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蔗地猎鼠》
作者:滕云飞
在我的家乡广西河池,每年一到十二月份,也就是田野里的甘蔗节杆生长粗壮时,那就是我们出去猎田鼠的大好时光了。
田鼠,全身乌黑,毛光滑油亮,体健腰圆短粗,四爪呈褐红色。一双贼溜溜的小乌眼通彻,且十分机灵,常以食田间五谷杂粮为生。
食田鼠肉,在我的家乡极为盛行,它既可入寻常百姓家,又可登高雅宴席之门。田鼠肉剥好皮即可清炖,也可油爆干炒,再配以生姜,八角,腰果,桂皮,干椒,老蒜,糖酒醋等,味道不仅鲜美且营养十分丰富。在我们这一带更有“一鼠顶三鸡"之说。
深秋临冬时节,那时田里的黄灿灿大片稻谷即将割完,田鼠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纷纷举家搬迁,成群地涌进甘蔗地里"安营扎寨"。这时节的田鼠大都以窃食甘蔗为主,饱食后即溜回洞中休养歇憩。
田鼠吃甘蔗相当老练凶狠,一只斤把重的田鼠一夜间便可吃掉一大节甘蔗,田鼠还很刁食,专盯肥壮的甜庶下手,一阵功夫,甘蔗便损伤不少。常常使农民伤透了脑筋,但又对田鼠的大面积破坏杀伤力无可奈何。
这个时候,我们的到来,又是猎鼠的,村民们自然是很欢迎的。村民们很好客,他们对远方来的朋友,展现出山里人质朴特有的宽厚胸怀,不但提供住宿,还热情地以酒肉相待。
猎田鼠我们一般选择夜间。白天先侦查好地形,当发现甘蔗地新洞多,洞口边又带有新鲜的泥土,鼠屎,加之倒地的甘蔗多处有被啃咬的痕迹时,就说明这一带田鼠极多,也就是要锁定这里今晚我们猎鼠的极佳战场。
天色擦黑,月悬苍穹,我们就悄悄地带上猎田鼠的工具手电筒和汽枪,悄然潜入茫茫一片昏暗的甘庶林。
我们各自选择好地点,像伏击守侯的夜鹰,双目炯炯竖起两只耳朵静听蔗地里的声音。这时如有悉悉嗦嗦的声音传来,那是出洞打前哨的小田鼠出来了,此时需沉住气,千万不可打草惊蛇。须臾,又传来步履款款沉重带风的声响,这就是"重点打击对象"大田鼠从洞里出来了。大田鼠出洞来,它用鼻吼四下嗅了嗅,觉无异常,便一个躬背伸腰,动作敏捷地带头跃上一条粗大的甘庶,利爪钩住蔗腰就咬,不用半分钟,甘庶哗啦一声倒地,甘庶一倒下,大田鼠便扑在肥壮的甘庶上嘶咬起来,边咬边发出"咕咕咕"声。霎时,附近周围以及洞口的田鼠听到大田鼠的召唤,纷纷窜过来围着甘庶啃咬。不久,我们潜伏的周围皆是一片田鼠甘庶啃咬声,在月色茫茫宁静的美好夜幕下,如同一片奇妙杂乱无章又没有乐谱的"庶林交响曲"。
这时候,该是我们出手了。大家马上瞅准目标声音猛地打亮手电,将正在啃咬甘庶的田鼠暴露在强烈的电筒光下,这些田鼠被突如其来的电光顿时刺得睁不开眼,个个傻得如木鸡一般。我们马上定稳电筒举枪挑肥大的田鼠射击。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打田鼠要对准田鼠的"眉心"和"耳根"去打,尽量一枪毙命。中弹的田鼠来不及吭声便蹬腿翻地不动了,此时不要急着去捡这几只,再细细地观察。有的打不中要害中弹的田鼠打几个滚会惨叫一声地逃回洞里,这时就需把手电筒关闭,静静地原地持枪守候。一会儿,这些傻乎乎的田鼠又会出洞寻食的。它们跑到倒地的田鼠旁,吸血。这时,你又可打亮手电举枪射击。
田鼠还有更傻的。运气好的话,我们可以撞上一群田鼠共同横亘在甘庶上啃咬,你击毙了一只,其余的田鼠只是斜眼看一下蹬腿的同伴会继续照吃不误,又击毙一只,旁侧的田鼠移过来顶上照啃,直到全部用汽枪"点"光。遇到惊慌失措跑回洞的田鼠,你可在洞口耐心地等一会。找根甘庶放至洞口引诱,还可使些计谋用手指甲在电筒旁轻轻地碰刮,其声音"鱼目混珠"极似田鼠的啃咬声,待田鼠上当一出洞啃蔗时,将其举枪击毙也。
经过多处巧妙地激战, 这片庶林差不多打完了,你便可打亮手电清扫战场,将这些倒毙的田鼠一一捡至袋中,又转移新的战斗场地直至走出甘庶林。
终于,我们又齐聚在一起了,大家都困乏地坐在田埂上,悠然地点上一支香烟,让身影沐浴在洁白的月光下,看着灿烂耀眼的星空,看着身旁满袋的“战利品",尽情地去享受心情的喜悦和土地花草气息的芳香,那种美福的滋味,真是一幅野外月下猎鼠小憩的惬意风景。
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猎鼠的汽枪已属违禁上了交,但那段蔗地猎鼠快乐美好的时光,却永远留驻在我们的心田。
2020年9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