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平先生咏昆明大观楼律诗十一首
序 言
昆明市区共有两个水景公园,一个是市中心的翠湖,另一个就是名声更大的大观楼公园。之所名声更大,不仅是因为它毗邻滇池草海,关键是园里有一座名楼———大观楼。与江南的几大名楼相比,大观楼不论是体量还是建造年代都不占优,但它并非假古董,而是真文物。登斯楼也,不说是其喜洋洋,至少也是心旷神怡。目之所及,身之所触,都是实实在在的历史,更容易勾起游人怀古之幽思。更加厉害的是,大观楼由于有了名扬四海的“天下第一长联”的加持,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尽管钟云舫的望江楼长联比孙髯翁的大观楼长联更长,而且辞藻华丽,对仗工稳,平仄和谐,结构精致,也称得上是一副不可多得的长联,我每一次去成都都要去向它顶礼膜拜。但是大观楼长联依旧藏不住它自己的光芒,该联的主要特征则是气势磅礴,它上联写景状物,像一篇优美的游记;下联咏史抒怀,则更像一篇精妙绝伦的读史评论。全联180字,犹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它妙语如珠,读起来琅琅上口。作者想像丰富,感情充沛,意境高妙,气势非凡,展现出了大海一般的广阔胸襟。大观楼长联开创了长联之先河,一直都有人模仿,但从来没人能超越,咸丰皇帝亲笔题写的御匾“拨浪千层”虽然依旧挂在第二层的屋檐下,但与长联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在我看来,孙髯翁的这副对联,就是大观楼的灵魂和生命。也是我膜拜大观楼、吟诵大观楼的动力源泉。现特选咏大观楼律诗十一首,专呈《都市头条》,谨以斯言为序。

七律·夏日游大观楼
夏日当来秀水边,荷花杨柳两投缘。
柳丝成缕迎风舞,荷蕊飘香引蝶翩。
游客闲人消酷暑,雕楼画阁伴新莲。
湖光潋滟心欢喜,漫赏名园五月天。
七律·大观楼赏荷花
大观楼外有青莲,不染纤尘不染烟。
阔叶千张伸绿掌,繁花万朵举红拳。
锦鳞潜底蛙声闹,苍狗低垂燕影翩。
几度沉吟伤瘦笔,凌波仙子动心弦。

七律·端午节往大观楼公园赏荷
端阳节里游何处,翠绿轻红惹眼睛。
绿伞撑开收白雨,红拳举起打黄莺。
鱼游深浅常摇尾,蛙唱炎凉偶作声。
灾后清风时拂面,大观楼下享安宁。
七律·题大观楼公园“彩云崖”假山
奇石嶙峋起大观,一山挺拔立湖干。
小中见大心机巧,假里求真眼界宽。
昔日可攀穿洞窟,今朝禁步建围栏。
叹其险峻多歧路,太白休言蜀道难。

七律·夏日游大观楼读孙翁长联
长联高挂大观楼,百里滇池一望收。
九夏芙蓉花正好,三春杨柳怨曾留。
唐标铁柱功犹在,元渡皮囊事已悠。
我读孙翁千百遍,依然长叹是何由。
七律·庚子初秋游大观楼
披襟岸帻沐凉风,万顷波光漾苇丛。
忍看芙蓉花欲谢,频挥枯墨意由衷。
长联御匾招疏雨,战马金身作废铜。
拍脑沉思难下笔,担心拙句负髯翁。

七律·庚子初秋游大观楼
朗诵长联起抑扬,大观楼下有阴凉。
心头常涌千重浪,菡萏难寻一点香。
池水无波生浅草,劳身有意到荷塘。
可怜花瓣终凋谢,翠盖临秋渐泛黄。
七律·秋日游大观楼
天高气爽沐秋阳,芦苇摇头染白霜。
老柳疏枝垂碧水,枯莲残盖护鸳鸯。
雕楼杰阁依然好,丹桂金风实在香。
雏菊含苞空寂寞,正期鸥鹭启归航。

七律·秋日游大观楼
山色湖光入眼亲,大观楼上诵声频。
长联早咏滇池阔,妙笔犹襄史册贫。
金菊初开花似锦,红莲已落柳如茵。
徐行栈道秋风起,低处难窥睡美人。
七律·秋日游大观楼
大观楼下望何迟,荷萎池塘鸟占枝。
画阁雕楼分错落,修篁瘦柳碧参差。
诵联但染谪仙气,侧耳如闻工部诗。
金菊千盆香气盛,来将秋意尽支持。

七律·秋日游大观楼
此去滇池与孰同,近华浦外遇红枫。
黄花吐蕊凝朝露,梧叶飘零载晚风。
才把西山当美女,又来湖岸拜孙翁。
长联不厌千回诵,情寄涛声向远空。

作者简介:
王艳平,男,云南人。数学高级教师,曾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几十名学生数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并获得过云南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锦旗一面。去年退休,定居昆明。
