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代乡村趣事
(之十五)
前面就说过某乡政府食堂的厨师有点脾气,食堂承包后他的脾气更是“肥”了许多。有时副职带着一干人去村里开展工作错过了饭点,叫他加个餐比登天还难,理由也貌似冠冕堂皇,厨师也是人,也需要休息。可以说除了一把手,有时二把手支使他就有点勉强。最可气的是有时他还振振有词,二十多个副乡级,我怎么伺候过来呢!有本事你们也弄个一把手当当,我保证将你们伺候得妥妥帖帖的!真是噎死人不带偿命的,一把手是随便就能当上的吗?反映到一把手那里,一把手总是说,我一定批评他,话又说回来,他一个伙夫,何必跟他较真呢?有次上级来了人,饭间一把手点了琉璃丸子这道菜。琉璃丸子是我们鲁西这一带的招牌菜,这道菜很是考验厨师的功力。先是得用鸡蛋清和面,将面丸子在油锅里炸至半熟,捞出来的丸子要柔软且带气泡,中间还都得是空心的,对着太阳照要透光才算合格;特别是熬糖,欠一点火丸子就生,过一点火丸子就有点糊味,高手总是在恰到好处的那一瞬间下丸子,然后迅速地抖动炒锅,使热糖汁均匀地包裹住丸子,出锅后要飞快地将丸子摊开在高粱莛子作成的苫盖上,待其冷却有了硬硬的一层外壳后方能盛进盘中上桌。大部分菜要趁热吃,唯独这道菜要冷凉了才能吃。这天因为吃饭的人多,厨师心急上菜,没有等琉璃丸子完全冷却就端上去了。结果丸子黏在一起了,众人费了好大力气也没分开几个丸子。几个副职都看着一把手,心里都希望一把手训斥厨师一顿,也出出平时受到的腌臜气。一把手就是一把手,厨师来了不但没有训斥他,反而夸他这个菜做的好那个菜做的也好,就连琉璃丸子都那么“团结”。众人忍不住掩口而笑,厨师也听出了弦外之音,脸“腾”的一下红了起来。从此乡里的人们又有了一句歇后语:王师傅的琉璃丸子——真团结……
在八十年代有几年在某乡政府流传着“乡政府的烧鸡——一条腿”的说法。烧鸡是我们那一带的特产,招待贵重客人一般要上烧鸡这道菜。吃的时候不用刀切而是用手撕,据懂行的人说用刀一切就没有原味了。乡政府那几年招待多,上菜时总是要上烧鸡这道菜。烧鸡都是通讯员去街上买两只,撕好放在茶盘子里,作为一道硬菜端到桌上。小通讯员嘴馋,往往趁人不注意手疾眼快地将一只鸡腿藏到包装纸里,和鸡骨头混在一起,“咣当”一声扔到门外,待宴席开始了,他退出来,捡起“鸡骨头”,回到自己房间里大快朵颐,饕餮一番。时间久了有心细的人发现了问题,咦,咱们的烧鸡怎么总是少一条腿啊?待弄清怎么回事后大伙也没有说破,十几岁的孩子,吃就吃吧,不点破大伙都有面子。不过时间长了,“乡政府的烧鸡——一条腿”的说法还是传了出来。
(刘兰福,现在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