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捡剥板栗随想
随笔作者/向远茂/摄影图片/自拍
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我回到了故乡,在一个秋风细雨的早晨,我与邻友上到村庄背后的那片板栗树下捡板栗。
我们来到那约有六七米高的板栗树下,只能是望而兴叹,栗树旁边放有一根二三米长的竹竿,是用来打板栗的。也许你知道,打板栗是需要上树的,但板栗树枝没有绵韧性非常生脆,很容易折断,人爬到树梢上脚踩枝桠,手挥竹竿用力抽打板栗球,板栗球或是炸口的板栗子纷纷落进草丛。虽说心中喜悦,但却与险同行,当你站在栗树上迎看秋日的朝阳挥动着竹竿,有如登上云天,让你心旷神怡,忘情地在栗树枝头爬来攀去,欣喜之间不小心折断枝桠掉下树来,那是非常危险的。且不说树下有刀砍留下的尖锐竹签、小柴桩,还有那横七竖八的烂石头,如跌在那些个物体上面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就是从六七米的树梢上掉到平地,不说受伤或危及生命,就算是掉到松土上那也是够受的了。还有那满身带着锐刺的板栗球落在头上、手脚或身体上那也会很疼痛,而且那栗刺也不是那么容易取出来的。要用缝衣的钢针挑破皮肉,同时还要眼睛好才能看的清楚栗刺,那栗刺像皮肤的颜色很难辨认,而且还很细硬。故而“挑刺”者需要心细、眼亮、精准;被“挑刺”的人,则需要配合、忍痛、坚持;这两者之间需要真诚、勇敢、定力,才能达到挑刺去痛的目的。
我们两人既没有上树,也没有执杆打栗,就在树下的坡土、平地或草丛中寻找一些被秋风摇落的板栗球或板栗子。捡得油光发亮的板栗子那自然是欢天喜地,于是便乐此不疲地“翻草”寻栗;如捡得板栗球那就作难了,虽不是“火中取栗”但却是“刺中取物”也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那板栗球满身是刺让人胆虚,如不小心栗刺扎进手指肉中那是很疼痛的,还找不到扎在皮肉里的刺,靠手摸索着才能感觉到疼痛的部位,让人很难受也很不自在,真是芒刺在手,不能自己;不挑吧疼痛,挑吧又难找栗刺的位子,甚至要挑烂一块皮肉才能将栗刺取出。我的手指现在还有一枚小刺在里面,身体里总是偶疼偶痛,心中不爽。有道是“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句话的本意是指消灭敌人的战略术语;也用于解决事情的主要方面;然我却是引用于解决自己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对策;这样看来“伤其一指”都身感疼痛,体觉不适,更何况“断其一指”的滋味了;那不仅需要精神、智慧、忍耐,而且更是需要果敢。

我们两个“变修”的人,是否忘掉了曾经的一切艰难与困苦,在不知不觉的人生和岁月中缺少了应有的“磨炼”蜕变得如此“斯文”。我们从清晨到中午走完了一大片栗山,只捡得三四斤板栗子,便羞愧地回到家中。我的亲人们打趣道:“还行的,也捡得那么几斤,已经很不错了!”这是赞许还是耻笑?我们两个人笑而不答,只是满嘴的哈哈。我们去山上捡板栗子要的不是结果,而是需要一个寻找的过程,因为这过程带来的是一种对平常生活与平凡人生的感悟。
次日,我离开家乡,打道回府。亲人打发我几斤板栗子,让我带去远方,不是因为板栗的香甜,而是告诫我这个远行者不要忘了爹娘、亲人,更不要忘记乡亲与邻友。
回到我远方的家,伤风忧思微恙,剥栗让我感叹。下老决心用一个下午剥完了六斤板栗,站得我腰酸背痛,手指发抖,肌肉拉伤。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做这么一件小事都很是艰难,何况做大事就更不用多谈。求真需要韧性、静心、忍耐、思考;务实力戒虚荣、志满、浮躁、偷懒;前者心有所悟所得,受益此生;后者反则心有所乱所失,终老遗憾。
如此看来,做一件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同样,爱一个人很容易,难的是一生只爱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