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赋
夫若华藻违意,词句媚悦,载道违心,文理无章。今所书之处,皆巧构以详。紧思想于笔力,壮情志于流觞。分四时之序替,别悲喜之混茫。可以山川,达江河湖海;可以草木,倚翠绿芬芳。小无秋毫之异,大有雷动之常。概投笔之落处,论滋事而操张。所以载道为文,应初衷之发散;立思续意,亦志气之流光。得以远观所谓,望而泱泱。
仿若物之往来,车所载也。文之异同,思所置也。铺陈而脉明,写意而理致。随万物之纷纭,掘文章之次位。于是辨别礼数,可见字里行间;传递德行,乃是巧思睿智。私无欲而畅怀,名无序而壮志。欣然为之,不乏其次。尽体物之浏亮,别抒情之种类。高雅而就,华彩附和其功;神韵而成,妙想映衬其魅。然其征文在利,点评如戏。邀约在情,书写简易。非为文之道,个中缘由,而不尽其意也。
或若为尊为帝,结义结情。各抱山脚,归类清名。见少壮而无视,观才学而疏生。喜媚语之和乐,绝虔诚之华英。其文何如,多是斑斓之色;其道何谓,匮乏业理之声。与岁月而偏执,闻荣辱以显呈。唯孤心之寂寞,或托词之不惊。故而悲天地之不仁,学无所获;念世态之凄楚,皆为我争。蕴狭思于书墨,含讥讽于目睛。不见行文之品性,难辨事故之重轻。一时之间,朱门酒肉,谈笑狰狞。
盖若以文载道,道则同文而行;以志见思,思则与志而具。乃正风气,形矩步。访以昌黎[1]之学,授以茂叔[2]之喻。文共世之辅成,词随物而有赋。分庸碌之徒饰,轮有所承;辞华丽之虚车,物有所暮。于是脉络清晰,情理有度。此文之切实,理之无误。近滋事之体形,付余力以巩固。
此乃为文之道,修心之泉。别离上下之情私,各尽其意;不随社会之权贵,自许花笺。墨生而词切,言论而语全。情至以达其效,思固而承其妍。后而文意井然,载之有物;思绪条理,言之有乾。不以虚名之耳悦,便成实业之人贤。
(赋依词林正韵)
注释:
[1]昌黎:韩昌黎,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他提出了“文道合一”“文以贯道”的创作理论。
[2]茂叔: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文以载道”便是出自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