我的祖国
作者简介:
杨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原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杂志社社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意写作中心主任、云山讲座教授,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作家,编审,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民间写作"代表性诗人之一。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世界文学》《上海文学》《花城》《当代》《大家》《青年文学》《天涯》《作家》《山花》等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诗歌、评论、散文及小说作品,还在《他们》《非非》《一行》等民刊以及海外报刊和网络发表作品,并出版多部诗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