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彬美文《白露,露从今夜白,凉自此时生》
《白露,灿灿稻花正飘香》两文联评(美评19)
“素心向美,以诗为文”,这大约是微信平台总编或省级朗诵主持人如秦颖,京兔(其人又是央视纪录片导演)之属的评价。确乎如此。作者最近的两篇散文《露从今夜白》、《灿灿稻花》,沿袭了作者一贯的“以诗为文”的风致。
《露从今夜白》,文章起首直道:“今天是九月七日,庚子鼠年农历七月二十,白露。”然后各自然段均有一个描述重点。
第1、2自然段,提出《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和俗谚“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
第3自然段,说“白露,收清露”之由来。该段中“唏”为笔误,应为“晞(xī)干;干燥义,另义为破晓;天亮。文中的“未晞时”,即“未干时”。
第4自然段是“一夜寒蛩低吟浅唱”的描述。“云轻别雁影,露重识蛩音。”历代文人对蛩音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如“蛩韵凄切”、“蛩威秋悲”、“蛩音凄月”、“蛩疏翠冷”......明.胡宗仁的诗最有代表性:“秋夜寒蛩语,凄凄孤月明。空床自难寐,不但百愁生。”但作者写寒蛩浅唱,却是舒心畅意的,是为了引出浅黄草树上挂满莹莹露珠,被轻轻飘过的袅袅晨风的刮带,“便撒落一地晶莹。甘露如饴,滴滴皆琼浆。”“用心搜集,闲来啜饮,乃秋之雅趣。”

本段关于莹莹露珠,落地成“晶”的有关字句,和以前的某篇文章无二致。我认可,理由是廖廖数语,无自我抄袭之嫌;朝花夕拾,有含英咀华之美。
第5、6自然段述“白露饮佳茗”。“承秋露之浸润,吐日月之精华。茶色可目,茶水入心,茶香盈怀。”堪称佳句。
第7、8自然段谈“白露起乡思”。秋落心海,“往往牵惹着漂泊人念亲怀远的愁情”。而飘然而至的中秋,使“泼洒于秋夜的点点晶莹”的露珠,看似“离人倾洒的思乡的斑斑血泪”,抑或“零落一地的,相思破碎的心灵”。这种妙句,更为佳妙。
结尾,作者发出虔诚的祈愿:“愿岁月如白露,甘之如饴;愿世相如白露,玲珑清澈;愿人性如白露,润泽中有柔柔的深情。”这是作者的祈愿,也是读者的祈愿,更是所有华夏儿女的祈愿!
追怀指事,句句围绕“白露”,段段陈述“白露”,不求纤密之巧;然驱驰逐貌,已显昭晰之能。

《灿灿稻花》内容简约,短小精悍。虽然主旨仍是“白露”,但写作的路数与技法大不相同。
文章开首,引出辛弃疾的《西江月》,但只引两句。告诉读者:我是在说“稻花香”,而且这“稻花香”还预示着“丰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的当下,是管不了“含苞于白露,初绽于秋分,怒放于寒露,成实于霜降”的登场打稻的那些事。“有时候,一抹色彩,一点味道......总会有一些源自生命原乡的感动。”这又是“素心向美”的作家的哲理性思维。
“乡间田畴,柳荫池畔”,稻花飘香,“一阵接着一阵,一茬接着一茬”;稻花吐香的日子里,“陶醉着孕育着丰收的浓香”,“已经是点灯的时分了,农人们却不愿意回家,蹲踞陌头,在香喷喷的稻浪中盘算着今秋的收成。”这是稻花香里想丰年的描述。看似望梅止渴,实是幸福憧憬。
就连织席的女人们,那脑海里显现的也是“金灿灿的稻穗,白花花的大米的跳跃”。
家禽们也被撩拨得不愿进圈,神往着满地大餐,“等待着一场狂野与饕餮”。
“万趣会文,不离辞情。若情周而不繁,辞远而不滥,非夫熔裁,何以行之乎?”稻花飘香的日子,因稻香而萌动情思的人或物很多,为什么作者只选了蹲踞陌头的农人、织席的女人、不愿归圈的家禽们?这是作者为情周不繁,辞运不滥,而下的熔裁之功。刚繁就简,方能标新立异嘛!
作者说:“稻花香从《豳风.七月》中飘来”。豳(bīn),《豳风.七月》是先秦时的叙事兼抒情杂诗。诗中有“十月获稻,为此寿酒,以介春眉”的字句,意思是十月收稻,酿成春酒,祈求主人长寿。(“介”:祈求。“寿眉”眉毛长的人皆长寿,称寿眉)。

下文,作者引用了袁枚的《苔》诗,是为了说明稻花小于苔花,却得农人青睐,觉得“比牡丹花更有花中之王的资质。”接着作者又不经意地引录了宋.舒岳祥的长达13联的五言诗《稻花桑花》中的有关名句“稻花花中王,桑花花中后。”“稻花吹早香,风露千万亩”。成实后,“上以奉玉食,粢盛及醴酒。下以饱苍生亿兆餔其口”。诗中“粢盛”(zī chéng):黍稷曰粢,在器曰盛。意思是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醴lǐ酒:醴:甜美也。
下文引录了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四十四》,回忆儿时“和村邻们在一起,边挥舞着连枷,边挥洒着汗水,边朵颐着掺着阳光的稻花的香味”。文首“稻花香里”,文尾“稻花的香味”,首尾照应,香味隽永,香味永存。这就叫“形生势成,始末相承”。它造成的效果就是“因利骋节,情采自凝”——让写作趁势而为,有节度地驰骋,文情和辞采自然悠然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