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从海上来
赵德贵
第二次去三亚,时间相隔17年,但三亚于我没有任何的违和感。这里依然空气清新,温度宜人,碧水蓝天,山川秀丽。所不同的是当年空旷的海岸线如森林般茂盛地长出了成片的高层建筑,在抬高了城市天际线的同时也给海岸生态带来沉重的压迫感。17年间,由受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烂尾”到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与持续火热,众多的知名房企聚集海南拿地开发,大东海、三亚湾、亚龙湾、海棠湾等三亚临海商品房价格上涨了17倍。这里是永远的北纬18度,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宜居宜游环境,三亚的海浪注定要与人潮相拥共生。椰风挡不住,风从海上来。
17年前的三亚是海南的三亚。那时三亚的外来人口较少,本地人就显得很多。街面、路边经常流动着拉游客的人力三轮车,骑车的有本地的男人也有本地的女人但以女人居多,他(她)执着地跟着游人央求着坐上三轮车行驶一段路程以挣到5元或10元的车费。同样流动的还有卖水果、烤苞米的货摊,做这种生意的多是本地的女人,她们头戴斗笠、皮肤由于长期风吹日晒而颜色黝黑,招呼客人时笑容纯朴而亲切,时常露出洁白的牙齿。烈日当空,她们会将货担移至树荫下,此时立刻有微风送爽,她们心里知道自己置身海滨。风亲切而自然,风从海上来。
7年前的三亚是东北人的三亚。大量的东北人来到三亚安居择业,开出租、做保安、开饭店、干建筑工的多是东北人。他们热情、勤劳、能干,是三亚城市的建设者和市场繁荣的贡献者。此时三亚的房价尚不算高,很多东北人在三亚购房安居,三亚成了一些东北人的第二故乡。东北的一些老年人做起了“候鸟”,在冬春季往返于东北与三亚之间,乐此不疲,在两地间交换着时节,交替着心境。风寄送了乡情,风从海上来。
今天的三亚是全国人的三亚。三亚的环线高速、凤凰路等市内交通干道车水马龙,悬挂京、冀、川、赣、豫、贵等地车牌号的轿车与琼B车牌的轿车混行于路,一派风云际会、有凤来仪之盛世景象。这时的三亚本地人已稀缺难寻,因为三亚外来人口已占到九成。这里是东北的三亚、京津冀的三亚、云贵川的三亚,这里是全国的三亚。风吹响了乐享生活的集结号,风从海上来。
不久的将来三亚将是世界的三亚。随着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口号的提出和旅游品牌工程的实施,三亚的世界影响力与吸引力日益增强。“周游世界、驻足三亚”将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许。加强生态海南建设,呵护好三亚这颗南海明珠,新时代绽放新光彩、释放新魅力!对外开放的新窗口、世界人文交流的会客厅,春驻三亚湾,心向那片海,风从海上来。

作者简介:赵德贵。公务员,偏重于工作领域理论与对策研究,偶有灵感迸发写些散文、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