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刊主任:郭晓春
副 主任:陈淑红 胡爱君 范永武 马占河 高永臣 张慧 姜永孝 马利
执行主编:luohong苍狼

《走进美丽桦南》
□作诗:邢文学
在巍巍完达山西麓、广袤三江平原南端,有一片古韵悠久、风光旖旎、魅力无限充满英雄色彩和无限生机的美丽城市—桦南。桦南虽然你没有江南古镇的历史久远,但这里周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清朝招佃垦田,四六年建县设乡,半个多世纪风雨兼程,谱写了桦南优美的乐章。桦南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红色文化传承,曾几何时,桦南这方热土,爆发了驼腰子金矿工人武装暴动和土龙山农民武装暴动,打响了全国金矿工人武装暴动第一枪和中国农民武装暴动成功的第一枪,走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和十一军,而闻名世界。周保忠、李兆麟、祁志中、景振清、陈雷等一大批抗联志士长期在这里与日本侵略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桦南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先进县、优质水稻基地县、绿色能源先进县、生态建设示范县、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县、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改革试点县,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是中国南瓜之乡、白瓜籽之乡和紫苏之乡。

近年来,桦南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聚焦建设文明、开放、生态、魅力、健康、和谐“六个桦南”奋斗目标,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平安城、食安城、双拥城“六城”同创,坚持不懈“抓产业强工业建园区”“抓招商上项目优环境”“抓投资调结构促增长”“抓改革惠民生保稳定”“抓亮点争上游创一流”“抓基础攒后劲利长远”,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2020年上半年,面对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多重压力叠加,县委、县政府高端站位,层层传导压力,上下同频共振,县域经济实现逆势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列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六、全市第一;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五的好成绩。我县连续九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领导班子,连续六年获得全省领导班子绩效考评第一名。一次次殊荣累积奋进者的奋力攀登的脚步,一块块金色的奖牌筑起桦南干事创业的丰碑。啊--桦南,你是三江大地的一颗明珠,松花江畔的一座灯塔,你幅员四千四百公里,相当四个香港、六个新加坡,你孕育了四十七万英雄儿女,创造一个有一个奇迹,溢满三江。西湖公园、秀北公园、体育公园、幸福湿地公园鸟语花香,八一水库、共河湖、向阳湖水天一色,明义花山、桦西湖花海遥相竞放。让我们攀登三江第一峰—七星峰,一览抗联遗址;畅游三江第一湖—向阳湖,搏击万里碧浪;走进三江第一林--孟家岗人工林,听松涛回响。桦南夜景流光溢彩,桦南事业正红。桦南74载沧桑巨变,是桦南历届领导人智慧的结晶,是桦南人民奉献的成果。桦南领导人谋大事、求发展,把握桦南未来的发展方向,桦南人识大体、顾大局,承载明天小康生活的梦想,奋力建设“六个桦南”加速推进“六城同创”,全面开创美丽桦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美丽桦南这颗三江大地明珠,将更加璀璨勃发熠熠生辉。

——市级离退休干部视察美丽桦南
2019年9月17日、18日,原市人大主任王国学、原政协主席韩树礼、原市委副书记夏仲和、赵庆友等12名市级离退休老干部视察组,莅临我县视察并召开汇报会,听取我县总体工作汇报,结合视察中所见所闻所感,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传经送宝、把脉开方。市领导刘立民、鲁长友,县领导梁庆民陪同视察;滕东红、麻世先、苏震坤、于鸿涛、张立臣等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汇报会。老干部一路听讲解、看变化、谈体会、提建议,纷纷感叹桦南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建设质量高、人居环境美,一大批优秀企业项目和一项项民生工程拔地而起,文明城市形象得到快速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充分彰显了县委、县政府高站位、大手笔、高标准、创一流、敢担当、善作为的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18日上午召开汇报会,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鲁长友从疫情防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六城”同创、民利民生、党的建设等7个方面,向视察组详细汇报了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市级离退休干部视察组全体老领导,对近年来桦南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一致认为,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的团结带领下,城乡面貌巨变,综合实力一日千里,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历史最好水平。在新冠疫情巨大冲击下,取得了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第五的历史性突破。在座谈交流中,老干部积极为我县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并提出了希望。

市委常委、桦南县委书记表示,我县将始终牢记领导们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嘱托,把老领导们的见解、思路、和建议,切实转化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方法举措和强大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奋勇争先,全力开创美丽桦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气势恢宏桦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是人们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立德树人之源,立功建业之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们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红色文化阵地。桦南县为传承革命爱国主义精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青少年立德树人教育,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全力打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该项目被列为2020年省级“百大项目”。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占地面积3002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5929平方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涵盖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实现“三馆合一”的完美结合。图书馆建筑面积3959平方米,藏书20余万册;博物馆建筑面积5181平方米,藏品5000余件,分为古代历史展厅、抗战时期展厅、解放时期展厅、建设时期展厅、自然资源展厅和发展展厅;文化馆建筑面积3922平方米,建有多功能报告厅、音乐舞蹈排练厅、录音室、非物质遗产和临展厅。刚刚启幕的桦南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市级离退休老干部的检阅。

老干部们在一楼宽敞宏大的大厅抗日英雄群雕前缅怀先烈并合影留念。在导游员引领下,老干部先后参观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老干部们更多关注的是博物馆,他们在古代历史展厅追寻历史遗迹,在抗战时期展厅倾听金矿工人武装暴动和土龙山农民武装暴动的历史回声,一幅幅抗联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历史藏品、一处处历史模拟场景,老干部在沉思中回望历史烽烟。在图书馆、文化馆感受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

——让人震撼的桦南县委党校
站在致中公园和双拥公园北望全省县级一流县委党校”熠熠生辉。当走进县委党校大门,首先闯入人民眼帘的是“党校姓党”四个金光闪闪大字,标注了党校的校魂。恪守校魂:“党校姓党”,使桦南党校的底气越来越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党校,中国共产党的神圣殿堂。纵观桦南县委党校建校64年的光辉历程,从县委党训班起步,到1956年,成立中共桦南县委党校,历经1968年更名五起干校,1978年,恢复桦南县委党校,2004年和2008年,加挂桦南县行政干部学校和佳木斯市委党校分校校牌的光辉发展历史,一路砥砺前行为建一流党校,桦南县委县政府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全力打造桦南县委党校。桦南县委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建筑面积6724平方米,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建有研讨室、档案室、图书室、灯光球场、容纳100人食宿餐厅和宿舍。老干部重点观看了科技教学有机融合于一体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让人耳目一新;容纳300人多功能报告厅,共产党员潜质在这里得到快速提升;在校史馆中追寻桦南党校发展历史印记。原市人大主任深情地说,桦南县委党校软件硬件均是一流,关键是坚持“党校姓党”办校方针。一流党校,教师为本。县委党校新领导班子带领一支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15人的年轻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他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打造政治理论功底扎实,综合能力强的“硬角色”。当然,这样的本事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经过千锤百炼,无数次的“淬火”而来。2019年,共举办21类95个班次,培训17415人次,受到学员好评,作为桦南新党校完美开篇。

——鸿展集团30万吨玉米燃料项目
筑梦桦南前往黑龙江鸿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桦南县30万吨玉米燃料乙醇项目路上,老干部领略了桦南发展巨变的城市新貌、省级工业园区企业密集。远远望去,桦南县30万吨玉米燃料乙醇项目偌大的厂区平铺在工业园区与曙光农场中间区域的旷野上,错综复杂的建筑似一座庞大矩阵。厂区外路上送粮车、酒精槽罐车排起车的长龙,据说,从开工以来,这里车流就筑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鲁长友亲自介绍省2019年“百大项目”桦南县30万吨玉米燃料乙醇项目,体现了地方主要领导招商、爱商、知商的博大情怀。该项目总投资15.4亿元,占地37.6万平方米。2019年3月开工建设,10月末投料生产一次成功、开始投产运营,在全省“百大项目”百日会战中,桦南县30万吨玉米燃料项目竣工投产,成为我省推进最快、竣工投产最早燃料乙醇项目。项目达产后,年产燃料乙醇30万吨、高蛋白饲料27万吨,玉米加工能力10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26亿元、税收1.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个。新上医药消毒酒精技改项目,生产医用酒精消毒液9000吨,在抗击新冠肺炎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尽显企业的责任担当。集团利用整合资金1800万元,带动贫困人口900人,人均增收1200元。在鸿展集团带动下,总投资2.2亿元龙源生物科技医药中间体项目已开工建设,新希望集团已完成项目选址,大商所玉米期货交割库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该项目有力促进县域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对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振兴桦南经济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带农脱贫的桦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老干部走进黑龙江省华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生产线车间,黑木耳菌袋在生产线传送带不断输出,成品打包送往基地。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是全国最大黑木耳规模化、工厂化生产企业。公司总投资2.3亿元,占地40万平方米,已建成黑木耳菌包生产车间1栋、菌包培养车间4栋、食用菌菌种生产线3条,年可生产6000万袋。2019年,公司生产黑木耳菌袋3600万袋,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700万元,带动农户种植黑木耳1600户,户均增收2.6万元。公司建设3个扶贫产业项目园,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扶贫产业模式,创新“基础分红+贫困户务工+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抱团取暖增收”带贫益贫模式,带动贫困户1666人,年人均增收1500元;吸纳贫困户27人务工,年人均增收10000余元;以“资产入股、效益分红”形式,带动267户,户均增收876元;利用小额贷款“抱团取暖”,带动20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800元;每年捐款40万元,带动贫困户221户,户均增收1890元。在黑木耳示范种植园区,老干部看到已经建成260栋大棚,一串串菌袋上挂满了黑中透亮的木耳抖动黑色的腰身向客人们点头致意。桦腾有机黑木耳示范种植园区占地2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标准化吊袋大棚350栋,已建成260栋,种植黑木耳700万袋,年纯收入700万元,带动100户农民从事黑木耳种植创业致富,创造临时就业岗位700多个,人均增收5000元。这一组组脱贫数字闪烁企业的初心,2019年,被评为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树立起企业的丰碑。

——走进省级文明村、新农村建设星级示范村东华村
正是秋高气爽时节,市级离退休干部前往美丽乡村—东华村视察。当车队过了森工林业局,老干部眼前豁然一亮,一条美丽的乡村公路仿佛绿色的飘带,跃入眼帘。公路两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村路在绿色的田野中延伸,深入山清水秀的村庄。视察车队绕行东华村,硬化路面、硬化边沟、清一色蓝瓦盖,树木成荫、花草成行、统一穿透式围墙上悬挂传统文化标牌,印记在老干部脑海。村委会党建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更显得大气端庄;东华村地标建筑、红色抗联文化馆彰显抗联文化;百姓大舞台、文化长廊,彰显乡村文化,这里俨然就是一个乡村俱乐部,是中国乡村文化的缩影,处处彰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景象、感受新气息,柳毛河镇东华村位于城区与向阳山风景区中间区位,地里优势突出,曾荣获革命老区村、省级文明村、新农村建设星级示范村等称号。强化党建引领。实施“3851硬核头雁工程”,采取“党支部+基地+贫困户”运营模式,建设蔬菜大棚15栋,带动贫困户21户,人均增收2100元;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带动100户农户投身“菜园革命”,户均增收6000元;扎实推进“清化收”,实现村集体增收33万元,村集体积累达116万元。提升服务能力。牢固树立“小网格、大服务”理念,实施“1+10+X”网格员队伍组建模式。充分发挥村级服务站作用,全力打造“网格化治理,组团式服务、全方位振兴”新样板,开展最美家庭、志愿之星、家风先行等主题活动,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

——桦南森工林区“老功臣”蒸汽小火车
在黑龙江森工林区发展的历史上,森林蒸汽小火车是老一代林区人记忆里的老“功臣”,承载了厚重的林区历史和森林工业文化。2017年,桦南森工林业局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森林蒸汽小火车休闲旅游项目,让这个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森林蒸汽小火车开始华丽转身,担负起拉动地方经济的新使命。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建设,公司已建设13.14公里森铁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完达山植物园、桦南站、桦南东站、花海景区、向阳湖五大风景区;重点建设了森林铁路桦南车站、老式电影院、蒸汽火车展览馆、森林小火车静态展示区、音乐喷泉等主要景点,深度挖掘森工文化,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实现集观光游览、爱国主义教育、民俗体验、婚纱摄影、特色餐饮等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桦南森林蒸汽小火车休闲旅游区跻身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国家工信部授予“龙江森工桦南森林铁路”国家工业遗产,荣获“全国50家森林最美休闲地”。老干部看到森林蒸汽小火车仿佛回到那个战天斗地的艰苦年代,他们在中国和世界第一台蒸汽小火车模型前留影,在“时光倒流的桦南东站”追寻历史记忆,在森工大院民俗村体验抗联文化、知青文化、淘金文化、文革记忆。森工蒸汽小火车吸引了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蒸汽机车爱好者和国内外游客,成为《一缕阳光》《打虎上山》《英雄》等多个剧组拍摄地,纪录片《最后的蒸汽小火车》,扶贫电视剧《国家情怀》多次在中央频道播出,一台蒸汽小火车,半部森工史。

【后记】
——尊敬的各位老领导
各位老领导、老前辈不辞辛劳,历时两天,考察指导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和各位老领导对我县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县”为己任,全县上下同频共振,牢牢把握机遇,科学应对挑战,大胆解放思想,锐意开拓进取,努力探索符合县情的发展道路,在压力下拼搏,在困难中突破,在改革中奋进,全面加快了美丽桦南建设进程,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综合竞争力稳居全省前列,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更是得益于各位老领导励精图治、艰苦创业打下的坚实基础,凝结着老领导们的智慧和汗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各位老领导是我们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我们绝不辜负老领导的殷切希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当先锋、打头阵,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老领导对我们的深情厚爱。同时,也恳请各位老前辈一如既往地关注桦南、为我县跨越发展建言献策。
这本画册的形成凝聚县妇联主席宋岩,摄影家庄艳平、刘忠福、撰稿人邢文学心血和汗水,县委、县政府一并表示感谢。
2020年10月25日



再 会
黑龙江省桦南县诗词协会
202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