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鸿雪诗词,关注更多精彩
合作加主编微信13566800111
投稿请发邮箱:
911392163@qq.com
鸿雪诗词
【前言】鸿雪诗词今起连载山西作家徐建宏的现代文言文《文朋列传》,这里每个人物都是独立成篇,文笔有趣生动,娓娓道来,流畅自然,读文如见其人,非常值得一读。
鸿雪之当代文言文系列 | 《文朋列传》之三十七
学究天人 介子平
世有儒生,起于寒微;隐介藏形,无惊无乍。耽于书卷,殚精毕力;勤于萦思,苦想冥索。上天入地,搜寻于碧落黄泉;世道人心,概述乎锦绣文章。其人真,其情切,其事功高妙,难能偏睨,俱存乎方寸之间也。因借籍介休,故名介子平;以著述闻于周遭,恍然间已年过天命矣。
子平其人,低调含蕴之至。忆昔入职传媒之际,于编读闲暇偶遇该兄。其时余等彼此皆为业余写家,游走文坛偏末,徒以文章娱情,亦常于报端相骈一版之左右。余尝私度其文:数古及今,上下其谈;笑骂指谪,不一而足——此非掉书袋之辈乎?遂以为学识渊博而昧于灼见者也。及近岁以来,再阅其文,兼以世事为参照,方觉深谙古意,堪比往古来今之立心诸作也。
自微信盛起,有好其文者,另创公号,专发其作,一日一文,经年不竭。坊间诸友,睹此而惊诧;余亦大觉意外,电询曰:作文何可如此连绵似瓜瓞耶?日著一文乎?宿构翻新乎?对曰:每日晨起,即有缕思,诸务烦杂,难能暇坐而尽述其旨;遂将身边之物信手拈来,或纸箔,或卡片,或碳笔,或珠笔,于工间会隅乃至任何场所,断续涂写,记录灵光,嗣后再行弥补连缀,使之完形。是故所作文章,多为千字;日积月累,而有今日之概观。
余阅文界之人夥矣,而于介兄,则别有敬慕。前此数年,有《名作欣赏》诸贤发起民间书会,数度以山右硕儒林鹏先生之著作为论旨,高妙宏约,前赴者皆省城文界博学之士,介兄亦赫然在列。及会,辄见议题文本之中,必有其作荟萃一处,行文古雅,洞见幽微,堪称林著之颖悟者也。盖林先生学问之精髓,全在乎士君立场;往古来今,统续绵延而代有传薪。至于今日,文事虽盛而鱼龙混杂,为文之辈或囿于狭隘,或投名鬻身,鲜有铁肩担当者;而子平之文,遑论题材修短,概皆言之有物,踪乎天地大道,实当代有志虑于士君精神者也。
考其履历,略知所来:毕业于图书学校,先就业于行业报纸,后供职某学术杂志。历在历为,皆与编辑出版本业相关。行文之际,常以博览群书修正得失,遂以为当今通行之所谓思想理论者,枯躁干瘪而尽失古雅,貌似端正而言之无物;而革新之道,无非身体力行——此子平文风之所由来也。韶华之年,介兄尝连篇作诗而偶抒胸臆。又以少时勤习丹青绘事,浸淫其间既久,渐有书评画论见诸国内专业报刊,且为专栏连载。省内凡有声望实力之书画家,皆为其月旦臧否;但有展览沙龙,所冠序言十之八九出于其手。坊间但知评论名家介子平先生,而未必谙其所具士君情怀也。概书画者,虽则高雅绝纶,千年不废,然其必然本源于才具胸怀耳。睹一叶而知全秋,所谓境界,如此而已。
子平亦是性情中人。癸巳岁中,同学某遇公考入职事宜,有环节相扰,余转谋之于子平,致其数度奔波而乐善无怨;甲午五月,余操办石云诗歌研讨,介兄挺身趋赴,文章相助,概无推辞耳。舍此之外,每相逢于友情旁宴,会务间隙,恒见其低调含蕴,率真质朴之状貌,余不胜欣喜感铭而心有所寄焉。
天与人合者,大道之根本也。凡生为儒生又熏染古贤之说者,其果如介兄之以文而为天地立心之诚笃乎?为之一叹也。
2016年3月10日
(待续)

作者简介
徐建宏,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文学院第三批签约作家。著有诗集、散文集若干,文言人物传记《文朋列传》及文言辞赋作品《地质赋》《文博赋》《太山赋》《亲贤赋》等。

《文朋列传》微信签售
由作家徐建宏历时五年、前后跨度十七年精心打造的文言人物传记作品《文朋列传》,自2016年11月出版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的关注与好评。该书出版后,虽然已经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签售活动,但是仍然有许多未能获得此书的读者,通过各种途径纷纷打听此书的求购途径。
欲购书请通过微信搜索手机号18635111945添加好友,有惊喜哦!
《文朋列传》相关评价——
〇《文朋列传》此一体例,确乎当代文苑奇葩一朵。不独山右一隅,放眼九州,堪称独树一帜。徐君以一人之力、一己之见,传略人物,或可以当代三晋“儒林外史”视之。(张石山先生序《人文荟萃》)
〇作为三晋文坛的佼佼者,他在文学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停地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尤其在文言文写人、述史上贡献尤深。《文朋列传》的问世,让人们对三晋文人或有更深入的了解,对“文学晋军”群体塑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价值,必然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郭新民《传承三晋文脉,抒写文坛史书》)
〇徐建宏虽然写的是自己的“朋友圈”,却是塑造了山西文坛群像,写作了一部山西文学史。(李遇《徐建宏:写出独特山西文坛朋友圈》)
〇总体而言,在当代中国文坛,尤其是山西文坛,以文言行文,辞采华茂的徐建宏《文朋列传》不啻一股清风,荡漾在百千读者之间,芳气盈颊,沁人心脾,它可能会唤醒一些人,它必将会唤醒一些人!(张德恒《笔状风雅,因文寄心》)
〇一部作品的诞生,背后是无数自己和自己独处的时光。你要想给大家呈现出一部好的作品,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要耐得住寂寞。我写这本书没有别的目的,这本书肯定不会畅销,也不是为了稿费收入,我还得自费印刷,自费出版后还要送人。所以写作这本书的动机,就是没有功利性,所以就能够入静。因为我就是文字本身,我就喜欢写这样的文字,我要用文字来写我的朋友们,我要用文字表达我的理想,记录我对人生的体验,追寻那个似乎虚无飘渺的大道——这就更没有任何功利性可言了。除了寂寞,还要承受物质的挑战,还得舍弃其他许多东西。
为了这一切,我觉得,十分值得。
(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品味书香》栏目访谈,徐建宏语)

本刊总顾问:蔡世平
栏目主持 徐建宏
总编:徐吉鸿
编辑: 飞 雪 习 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