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平先生咏昆明大观楼词十一首
序 言
昆明市区共有两个水景公园,一个是市中心的翠湖,另一个就是名声更大的大观楼公园。之所名声更大,不仅是因为它毗邻滇池草海,关键是园里有一座名楼———大观楼。与江南的几大名楼相比,大观楼不论是体量还是建造年代都不占优,但它并非假古董,而是真文物。登斯楼也,不说是其喜洋洋,至少也是心旷神怡。目之所及,身之所触,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因而更容易勾起游人怀古之幽思。更加厉害的是,大观楼由于有了名扬四海的“天下第一长联”的加持,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为它磅礴的气势,不可避免的要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它上联写景状物,像一篇优美的游记;下联咏史抒怀,则更像一篇精妙绝伦的读史评论。全联妙语如珠,读起来琅琅上口,犹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孙髯翁丰富的想像,充沛的感情,高妙的意境和非凡的气势,都充分展现出了作者大海一般的宽广胸怀。大观楼长联开创了长联创作之先河,一直都有人模仿,但从来没人能超越,咸丰皇帝亲笔题写的御匾“拨浪千层”虽然依旧挂在第二层的屋檐下,但与长联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在我看来,孙髯翁的这副对联,就是大观楼的灵魂和生命。也是我膜拜大观楼、吟诵大观楼的动力源泉。今天特意挑选了咏大观楼词十一首,专呈《都市头条》与朋友们分享。斯为序。

清平乐·大观楼赏荷
莲将雨点,当作珍珠敛。阵阵风摇红菡萏,荡起波光 潋滟。
一池绿伞摇风,几支彩笔书空。几缕清香醉我,镜头摄向嫣红。
鹧鸪天·大观楼长联
第一长联戴桂冠,孙翁怎可等闲看。三春杨柳千枝翠,九夏芙蓉万朵鲜。
思浩瀚,史斑斓,泅囊立柱习楼船。披襟可见英雄气,把酒临虚起大观。

鹧鸪天·大观楼赏菊
玉蕊秋来吐嫩黄,大观楼外最铺张。
五颜六色迎风笑,万朵千枝扑鼻香。
如处子,似娇娘,肯将冷艳献重阳。
陶公曾种南山下,名起东篱传四方。
苏幕遮·游大观楼见荷花开放
大观楼,芦苇浦,再访滇池,哪是横塘路。昔日登楼曾记否,御笔空悬,枉把孙翁妒。
近莲池,临柳树,莲叶如盘,摇滚前时雨。初见荷花花不语,骨朵如拳,伸臂朝天举。

喝火令·赏莲花
染得莲池绿,妆成粉面红。叶儿伸掌抚薰风。骨朵未开时候,如笔指苍穹。
叶滑难栖蝶,花鲜恰引蜂。豆娘飞过旧莲蓬。许我徘徊,许我弄雕虫。许我镜头推近,特写记芳容
喝火令·大观楼赏荷
翠盖涂青绿,荷花染粉红。柳添凉荫影朝东。偷拍蜜蜂蝴蝶,迎面有凉风。
叶下蛙声闹,心头俗虑空。不妨装作爱莲翁。此处看花,此处作漂蓬。此处尚需蒙口,不好再歌功。

喝火令·夏日游大观楼
昨夜三番雨,今朝四野晴。赏莲犹怕睡莲惊。莲叶翠浓如黛,红菡歇蜻蜓。
妙笔描佳境,长联壮汗青。大观楼辅髯翁名。翰墨流芳,翰墨写真情。翰墨百年传颂,气象更空灵。
行香子·雨后往大观楼
久旱烦心,一晌雷鸣。谢天公、施雨春城。连天暑瘴,暂且消停。任几回阴,几回雨,几回晴。
阴霾初散,薄雾回萦。瞅时机、放胆前行。大观楼外,微泛甜腥。赏意中莲,湖中鸟,水中萍。

行香子·大观楼夏日游
夏日春城,草木欣荣。大观楼、一派空灵。长联高挂,举世闻名。记疏钟渺,渔歌晚,沙洲晴。
蝉鸣蛙唱,自有人听。凝眸处、万朵娉婷。芙蕖鲜艳,荷叶肥青。觉红莲艳,粉莲雅,睡莲馨。
行香子·秋日游大楼
名起孙公,谁看咸丰?古长联、气势如虹。三春杨柳,九夏芙蓉。适游山水,忆溪濂,拜髯翁。
黄花入眼,香馥盈胸。沁心脾、陶令情衷。人来远浦,海荡疏钟。合望秋水,赏秋菊,沐秋风。

八声甘州·仰望大观楼长联
叹如椽巨笔写鸿篇,古今一长联。妙手挥毫处,琴心剑胆,啸傲湖山。何止春花秋月,夕照与云烟。豪气云天外,绝后空前。
滚滚英雄何在?任唐标铁柱,汉习楼船;任舆图横斧,囊渡丽江湾。更难寻、残碑断碣,是与非、自有后人言。庸夫再拜髯翁像,如拜神仙。

作者简介:
王艳平,男,云南人。数学高级教师,曾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几十名学生数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并获得过云南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锦旗一面。去年退休,定居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