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梗概:全国铁路有多少家庭,像李佬函、李罗汉、李苟、李涛这样的铁路世家数不胜数,有多少个中秋月圆的好时光,他们有家不能回,为了铁路运输安全,让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走得舒适愉快,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为新中国铁路建设,为铁路运输事业的飞跃发展,献了祖辈献父辈,献了父辈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祖祖辈辈、子子孙孙为铁路而战,为生儿育女,为生活打拼,见证了中国铁路从建国初的2.2万公里发展到今天的13万公里,形成3.1万公里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网,机车牵引速度从建国初40公里/小时蒸汽机车牵引的绿皮车,到今天时速380公里/小时“复兴号”电力机车牵引的高铁动车,实现了中国铁路的伟大变迁。

中秋月下,在乌蒙山高铁站当站长的李苟,10多年了还是第一次同高铁巡养工区当驻站防护的妻子方芳,一同回家陪妈老汉吃顿团圆饭。

吃完夜宵,一家人坐在阳台上。方芳打开特意给妈老汉捎去的“中秋月饼”,切成小块,放入果盘,插上牙签,端到妈老汉身旁的茶几上。参加完高考的小孙子涛涛,为爷爷沏来浓浓的乌蒙茶,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边品赏月饼,一边赏月。
李苟陪在妈老汉身旁,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爸老妈,想起离去的爷爷奶奶,心里总不是滋味,离家工作恁多年,没能好好陪伴爷爷奶奶、老爸老妈,像像样样吃顿饭,歉意地对爸妈说,“爸,妈,不是儿子不孝,是铁路工作的性质,儿子儿媳脱不开身呀!”
“谁叫咱们是铁路世家,要吃铁路饭呢,也许是命中注定吧!”李罗汉告诉儿子,“咱们家祖祖辈辈吃的是铁路饭,要对得起先去的爷爷呀。爸妈一天天老了,爷爷、奶奶走了,爷爷、老爸没有完成的使命,只有交给你们这代年轻人去完成了!”

李罗汉是李苟的老爸,一辈子老实巴交,退休恁多年,同老妈一起,帮李苟夫妻两把小孙子涛涛带大,从幼儿园接送到小学,从小学照料到初中,初中照料到高中,直到高考,陪伴涛涛,愉快地度过晚年生活。
李罗汉心里清楚:涛涛他妈,在高铁巡养工区当驻站防护,长期上夜班,白天腾出线路让动车跑,晚上当夜猫子,与行调打交道,给弟兄们当安全守护神,点都出不得差错。虽然不像爷爷、老爸年代的养路工那样肩挑背磨。

而今的高铁养护,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夜间红外线检测起拨改捣,精确定位,毫厘不差,怪不得动车跑起来,硬币立在茶几上,稳如泰山,一动不动,就连外国人都感到惊讶!

涛涛他爸就不用说了,而今的高铁年代,卫星遥控指挥,科学调度,行车区段跟踪自动闭塞,车机联控,无线对讲,标准化作业,安全可控。

不像爷爷、老爸年代那样,原始落后。
想起过去落后的境况,李罗汉感到阵阵酸楚:那时的列车进出车站,还是人工扳道。

那时的行车信号,夜间,爬上信号机,点燃挂在信号机上的煤油灯,司机靠瞭望信号机上的色灯信号行走。

在没有“无线对讲”的年代,行调下达给机车司机的《命令》,只能通过运转值班员,用传递路圈的方式递给司机,司机伸手接住路圈,取下路条,执行《命令》。

而今的高铁年代,调度指挥卫星遥控,运转系统自动闭塞,无线对讲车机联控,标准化作业安全可控。他深知:儿子是高铁车站的一站之长,身上的担子一定不轻!那些年亏欠儿子太多,就算是对儿子的报答,也好让当站长的儿子和涛涛他妈安心工作吧!

李佬函是李罗汉的老爹,东北大汉,机灵能干,抗战时期,同罗汉他妈,李苟他奶奶,一路从东北逃荒来到乌蒙山,在乌蒙山铁道运输线当了大半辈子扳道员,为抗战时期运送抗战物资,支援前线抗击鬼子,协助解放军清匪锄奸,阻击国民党残余,为新中国铁路运输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劳!建国后,挑起乌蒙山车站站长的担子,带领职工把车站打造成鸟语花香、瓜果满园、鸡鸭成群、风景秀丽的职工“乐园”,连续实现26年安全行车无事故,成为远近闻名的老先进。
60年代末,李佬函光荣退休,李罗汉子承父业,接老爹的班,留在乌蒙山小站,成为小站的扳道员,像老爹那样兢兢业业,像头老黄牛,扎在乌蒙山小站,一干就是40年。
李罗汉两个儿子也子承父业。大儿子公安校毕业,分在铁路公安处禁毒分队当卧底侦查员,在禁毒战役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功,在一次追捕毒枭任务中,与毒枭发生枪战英勇牺牲。二儿子李苟,当兵回来,接老爸的班,分在刚开通不久的乌蒙山高铁站,像爷爷、老爸那样,兢兢业业,从助理值班员一步一步干到站长,带领职工,把乌蒙山高铁站,打造成队伍过硬、管理一流、安全放心、环境优雅、鸟语花香、鸡鸭成群、瓜果满园的园林式“安全优质”站。

李苟是40年前捡回的一条命。
李罗汉望着满天的星星,眼角挂着一丝晶莹的泪珠。“爸,你怎么啦?难道有心事。”李苟关切道。 “儿子,老爸对不住你呀,40多年了,有些事,该告诉你了,”慢慢道出愧对儿子的那段往事:
好高好高的山哟,盘来绕去的铁路线,一头扎进乌蒙山隧道里。那幢一楼一底的乌蒙山火车站运转楼,坐落在三股道的月台边。车站坎脚下那条奔流不息的乌蒙江,好蓝好蓝。

“解放”型蒸汽机车吐着滚滚浓烟,喘着“吭哧吭哧”的粗气,牵引着长长的铁龙,拉响长鸣汽笛,“轰隆轰隆”由远而近,又渐渐由近及远,惊得栖息在江边的白鹭展翅群飞,扰得驻扎在峡谷里的猕猴上蹿下跳。

每天过往这里的30对客货列车,除了561/2次旅客慢车,在这里停留2分钟上下客人外,其余列车,在这里通过或临时停车会让。

李罗汉是站里的扳道员,浓眉大眼,微胖的身材,老实巴交,30出头还打着光棍,还是老站长帮的忙,托人牵线搭桥,娶了山里的村姑张二丫做老婆,站里破例分给一间一厨,这才像像样样有了家。
张二丫美如天仙,天生一对诱人的酒窝,笑起来美丽动人,胸前那对高耸的乳峰,走起路来晃悠悠的,特别惹人眼馋。大伙开玩笑说,李罗汉傻人有傻福,鲜花插在牛粪上!自从张二丫进了家,小两口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没隔多久,添了个带棒的,取名李强。两年后,有了小罗汉,取名李苟,也叫“狗狗”。

李罗汉是个工作狂,把扳道房当作家,把扳道房打理得清清爽爽,把背后那片香蕉林,培育成一片绿色苍苍的撑天大伞,为扳道房遮风挡雨。把3组责任道岔,擦得雪白亮光。工作更是严严谨谨,在岗几十年,没有出丁点儿差错。下班后,跟着老站长开荒种菜,施肥拔草,养鸡养鸭,全然忘了屋头还有一个家,家里的大凡小事,养儿育子,缝补浆洗,全落在张二丫身上。
李苟5岁那年,那场暴风雨差点夺走了李苟的生命。
夜,好沉好沉,闷热的天气让人喘不过起来。漆黑的夜空连大山的影子也看不见了,只有运转室门前那盏探照灯,三股轨道两端的信号灯,亮得特别耀眼。一会儿乌云密布,狂风呼啸,雷鸣电闪,这是暴风雨即将到来的前奏。
今晚接班时,老站长宣布的防洪调度《命令》:今夜有一场特大暴风雨,再三叮嘱各小组:“坚守岗位,注意瞭望,严格标准,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当班前,李罗汉回到家,告诉娃儿他妈,今晚有场暴风雨,照顾好强强、狗狗!来到强强、狗狗床头边,看到强强已经入睡,狗狗睁着对大眼睛。李罗汉躬下身,凑到狗狗耳边,低声说,“听妈妈的话,早点睡,今晚爸爸不陪你了。乖,听话!”“爸爸,知道了!”李罗汉用他那张长满胡须的嘴,贴在狗狗稚嫩的验蛋上亲了两下,披上雨衣,跨出家门,朝扳道房走去……

狂风呼啸,雷鸣电闪,一场特大暴雨倾盆而下,打得扳道房背后那片香蕉林嗒嗒嗒响,呼啸的狂风,刮得线路边坡上那片槐树林沙沙沙响。
李罗汉端坐在扳道房瞭望窗前,借看探照灯光,注视着窗外的一举一动,生怕有个溜坍落石。嘴里念念有词,不停地祈祷:老天保佑,平平安安!
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雷电夹着暴雨,下得让人揪心。闪电后的一串串惊雷,惊得夜幕中的乌蒙山,全身发抖。
倾刻间,山水四起,汇成山洪,从山崖上倾泻而下,顿时山洪暴发,夹着滚滚泥石,涌向连接站一线2号道岔旁的侧沟涵洞,堵塞洞囗,山洪漫过侧沟,涌向路肩,淹没道床股道,漫过二三线,一片水漫金山,一二三股道,淹没在洪水中。

李罗汉提起信号灯,跨出扳道房,正想上前核实,猛然一声巨响,一块巨石从山崖上滚落下来,砸在2号道岔尾部道心头,砸断导曲线枕木7根,道床砸凹1米多深,4米多长一个大窟窿,钢轨严重砸弯变形,滚入站二线砸开一道缺口,砸坏3根枕木头,丁在道床上露出轨面2米多高;2号道岔30米长路段被泥石流覆盖,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李罗汉掏出怀表定睛一看,时针指向21点10分,74次客车已经闭塞,还有10分钟,从站二线通过。

危急关头,李罗汉转身返回扳道房,拔通运转防洪电话,报告站长封锁线路,扣停74次客车!老站长报告行调,乌蒙山站74次二道通过变三道引导停车,封锁二三线,立即派员抢险。

工电部门组织千军万马冒雨连夜抢险,疏通涵洞,洪水退去,破碎拦路石,清除线路上的泥石流,更换伤损钢轨,抽换损毁枕木,恢复道床,夯实开通线路,恢复行车。
风,不停地刮。雨,不停地下,没有减弱的势头。

时针指向次日凌晨2点10分,扳道房突然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李罗汉抓起话筒,耳机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是二丫在隔壁老站长家打来的电话,说狗狗病了,病得不轻,高烧不退,用凉水敷,白酒擦脚板心也没管用,硬要李罗汉给站长请假去看医生。李罗汉说啥也不同意,工电部门刚抢通线路,怎能请假?对二丫说,等8点钟交班后,就送狗狗去医院。气得二丫给李罗汉一阵乱滔,榨下电话。
此时的李罗汉心在滴血,狗狗真有个三长两短,肯定会后悔一辈子,可又在防洪,择轻择重,也不能离开岗位?“对不起,狗狗,不是爸不心疼你,是爸脱不开身呀!”李罗汉放下话筒,含着泪,自言自语地说。

风停雨住,夜空中泛起点点繁星。15132次小运转拉响汽笛从黎明中开来,他正了正头上的大沿帽,拎着信号灯,象一尊钢铁巨人,笔挺地站在扳道房门前,显得那么高大。
蒸汽机车强烈的灯光由远而近,牵引着长长的铁龙,踏着“咣当咣当”的脚步声迎面开来,李罗汉转过身,接完车,退回扳道房,翻开《行车记录薄》,工工整整做好行车记录。

雨后天晴,一轮朝霞从乌蒙山巅冉冉升起。这是李罗汉交班前接完的最后一趟车,与接班师傅交完班,这才呼啦啦地朝家里奔去……
老站长得知狗狗重病的消息后,向行调要点,203次客车临时停车2分,安排职工协助张二丫背着狗狗,登上客车,赶往九龙坡铁路医院……
李罗汉随后赶来时,刚从重症监护室出来的狗狗,躺在手术车上正往病号室推,李罗汉连忙上前扶住手术车,凑到忙了一夜还未合眼的二丫跟前,“二丫,对不起哈,没能陪狗狗来,辛苦你了!”“谁叫你是个工作狂,”张二丫看到老站长的关心,还专门派人护送,心里的那团火早就散了,“要不是及时赶来,狗狗他就……”

李罗汉深感对狗狗的亏欠,同医生、护士一道把狗狗推进病号室,小心翼翼地从手术车上搂起狗狗,转身轻轻放上病床,躬下身对儿子说,“对不起,狗狗,爸爸来晚了!”狗狗睁着双大眼睛,望着爸爸高兴地笑了,“爸爸,我好想你呀!”
“你儿子患的是急性肺炎,再晚来一小时,孩子就没救了。”医生告诉李罗汉,“像你这样当父亲的,太粗心了吧!”
“谢谢医生!辛苦你们了。”李罗汉感激道。

听完老爸的故事,李苟哭了。不,是感动得哭了。
“爸,像你这样的工作狂,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为我们这代年轻人树立了榜样。作为当儿子的,感到高兴呀!”李苟对老爸说。
涛涛凑到李罗汉身旁,掏出一本金灿灿的册子告诉爷爷,“我的高考《录取通知书》收到了,是西南交大‘铁道运输专业’。”
“西南交大,好啊,铁路运输站段的摇篮,咱们家有第四代铁路人了。”李罗汉高兴道,“这叫‘老子偷猪儿偷牛’,一辈强一辈嘛!”。

“不,爷爷,这叫‘长江后浪推前浪!’”涛涛补充道。
“涛涛,怎么对爷爷这样说呢,谦虚点啥。”李苟打拦儿子说。
“涛涛说得对,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代人老了,观念陈旧了,时代进步了,现代高科技,只能让专业系统学习的大学生们来掌握了。”李罗汉回答说。
涛涛是受家里三代铁路人的影响,才选择的西南交大“铁道运输专业”。一家人悄悄为涛涛的选择感到自豪。
涛涛是个很有孝心,乖巧懂事的孩子,每年清明节,总要陪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莲花山公墓,为先去的祖父、祖母、大叔,敬上一束鲜花,烧上香烛钱子,祭奠先辈的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