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清白相承 图/网络
秋凉了。感觉着不再炎热的阳光,却莫名地思量着鸿雁是否已经飞向了衡阳?是途径了芦苇荡?还是青纱帐?今夜又露宿在何方?不知此刻的北方草原上,那马头琴的韵律是忧伤?还是激昂?
秋凉了。那温度计上的红线在显著地下降;地老了,龟裂成了额上的沧桑。被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总也抹不去“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模样。偶尔,却会喊上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
秋凉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落叶枯黄,而细看周边,更有瘦草顽强。当然,还有丹桂飘香,金菊怒放。耳边,又不时传来了李玉刚演唱的那首【秋月】,歌词是这样的:
“秋已至,天转凉,鸿雁下斜阳。思雨竹,更惆怅,请君莫忘添衣裳。
红花谢,叶子黄,天籁声铿锵。桂树茂,菊花香,邀君对酒明月朗。”
这诗话般的语言和句式、那欲说还休的忧伤,正应对了一句: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从【秋月】中的歌词又联想到了三国时期的曹丕所写的七言诗——【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情与景,是何等的相似!想来,今人和古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同样的秋风,同样的秋月,同样的孤独,同样的惆怅,让人牵肠挂肚的永远是远方的亲人是否安康?由此,我想古典精神毕竟不是一种标榜,而是在秋天里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秋凉了。如果说心底的汉霄苍茫,是一种秋的激昂;那么花落叶黄,也只是四季轮回中的一个过往。你可以把惆怅,当做是一生的惊涛骇浪,但不至于把悲秋说成是颓废者的感伤。有一句名言我很欣赏:“你给我一滴眼泪,我就看见了你心中全部的海洋 ”,谁又能分清这是激昂?还是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