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封母亲的信——孩子越出息父母越孤独》有感
严新权
昨天读到一篇题为《一封母亲的信——孩子越出息父母越孤独》的文章,内容如下:
“我是一位单亲母亲,38岁那年就独自带着8岁的女儿生活,不说含辛茹苦,但也历经了很多女人没有经历过的酸楚。为了让女儿不受父亲出走的影响,我以全部的母爱来来呵护她成长。
女儿从佛山九小到佛山一中,成绩都非常优秀,是标准的学霸,高考以佛山前5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后又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
我女婿也是上海学霸,年纪不大,就已经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了。他们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上海的爷爷奶奶在美国照顾了他们两年,今年6月回上海去了。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女儿和他们处得不好,经常吵架。曾经担任上海厅级干部的爷爷一怒之下带奶奶回去了,还说再也不来美国受罪了。
无奈之下,女儿、女婿多次给我电话求援,让我去芝加哥帮他们带孩子。我退休后单位返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心情也很好。考虑到女儿的处境,我最后下定决心到了美国。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难过,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儿、女婿几乎很少和我交流。
他们早出晚归,回家只想睡觉,周末不是在家睡觉,就是摆弄电脑或手机,只有我一个人忙孩子、忙家务,好像我就是他们雇来的保姆,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在家里,他们无论吃水果还是喝饮品也不会问问我是否也需要。因为他们的缘故造成了偶尔的剩饭剩菜,那绝对是我一人全包;在家里,他们的行为全是对的,我即使再看不惯也不可以做任何点评,因为在她们眼里我就是一个没有见识和水准的老妇人。到了假期,他们带上孩子出去度假,让我一个人留在家里。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到底是美国改变了他们?还是独生子女都是这个德性?
我女儿、女婿的收入不错,还经常给非洲穷人捐钱。我几次提醒他们说:舅舅、姨妈家在湖南农村,生活艰苦,你们给非洲黑人捐钱,是否也可虑资助这些亲人一点?女儿女婿的回答让我震惊:非洲穷人更需要帮助,帮自己的亲戚不是慈善,没有意义……
我真不明白女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无情无义,冷漠得不可理喻!是我的家庭教育失败了吗?如果说是我文化不高,不会教育子女,那女儿的公公、婆婆,一个是政府官员,一个是同济大学教授,怎么他们的儿子也是如此?国庆节那天,我亲家在电话中说:你辛苦了,我们都被独生子女害了。我们让他们自己请保姆,你回来过你自己的日子,别理他们了……
亲家的话有道理,但我于心不忍。
回忆那年高考,我在佛山一中校园外面悄悄守候三天,一心祈祷女儿考试顺利;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晚上,女儿搂着我泪流满面地说:妈妈,这些年您太辛苦了。我以后有出息、有能力一定要好好报答您的……那时我是多么的开心,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女儿的话,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没有黑夜……可是,当女儿已经有了出息的今天,我的内心却历经从未有过的伤痛。她是否还记得她说过的话?是否记得妈妈为她所做出的一切?
我如此深爱我的女儿,她爱我吗?”
本文末还有一段后记:“这位母亲的信,不仅仅是一位母亲的追问,而是一代中国人的纠结,更是做人上不可泯灭的问题。而这样追问和纠结,都需要两代中国人来回答。为给子女警示,请将这段文字发到你认为重要的群里去,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笔者读过此文,第一感觉是:文中的母亲和她亲家的遭遇似乎值得众人同情,但实际上又非常不值得同情;他们的抱怨似乎很有道理,但他们所有的委屈和苦恼,除了能在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方面让他人引以为戒外,没有丝毫的可怜之处!而她们的案例却很有代表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有很多家长跟她们一样狭隘、错误地理解了“出息”的含义,他们始终执迷不悟地以为孩子能出国、有好工作、收入高就是“出息”。其实,那不叫出息,充其量属于自食其力,真正的出息,除了能立足社会,不啃老,还会有正常的思想感情——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热爱祖国、有家国担当意识……
文中的孩子为什么会那样?这和他们家长的眼界、心胸、世界观、价值观有关: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只重视学分高低,不重视德行教育,他们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就是优秀,其它都是次要的,甚至是不必要的;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能考上好大学就能出息、就什么都有了,结果,孩子长大了,钱有了、良心没了,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几乎都是六亲不认的、冷漠的白脸狼!他们孩子的那些令他们失望、令读者唏嘘的表现,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结出的苦果!家长们还没有反思:埋怨孩子这不好那不好的时候,他们的孩子也是他们自私式、应试式教育的受害者!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观点是错误的,即他们认为文化不高就不会教育孩子,实际上,古今中外很多没有多少文化甚至是文盲的家长,倒懂得用朴素以及大义来教育孩子关心老人、友爱他人、服务社会,其成功范例不胜枚举,相反,像文中主人公那样自诩不凡者,家教失败者也比比皆是。而这些家长们失败的原因,还有一点:他们隐隐约约地对西方意识形态有盲目崇拜心理,我们从他们溢于言表的对孩子能出国、能高收入的那份开心中,可以判断他们的潜意识里西方的教育是完美的、西方的观念是先进的、国内的教育和本民族的文化是落后,估计他们平时对孩子灌输最多的思想是:好好念书、争取出国发展、出国可以多赚钱、我们以你出国工作定居为荣!这个观念渗透,就是歧视本国教育和本民族文化的思想外露,这个过程,就是不知不觉抛弃本民族优秀的孝文化和抛弃家国意识的过程。如此一来,长期受西方价值观的熏陶,孩子只能是自私地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人的解放和自由……孩子们与老人不沟通、对老人的不理解不领情,归根结底都是崇尚西方“文化”的恶果!
中国有句老话: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踩出来的!他们的纠结,都是自找的,没啥冤枉的!
202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